kepusuowdp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kepusuowdp 我的自由天地,科普,评论,社会资本,新媒体,不一而足,势要弄出点小浪花。

博文

传播过程(摘自《科学传播公信力》报告)

已有 3110 次阅读 2013-12-25 09:29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传播过程(摘自《科学传播公信力》报告)

Ascommunicators we tell the truth, nothing but the truth, but not necessarily thewhole truth—Peter Edmonds.

   

因为科学新闻可能通过多种方法,在各种情况下向不同的公众进行传播,因而难以把每个方面都整合到一个科学传播模型中去。科学新闻也有可能有多种不同的来源,比如新闻发布会、科学家开展的公众报告、科学记者对期刊的研究、预印服务、记者参加科学大会等。

科学新闻的报道要取决于其受众的兴趣和科学素养。电视和报纸中的科学新闻肯定不同于杂志中的封面文章。

对模型的概述

最常用的一个模型就是线性模型,信息从科学家一端开始流向普通公众。在公众接受信息之前,该信息会流经两个其他的科学传播者:公共信息官和媒体记者。

Madsen在2003年的研究认为媒体报道中近50%的科学新闻都和科学机构的新闻发布会存在着直接的关联。这意味着媒体中科学新闻的一大部分实际上都是来自于公共信息官,并且经由他们传递给广大公众。

该线性模型如下:

 

但是该模型无法描述科学传播者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因为该模型过于简单,它并没有把公众的复杂性考虑在内。同时公众中还有政策制定者和其他科学家也没有被考虑进来。因而下面的一些内容探讨的是每个传播者的信息流或者说传播流(communication flow)。Madsen

和Mahoney提出了更复杂的传播模型。

科研过程

对科研过程的大体性理解有助于理解科学信息的传播。科研过程开始于科学家从事的研究,他的研究产生出一些有意义的发现。当科学家决定把其研究成果发表在期刊上的时候,有一些步骤或者措施来确保其成果的精确性。

首先这个论文会进行同行评议,其他科学家会阅读这篇论文并核实其精确性。这些专家可以接受该论文,或者发回进行修正后重申。这个过程确保了科学家自己无法发现的错误得以修正。一旦科研论文被接受,其发表的时间可能会持续数月。根据Franz Joseph Ingelfinger的名字命名的Ingelfinger原则要求,在科学共同体中,科研结果在论文没被接受之前通常是不能向公众传播的。

传播者的工作

在期刊发表了科研论文之后,公共信息官就要承担自己的工作了,他们来决定该结果是否会引起公众的兴趣并撰写新闻稿,这个新闻稿要符合科学数据的精确性并能够找到吸引记者的角度。在进行发布之前,公共信息官也会按照几个步骤来开展工作。

当科学家发现了有意义的结果时,和科学家协作的公共信息官会起草一个新闻稿。科学家会协助他们提供研究的相关信息并决定这项研究工作是否已经完成。同时他们也会对新闻稿进行修改并发回给公共信息官。当完成修改后,该新闻稿会发给评委会(review board),他们来决定接受或者拒绝这个稿件。一旦接受就要准备对外发布。这是组织发布会的基本流程,但是不同组织之间可能有所差异。大多数新闻稿针对的是记者,但是也有一些针对的是特定组织和机构。

记者的角色

在科学传播中有两类记者,即一般记者和专业记者。大多数科学记者都是一般记者,他们对科学感兴趣并且自学成才。很少有科学记者出身于科学家。

但是根据Schilling的说法,“一般记者和科学记者的区别在于一般记者没有科学家的联系方式也不知道该联系谁。”公共信息官和记者们之间的信任关系通常意味着记者把公共信息官作为重要的新闻渠道。

记者们有时候也希望获得科学家的协助,以理解,修正并完善记者的报道。记者们在把复杂的科学话题传播给公众方面面临着困难,但是如果有科学家的协助就不一样了。所以有时候记者和科学家之间要建立一定的联系。即使对于优秀的记者来说,新闻稿也无法取代科学家的协助。




https://m.sciencenet.cn/blog-428002-752656.html

上一篇:科学传播简史(摘自《科学传播公信力》报告)
下一篇:大数据改变世界

1 曹聪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8 15:5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