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pusuowdp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kepusuowdp 我的自由天地,科普,评论,社会资本,新媒体,不一而足,势要弄出点小浪花。

博文

PCST-13发言提纲

已有 2039 次阅读 2014-5-21 09:42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热点事件中科学家的声音:

科学家与媒体面对面项目案例研究

  1. 背景介绍

    热点事件中科学共同体存在着失语现象;

    公众在热点事件中对科普知识的急迫需求;

    科学家与公众的关系,与媒体的关系;

  2. 活动概述

2010年科协年会提出要“结合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开展科普活动”,中国科协于2011年开始举办“科学家与媒体面对面”系列活动;

迄今共举办39期,满足三方面功能:首先,满足重大科技项目的科普需求(比如北斗导航系统,天空一号对接等);其次,突发事件和社会热点焦点议题(比如日本核辐射,大肠杆菌,PM2.5等);第三,民生话题(比如食品安全,极端天气等)。

每期主题介绍(列表)

活动流程


3.影响力

参加人员:参加活动的科学家达到125人次。其中,拥有院士头衔的专家15人次(12%),教授职称的专家65人次(52%)。从性别角度分析,男性113人次(90.4%),女性12人次(9.6%);从国别角度分析,国内专家116人次(93%),国外专家9人次(7%)。

媒体反馈:以“科学家与媒体面对面”为关键词在百度和google上进行搜索,共找到相关条目953,000条及540,000条。30期活动共产生近2000篇新闻报道(包括网络转载)。其中原创性报道近600篇,对科学家与媒体面对面活动进行报道的新闻媒体(包括转载媒体)近600家,

活动产生的影响:参加的院士和专家们认为“科学家与媒体面对面”搭建了科学家和媒体面对面沟通交流的平台,正确且及时地传播了科学共同体的声音,体现了科学的价值,同时也通过媒体为公众提供了必要的科学知识,对于促进全民科学素质的提升了一定的作用。        记者们通过参加“科学家与媒体面对面”活动获得了有益的素材,同时也同科学家相互理解,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对于促进了媒体的科学传播能力。多数主流媒体的记者们认为“科学家与媒体面对面”活动将多位专家请到一起,围绕当下的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进行交流沟通,发出科学共同体的声音,对提升科学传播能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也有利于促进社会理性。

不足之处。

4. 下一步构想

  1. 继续举办活动,搭建平台,培育更多的学会组织和专家参与科普,并通过相关培训加强科学家应对媒体的能力;

  2. 加强网络宣传,制作适用新型媒体的科普资源,广泛利用新媒体进行科学传播

  3. 鼓励记者与科学家的沟通,提高科技报道的质量;

4. 加强国际交流,比如与SMC建立定期交流机制等。




https://m.sciencenet.cn/blog-428002-796367.html

上一篇:感悟科学大师名校宣传工程
下一篇:《科学家生存指南-科学传播》第一章-离开象牙塔(6)

2 曹聪 Allanmu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21: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