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画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罗帆 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教授

博文

元宫诈马古宴乐

已有 7174 次阅读 2012-8-19 13:25 |个人分类:艺术空间|系统分类:人文社科|关键词:学者| 乐器, 歌舞, 诈马宴

 

到内蒙后的一天晚上,我们欣赏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元朝宫廷诈马古宴乐。

据网络介绍,诈马宴是蒙古族特有的庆典宴飨整牛席或整羊席。诈马,蒙语是指退掉毛的整畜,意思是把牛、羊家畜宰杀后,用热水退毛,去掉内脏,烤制或煮制上席。诈马宴始于元代。这一古朴的分食整牛整羊的民俗,由圣主诺颜秉政发展为奢华的宫廷宴。蒙元宫廷大宴诈马宴,又称“质孙宴”或“只孙宴”。“诈马”为波斯语,汉语意为“衣服”,“质孙”、“只孙”为蒙古语,汉语意为“颜色”。参加宴会者的服饰统一发放,共有十三种颜色,故而称为诈马宴或质孙宴。据记载,元世祖忽必烈在上都、大都先后摆过十次大型且有重要影响的诈马宴,用来庆祝平宋战争的胜利和四海一家、天下混一。当时的文武百官及各国使臣,包括马可·波罗叔侄等都出席了宴会。在诈马宴上,忽必烈与外宾、嫔妃、王子、将相欢聚一堂,畅所欲言,大家操刀割肉,大碗饮用马奶酒。诈马宴由酒类和食物的组织调运、位次排定和宴饮仪节、宴乐等内容组成。诈马宴短则三、两天,长达两个月之久。场面宏大,内容丰富,包括马奶酒在内的酒饮是其中饮食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元朝的诈马宴场面宏大,从“大宴三日酣群悰,万羊脔炙万瓮浓” 中,便可窥见蒙古族当年换盏醉饮的影子。这说明,忽必烈很善于利用本民族特有的仪节性传统,为元朝创造出了一套适应时宜、适合本民族性格特征的礼制。也正是因为如此,植根于游牧民族深厚土壤中的诈马宴才获得权贵们的认同,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发挥出凝聚族众、维系等级秩序的礼制性功能。

一进门,我们这些参加宴会的宾客们就被引导入席。一曲悠扬的马头琴独奏之后,每人被授予一件金色的“质孙”,那小坎肩穿在身上挺神气。

 

 

                        我与父母身披金色的“质孙”

我们一边品尝美味小吃,一边欣赏古宴乐。节目丰富多彩,颇有民族特色。遗憾的是室内光线比较暗,用卡片机拍的照片基本上属于印象派。

 

                                         迎宾舞——献哈达

                                          敬酒的仪仗队

 

            元宫诈马宴乐节目单

    1、马头琴独奏

    2、宾客质孙

    3、诈马宴赞词

    4、迎宾舞

    5、奶食秀

    6、顶碗舞

    7、宫廷乐合奏

    8、呼麦

    9、古筝独奏

    10、马头琴齐奏

    11、全羊术斯剪彩

    12、元宫服装展示

    13、托布秀尔独奏

    14、蒙古古筝、口弦与胡笳弹唱

    15、宫廷乐合奏

    16、安代舞

注释:

质孙:蒙语jisun译音。意为颜色。元代宫廷大宴,预宴者服装都是同样颜色,称"质孙"。《元史·舆服志一》:"质孙,汉言一色服也,内庭大宴则服之。"清查慎行《渎山酒海歌》:"侍臣多着质孙衣,天子亲临诈马宴"章炳麟《书·订礼俗》:"蒙古朝祭以冠幞,私燕以质孙。"一说,此词源于波斯语jashn,有节日庆典和御赐服饰之意。参阅韩儒林《元代诈马宴新探》叶奕良《关于<元史>"质孙服"等的探讨》。

马头琴:马头琴是一种两弦的弦乐器,有梯形的琴身和雕刻成马头形状的琴柄,为蒙古族人民喜爱的乐器。马头琴是中国蒙古族民间拉弦乐器。蒙古语称“绰尔”。琴身木制,长约一米,有两根弦。共鸣箱呈梯形。声音圆润,低回宛转,音量较弱。相传有一牧人怀念死去的小马,取其腿骨为柱,头骨为筒,尾毛为弓弦,制成二弦琴,并按小马的模样雕刻了一个马头装在琴柄的顶部,因以得名。

呼麦:“呼麦”是图瓦文xoomei的中文音译,又名“浩林·潮尔”,原义指“喉咙”,即为“喉音”,一种藉由喉咙紧缩而唱出“双声”的泛音咏唱技法。“双声”(biphonic)指一个人在演唱时能同时发出两个高低不同的声音。另外,呼麦又称“蒙古喉音”。

托布秀尔:新疆蒙古族特有乐器之一。是中国北方古游牧民族中所流传的木质短颈拨弦乐器的后裔,造型美观而又制造简便,音色优美浑厚,便于携带。特别适合于游牧生活,因此深受牧民喜爱,在新疆蒙古族中流传的十分广泛。在民间喜庆的集会上弹奏“沙布尔登”以外,托布秀尔也可以演奏单独供欣赏的乐曲,还可用来为民歌和《江格尔》等说唱长诗伴奏。

口弦:又称口琴、响篾、吹篾或弹篾。历史悠久、形制多样,在我国的大部份地区都很流行,可以独奏、齐奏、合奏或为歌舞伴奏,在人们的生产劳动和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胡笳:蒙古族边棱气鸣乐器。民间又称潮尔、冒顿潮尔。流行于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阿勒泰地区。另有同名人士,演员和作家,下面分别详细介绍。

安代舞:安代舞于明末清初发祥于科尔沁草原南端的库伦旗。最初是一种用来医病的萨满教舞蹈,含有祈求神灵庇护、祛魔消灾的意思,后来才慢慢演变成为表达欢乐情绪的民族民间舞蹈。传统的安代舞,有准备、发起、高潮、收场几个程序,都由“博”来主持。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兴安地区带有迷信色彩的安代舞已不复存在,而是把它作为一种民间歌舞传承下来。在科尔沁地区,在逢年过节时、在庆祝丰收的日子里、在喜丧婚嫁和迎宾的宴会上,人们都要跳安代舞。姑娘媳妇挥舞头巾跳,小伙子脱去马靴光着脚丫跳,孩子们做着鬼脸跳……舞蹈动作有甩巾踏步、绕巾踏步、摆巾踏步、拍手叉腰、向前冲跑、翻转跳跃、凌空踢腿、腾空蜷身、左右旋转、甩绸蹲踩、双臂抡绸等等,这些优美潇洒的动作,融稳、准、敏、轻、柔、健、美、韵、情为一体,形成了盛大的狂欢场面,把美和对美的追求推向了极致。

 



https://m.sciencenet.cn/blog-42818-603748.html

上一篇:醇美的金婚
下一篇:走进希拉穆仁草原

16 陈湘明 刘立 李学宽 钟炳 武夷山 张开明 彭真明 李伟钢 陈国文 鲍海飞 鲍永利 曾新林 王芳 陆俊茜 MassSpec1688 crossludo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7 19:3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