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citym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vcitym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

博文

研究生学习中的盲区

已有 3570 次阅读 2011-1-2 22:33 |个人分类:技术相关|系统分类:科研笔记|关键词:学者| 研究生, 学习, 盲区

        在美国考驾照时,无论是交通手册还是考试题目,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关注点就是“盲区”。

        所谓盲区可以这样理解。司机观察后方情况都是通过后视镜,车内的后视镜由于车身的阻挡,只能看见车后窗的情况,而左右后视镜由于视线的问题对于靠近汽车侧后方的物体又难以观察到,于是就形成了一定的盲区。右边的后视镜距离司机远些,产生的盲区更大,通过后视镜很难发现。如果车辆在行进中,后车正好处于驾驶员的视觉盲区内,此时变道或转向往往就会引发交通事故。多年行车经验的老司机在行车的时候每隔几分钟就要观察一下后视镜,将车身周围的公路情况掌握清楚,从而准确变道或超车。

    在学习上,同样存在一个盲区。这个盲区就是最常见的一些名词术语。比如,现在突然有人问你,什么是体系?什么是系统?什么是技术?什么是方法?什么理论?什么方法论?什么是科学方法?什么是技术方法?...。可能一下子不能回答完整。也正是这些看似熟悉,却又一下子不知如何表达的术语,成了我们学习中的一贯盲区。

    驾驶员的盲区可以通过一些途径加以解决,比如像老司机那样“每隔几分钟就要观察一下后视镜”,或者有的人干脆在后视镜上加一个视域更大的叠置后视镜,以避免盲区等。虽然后视镜存在盲区,但奇怪的是至今人们没有修改后视镜的行动。比如直接将后视镜修改成没有盲区的后视镜等。   

    同样道理,研究生学习中,也要破解这个盲区,解决的主要途径就是看到熟悉的词语就打个问号,包括一般的常用词语,比如“系统”、“技术”等,也包括一些专业名词,如“景观”、“尺度”等,问下自己是否知晓其意以及如何表达。不要小看这些简单的后视镜盲区,他们或许就是我们创新的起点。比如有心之人可以考虑一个实用新型发明,可能会造成汽车的后视镜革命。

    不只有研究生,有时就是知名专家也会出现盲区。这就需要我们大家都来注意盲区,将盲区降到最小。

    附部分概念解说。有时候我们可以通过这些基本的概念或解说对原有的进行解剖、切片、钻洞等启发创新思维。

1、科学方法与技术方法。科学方法是借助思维和认知途径解决问题方法,一般是思考问题的方法以及理论,也即科学思想。技术方法是指利用已有的科学仪器或设备来进行科学研究,如利用x光衍射技术得出DNA分子双螺旋结构,x光衍射技术就是技术方法。

2、技术。泛指依据生产实践经验和自然科学原理而发展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与技能,为某一实际目的而协同组成的各种工具、设备、技术和工艺体系

3、科学。对一定条件下客观事物变化规律的总结,是一定条件下的合理的方法、实践及其描述,是有关研究客观事物存在及其相关规律的学说。

4、理论。一种解释性的分析,不具有唯一真理性。新理论的价值在于提供了一种别人未提供的解释,不要求理论提供某种终极真理。理论类似地图,不等同于真理。

5、体系。泛指一定范围内或同类的事物按照一定的秩序和内部联系组合而成的整体。

6、方法。指为获得某种东西或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手段与行为方式,是人们有目的的行动中,通过一连串有特定逻辑关系的动作所形成的集合整体。 方法的一个同义词是技术,方法通俗一些,技术高雅一些。眼下人们越来越喜欢使用技术一词。如把预测方法叫做预测技术、监测方法叫做监测技术等。

7、方法论。人们要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必须要从事一系列思维和实践活动,这些活动所采用的各种方式,通称为方法。那么以方法为对象的研究,已成为独立的专门学科,此乃方法论。



https://m.sciencenet.cn/blog-43347-400373.html

上一篇:2010年度收获之三:三个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课题顺利通过验收
下一篇:喜欢科学网原来的长相

2 王进 李鑫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12:1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