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citym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vcitym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

博文

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中涉及节地(节约集约用地)的课题(二)

已有 3455 次阅读 2011-2-26 17:28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关键词:学者| 空间, 建设用地, 村镇建设, 著作权, 软件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村镇空间规划与土地利用关键技术研究”
 
课题3、村镇节地控制关键技术研究
    一、研究内容:
    研究村镇存量建设用地潜力挖掘与释放技术;研究村镇各类建设用地节地控制技术系统,制定村镇土地集约利用与节地技术标准;研究村镇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技术,开发村镇土地利用结构优化仿真软件;研究村镇土地利用的区域差异,建立村镇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空间配置模型;集成村镇土地集约利用与节地技术,开发村镇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调控系统。选择典型村镇,进行土地集约利用和节地示范应用,为市、县国土、建设等部门指导村镇建设规划和调控村镇土地利用提供技术支撑。
    二、考核指标:
    开发村镇建设用地节约利用效果分析与调控等软件,获得软件著作权登记3个以上;开发村镇存量建设用地潜力分析模拟等3个应用系统;制定村镇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区划、各类建设用地节地技术等技术标准规范3套。完成3-5个不同类型村镇的技术集成与应用示范,节地200-300亩,释放存量土地150-200亩,提高土地利用率3-5%。
    三、经费投入:
    课题拟安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经费600万元,承担单位自筹经费按不低于1:1的比例配套。
 
 
课题9、村镇空间规划技术集成与标准规范研究
    一、研究内容
    本课题综合研究本项目提出的各类关键技术,对基础调查与评价、规划编制与实施、村庄废弃地复垦整理与再利用技术,村镇基础设施空间配置技术、小城镇产业空间布局技术等进行凝练和综合集成。重点研究数据信息、模型、软件等关键技术的衔接和整合标准,建立村镇建设规划和土地规划的技术体系;建设界面友好的共享信息平台;集成村镇建设规划、土地整治、产业布局等技术标准和规范,形成指导村镇空间规划和土地利用的技术标准规范体系;研究不同类型地区的村镇空间规划和土地利用技术实施和管理机制;研究技术实施路径和程序,形成技术应用方案和培训系统。选择3-5个不同类型的典型区域的村镇进行集成技术体系应用,开展技术培训、标准规范和管理政策的应用工作,为分类指导村镇空间规划和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提供实用化的技术支撑系统、标准规范和实施方案。
    二、考核指标
    提供村镇空间规划技术集成应用平台,研制村镇建设规划和土地利用管理决策支持系统2套,制定村镇空间规划和村镇土地利用技术规范6套,村镇空间规划和土地利用管理政策研究报告3套,编制综合技术实施和技术培训方案和技术指南。选择3-5个不同类型的典型区域的村镇进行综合集成技术应用示范,为示范区培训基层管理人员20-30人、基层技术人员50-60人。
    三、经费投入
    课题拟安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经费450万元。
 
 
课题10、珠三角村镇土地优化开发技术研究
    一、研究内容
    针对珠三角率先发展地区的产业升级转移,建设占用耕地数量较大,土地资源紧缺等问题,推进整合城镇用地,城镇建设向中心城镇集聚;整合工业用地,工业发展向园区集聚;整合农村住宅,农宅建设向中心区集聚;以及整合零散耕地、耕地保护向规模经营集中的发展模式,开展以促进产业升级的村镇土地优化开发技术研究。
    重点研究:高精度土地调查与耕地质量监控技术;村镇集约节约用地技术;村镇产业升级转移与用地整合;村镇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布局与用地结构优化;村庄整治设计与改造技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村镇规划技术;土地整合综合配套政策与措施研究;乡镇土地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研发应用的技术集成与示范。
    二、考核指标
    1、开发村镇产业升级转移与用地整合、村镇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布局与用地结构优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村镇规划技术,以及乡镇土地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等四套技术系统。完成5—10个县(市、区)及所属乡镇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研制高精度数字化村镇地形测量软硬件集成技术系统一套和耕地质量监控技术软件系统一套。完成10—20个示范点大比例尺成图与地籍调查;
    3、开发村庄整治设计与改造技术一套系统。完成5—10个镇的土地整合方案,10-20个村的土地整合示范;
    4、村镇集约节约用地技术一套系统。土地集约用地总体水平提高20%,盘活60%—80%的存量建设用地,单位用地效益提高30—50%。
    5、形成省级业务骨干10—15名,培训地方技术人员100名。
    三、经费投入
    课题拟安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经费400万元,承担单位自筹经费按不低于1:1的比例配套,地方国土资源部门按照不低于1:3的比例提供配套资金。
课题13、成都平原城乡用地协同调控集成系统开发
    一、研究内容
    针对成都平原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速,人地矛盾加剧,农村居民点布局分散等问题,推进工业向集中发展区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土地向业主集中的发展模式,以“城乡一体化”为重点,促进区域经济聚集,进行城乡用地协同调控集成系统开发。
    重点研究:村镇时空信息快速获取技术;基本农田与土地动态巡查技术;耕地质量保护技术;村镇建设用地集约节约利用技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村镇规划技术;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安置模式;乡镇土地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研究的技术集成与示范。
    二、考核指标
    1、开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乡镇土地规划管理信息系统两套系统。完成5-10个县(市、区)及所属乡镇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研制村镇时空信息快速获取技术一套。实现10—20个村镇级示范点项目区大比例尺成图;
    3、开发村镇规划技术、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安置分析决策技术两套系统。完成5-10个镇的“三集中”方案,10-20个村的“三集中”示范;
    4、开发基本农田检查技术、耕地质量保护技术、村镇建设用地集约节约利用技术等三套系统。实现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降低10-20%,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000名以上,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减少90-110公顷,新增城镇建设用地规模80—100公顷;示范区耕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
    5、形成省级业务骨干10名,培训地方技术人员80—100名。
    三、经费投入
    课题拟安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经费400万元,承担单位自筹经费按不低于1:1的比例配套,地方国土资源部门按照不低于1:3的比例提供配套资金。

 
课题14、中原地区基本农田保护技术研究应用
    一、研究内容
    针对中原地区经济发展加快、村庄用地效率低下、无序扩张等问题,推进田、水、路、林、村的综合整治,以农村土地数量、质量和生态全面管护为重点,开展保护基本农田技术研究与应用。
    重点研究:大比例尺成图技术;村镇土地利用评价与耕地质量监控技术;土地综合整治技术;村镇建设集约节约用地技术;村镇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空间配置关键技术;耕地管护与基本农田保护关键技术;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村镇规划关键技术;乡镇土地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研发应用的技术集成与示范。
    三、考核指标
    1、开发村镇土地利用评价与耕地质量监控技术、村镇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空间配置关键技术、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乡镇土地规划管理信息等四套系统。完成5-10个县(市、区)及所属乡镇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开发大比例尺成图技术一套。完成5—10个村镇级示范点项目区大比例尺成图;
    3、开发土地综合整治技术、村镇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空间配置关键技术、耕地管护与基本农田保护关键技术、村镇规划关键技术等四套系统。完成5-10个镇的村庄整治方案,10-20个村的村庄整治示范,完成3500公顷以上的基本农田整治;
    4、开发村镇建设集约节约用地技术一套。土地利用效率提高10%以上,增加建设用地40公顷以上、新增耕地60公顷以上;
    5、形成省级业务骨干10-20名,培训地方技术人员80-120名。
    三、经费投入
    课题拟安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经费400万元,承担单位自筹经费按不低于1:1的比例配套,地方国土资源部门按照不低于1:3的比例提供配套资金。
(以上资料依据科技部网站整理)


https://m.sciencenet.cn/blog-43347-416734.html

上一篇: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中涉及节地(节约集约用地)的课题(一)
下一篇: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中涉及节地(节约集约用地)的课题(三)

1 宋敦江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19:1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