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citym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vcitym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

博文

农村变迁的一个标本

已有 2769 次阅读 2013-7-28 17:20 |个人分类:杂谈|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中国在梁庄

   最近网上盛传《中国在梁庄》,被认为是研究中国农村的一个标本。

    《中国在梁庄》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记述了河南穰县(河南邓州)梁庄近30年来的变迁,以近似纪实手法呈现了梁庄在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农村留守儿童的无望,农民养老、教育、医疗的缺失,农村自然环境的破坏,农村家庭的裂变,农民“性福”的危机,新农村建设的流于“形式”。在书中,梁鸿通过口述实录、现场调查等方式讲述了一个个具有典型性的人和人生故事,他们的情感和所面临的问题传达出了乡村内在的生存状态。

     围绕这本书,引起了人们再次对当下中国农村的关注。中国村庄研究一直是国内外学术研究的热点,相关研究代表有【1】:

   黄宗智通过对华北小农经济的研究,得出了小农经营内卷化的结论,成为传统社会中国经济停滞的一个经典诠释。

   费孝通以社会学的视角,剖析了江村,向世人展示了中国江南村庄的全景。

   杜赞奇则用一个外来人的视角来观照中国农村,特别是清末民初的华北农村,描绘出了中国农村与西方农村不同的经济、社会运转方式和社会治理机制。

   彭慕兰通过对鲁南村庄的考察,得出了传统农村组织的严密和势力强大阻碍了农村现代化的结论。

   阎云翔则对近来的中国北方村庄的转型与变迁做了细致的考察,指出了改革开放后的现代化进程对村庄变迁的影响。

   熊培云的《一个村庄里的中国》是其沉潜数年的心血之作。本书以故乡村庄为立足点,考察百年来中国乡村的命运,乡村的沦陷与希望。其中有作者三十年生活的阅历与见证,六十年中国农村建设的荣辱与沉浮,并由此折射反映出近代百年中国历史的若干重要问题与玄机。一部大历史与小历史的结合,大时代与小细节的交织,延续着作者明辨,理性,温暖,悲悯,关乎心灵与真实的写作之路,堪称熊培云迄今为止最重要的一部著作。【2】

   梁鸿对河南故乡的田野调查,以社会学工作方法为基础,以对故乡、对农村、对中国的理解与同情为底蕴,看似客观的笔触之中,凝聚的是深情,更是诘问。作者以冷静的观察和思考剖析故乡,剖析中国,而书中呈现的现实,则触目惊心。作为一位年轻学者,梁鸿走出书斋、走向故乡是为了使学术与言说回到坚实的土地与活的人生。现代背景中的故乡书写,是五四以来中国文学的焦点之一,但“梁庄”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仍显出迫切的意义。梁鸿以复杂多端的角色和角度,呈现当下的、具体的村庄,在忠直而谨慎的描述中,梁庄成为了认识中国乡土之现在与未来的醒目标本。【3】

   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村治模式》丛书,16个作者从不同的角度考察了不同类型的村庄的结构、价值、社会关系等方面的嬗变,是一套较为全面、系统的研究中国村庄的资料。其中的很多研究和观察是颇具学术价值的。

   中国农村目前所经历的这场变革是史无前例的,是一场彻底的结构性的变革。中国历经几千年的小农社会,在专业化大潮的冲击下开始瓦解。一个新的以专业化分工为特征的现代社会已经初露端倪。在此背景下,传统的村庄也发生了很多变化,有经济的、社会的,也有文化的。经济学家认为,任何形式的经济形态都会有特定的文化形态相适应。那农村专业化分工逐渐深化的情况下,持续几千年的村庄文化自然也会发生相应的变革。本人认为,专业化分工是诱发村庄文化变革的动因。分工深化需要相应的制度和文化变革来降低交易成本,分工越发达,文化变革就越快。【1】

   梁鸿在书的序言提出了一连串问题:从什么时候起,乡村成了民族的累赘,成了改革、发展与现代化追求的负面?什么时候起,乡村成为底层、边缘、病症的代名词?当代社会变迁中乡村的情感心理、文化状况和物理形态,中国当代的政治经济改革、与中国乡村之间以什么样的关系存在?

   梁鸿采访的县委书记坦诚谈起对乡村建设的看法:我们应该反思一个问题——为什么全国的基层干部都犯同一个错误?从东北到海南,从河南到湖南,为啥基层干部会和群众形成对立?乡村干部也是和老少爷儿们一块长大的,也有感情,不是天生的“南霸天”。如果这个不转折,那是天也没门。

  梁鸿还向本刊记者转述了那位县委书记甚至有对全国的系统思索:解决未来中国农村问题的办法有五个“中”:中小城市,中小企业,中小银行,中产阶级,中小收入。其中特别要突出的是两点:第一是中小城市。中国现在是典型的大城市病,城市拥挤,农民集中到城市,又无稳定的生活来源,就成为城市无产流浪者,这会成为大问题,容易造成贫民窟,这是大城市化必然的弊病;第二要发展中小企业,能形成当地就业。【4】


博主在农村也看到了类似的情况。这里的大事小情基本都有了“专业化”,红白喜事有专业团队服务,各种家族式的活动则有各种所谓的协会组织辅助,原来的家族模式、人情模式被公权模式、经济模式取而代之。中国的乡村是一个值得真正俯下身子去研究的领域。



【1】http://www.sdass.net.cn/channels/ch00081/201304/0f1c802f-ba7e-4c37-8029-ff8f393170e0.htm 

【2】http://baike.baidu.com/view/6641208.htm 

【3】http://ent.bjnews.com.cn/2010/1218/36418.shtml 

【4】http://www.cssn.cn/23/2303/230301/201305/t20130525_358780.shtml 




https://m.sciencenet.cn/blog-43347-711996.html

上一篇:中国式科研(六)
下一篇:中国式科研(七)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8 12:1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