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citym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vcitym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

博文

扭转学术风气从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开始 精选

已有 9948 次阅读 2013-9-30 07:36 |个人分类:杂谈|系统分类:科研笔记|关键词:学者| 研究生, 国家, 奖学金


今年是第二次进行国家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简称“研究生国奖”)的评选了。如果说去年是第一次,没有经验(间或还有点为了突击执行预算的味道),让很多地方在执行过程中草草过场。那么,今年的国家研究生学业奖学金应该是有前车之鉴了。但是,目下的情况却并不是这样一种正能量,而是延续了学术界惯有的做法,过家家,数数数。


1、问题缘起

在社会大环境浮躁,急功近利的驱动下,学术界也没能幸免于难。所谓倾巢之下焉有完卵。学术界出现了各种被社会诟病的现象,诸如各种“砖家”,职称评定中的文章数数、抄袭剽窃,枪手横行,收费期刊等。这些现象让很多院士、有正能量的学者奔走呼吁,期望改邪归正。随着新一届中央政府的成立,各种迹象表明,正能量正在放大。其中科学教育也开始进入归真的通道。鉴于这样的大背景,研究生国奖理应顺应这个趋势,为我国学术风气的好转注入正能量。


2、现状及存在问题

研究生国奖的基本原则是“奖优不奖贫”。基于这样的政策核心,目前各高校等进行的研究生国奖评选基本做法大致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是综合优型。这种类型是三个部分的积分或表现的集成,即学业成绩、科研成果、公共服务。因为这些基本对应了学校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基本职能,因此称其为综合优型。基本做法是学业成绩优良、科研成果比较突出、公共服务效果明显。学业成绩优良一般把握在各科85分以上或者同专业同年级前30%。科研成果比较突出指在硕士、博士等同级同专业中相互比较中突出者。公共服务效果明显,主要指担任学生干部或者在各种公益性活动中付出时间和精力大,受众比较大者。经过这三个方面的综合,三者中的基本权重是学业成绩成绩35%左右,科研成果50%左右,公共服务15%左右,评选出研究生国奖获得者。至于各部分权重各个学校可能存在差异。

第二种是科研成果优秀型。这种类型基本就是只看其科研成果是否比较突出。因为大家一般认为目前的研究生课程成绩无法真正反映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状况。因为大部分课程是“论文”作业,评审的主观性大,缺乏客观性,更有甚者只看考勤给成绩。公共服务虽然必要但无法量化,因此也放弃。这种类型基本上完全照搬了评职称的做法进行。有些单位做的客观一些就开始量化评分,结果少争议,皆大欢喜。

第三种学习科研型。不完全介于前两种类型之间的一种类型,主要参考学习成绩和科研成果进行评定。公共服务只是参考。


上述几种类型基本代表了目前所谓的“奖优”的政策核心。但是,一些具体的问题仍然存在:

一是评价对象之间的差异性如何体现。研究生有两年制、三年制,博士生有一到四年制的。但国家将奖励指标分到学校,学校将指标分配部院系(硕士和博士分开给指标),真正推选过程还是由基层的部院系来执行。各部院系实际操作时没更进一步的细分,没有进一步将指标分配到各种类型个年级中。这样就像举重或者拳击比赛中不同重量级的选手一起PK,难免有失公允。

二是评价对象中新的硕博连读生。因为评优的时间基本是每年的9月,成果时间的上年的9月1日到当年的8月31日。新的硕博生8月31日前的硕士,之后则是博士。因为这些学生优秀才被推荐为硕博连读生,而现在不知道参加那种参评类型(硕士或博士好像均可)。这种现象的学生(以及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归类成为问题。

三是成果的显化。按照上述的成果时间界定,一些研究生的成果就无法得到承认,因为现在很多单位都强调必须见刊或上线,甚至有些地方强调要被检索。比如一个极端的例子,某学生有多篇高水平的SCI文章在8月31日前刚刚被接收,而见刊、上线、被检索则要延迟一段时间。如果能够见刊、上线、被检索,再加上这个学生其他方面也优秀,这个学生肯定能被评优。但是假如这个学生即将毕业,那么TA们将永远失去拿到研究生国奖的机会。这样不仅对他们找工作、荣誉等都将产生影响,甚至会改变一个学生的,命运走向。

四是评审方式。很多单位为了简化操作,只让学生填报一个申请表,并附上各种证明材料,然后由所谓的评审人员进行评审和上报。有些单位有ppt答辩,有些单位没有。采用答辩方式的单位有些只是走过场似的,还是以“表”为主。还有其他一些问题存在,这里不一一列举了。


3、对策路径选择

虽然研究生国奖是一个新生事物,但类似的工作并不陌生。核心涉及到科技评价问题。眼下国人还没有建立很好的科技评价制度,但研究生是我们未来的希望,也是未来科技创新的中坚。为了让这些人能感受到真正的正风气,正能量,不妨从研究生国奖评选开始突破。依据笔者的管见,下列路径可以考虑。

第一,付出真情做到心动。当一件事情你付出了真情,那么这件事情一般就会得到较好的结果。《中国好声音》为啥能有很高的收视率?除了商业操作外,在于他为草根提供了一个舞台,这个舞台让平民关注和拥护。中央正在进行群众路线教育,走群众路线就要为群众办事,为群众付出真感情,否则任何事情都不会办好。如果不能心动,按照态度决定行为的道理,行动也不会收到实效。目前之所以还可以执行下去,主要是人们习惯了那种“被接收”“抗争低效”的惯性通道。如果管理者、执行者能够走群众路线,真正做到心动,付出真情,那么这件事情肯定能够办好。而且可以让真正的优秀学生被奖励,把好事办好。否则一切都是表象,都是浮云。

第二,深入调研做好顶层设计。顶层设计本来是指自上而下的,但其设计过程一定是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的。面对前面提到的各种问题,可能上层管理者中做过“调研”,但是其中细节估计也是他们所未料到的。这个没有关系,但只要矫枉过正同样可以收到好的效果。就如每年的高考阅卷一样,都要先进行抽样试评,从中发现各种可能情况,然后制定细则。虽然这种细则也无法全覆盖,但可以做到最大程度的覆盖。再根据个别情况进行个别处理。这种做法笔者任务是务实的和行之有效的。最起码在顶层设计过程中是严谨的和科学的。虽然阅卷人员有个体差异,但总体可以认为有很高的可信度。研究生国奖其实完全可以借鉴这样的做法进行,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做出顶层设计,以促使这样的好事办好,并持续产生正能量,从而避免“一放就乱,一管就死”的魔咒再次发生。

第三,使评奖过程成为被评者和评奖者的一次正能经历,成为扭转学术风气的一个突破口。不要让研究生国奖这样一件事情成为评奖者和被评者一个负担,而应将这个活动做大做强。为实现这个目标,就要通过从形式到内容的全方位设计,比如让教授委员会、学工委员会、学生代表等作为评委,采用答辩形式以及答辩材料公示和共享等形式进行宣传,营造正能量氛围,对评上的同学不能就拿到奖金为止,而且要进行榜样宣传,可以通过网络等使其“美名远扬”。当然还有其他很多方式也可以选择。同时也可以对评委的客观性进行监管,对不负责任这挂“黑名单”等进行矫枉过正。这些都可以学习国家社科基金的一些做法。对于像科技成果的质量,不能只是数数,同时还有对其质量进行评价,比如即使没有成果发表出来,那么其已经形成的成果的创新性如何,相信各部院系的教授们会有客观标准的。


4、结语

以上虽然是就事论事,虽然也辐射了制度层面的科技评价问题,但是好像真有点“小题大做”的嫌疑。其实不然,很多大问题的解决就是通过一件一件看似小的事情的解决而得到解决的。研究生国奖好像是教育科技中的一件小事,其实不小,他涉及的经费、人员以及连带的社会影响、未来正能量存储等已经很大了。这里归纳的类型、问题以及建议也只是笔者一己之见。希望以小撬大,见微知著。


2013年9月30日于京大火车上




https://m.sciencenet.cn/blog-43347-728972.html

上一篇:研究生需要提升的四种能力
下一篇:土地利用结构系列文章

13 曹聪 张其威 马博 张忆文 肖振亚 关法春 何学锋 张国庆 李宇斌 周建徽 吴明火 吴鹏飞 lbjman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 08:3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