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mingya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mingyang

博文

冬至为啥吃饺子?

已有 2753 次阅读 2014-12-22 14:03 |个人分类:其它|系统分类:生活其它|关键词:学者| 饺子, 冬至, 南阳, 张仲景, 祛寒

       饺子起源于东汉时期,为医圣张仲景首创。当时饺子是药用,张仲景用面皮包上一些祛寒的药材用来治病(羊肉、胡椒等),避免病人耳朵上生冻疮。



       据说张仲景在长沙做官,在告老还乡的时候,正赶上那年的冬天,寒风刺骨,雪花纷飞。在老家南阳的淯水(白河)边上,张仲景看到很多无家可归的人面黄肌瘦,衣不遮体,因为寒冷,把耳朵都冻烂了,心里很难受。

       回到家后,由于张仲景的名声早已经闻名天下,所以很多人上门求医。张仲景有求必应,整天都很忙碌,可虽然上门求医的人很多,可张仲景依然挂念那些冻烂耳朵的人。

       经过研究,他研制了一个可以御寒的食疗方子,叫“祛寒娇耳汤”。他叫徒弟在南阳东关的一个空地搭了个棚子,支上大锅,为穷人舍药治病,开张的那天正是冬至,舍的药就是“祛寒娇耳汤”。张仲景让徒弟给每个穷人一碗汤,2个“娇耳”,人们吃了“娇耳”,喝了汤,浑身发暖,两耳生热,再也没人把耳朵冻伤了。

     

民间传说:

       当初张仲景在长沙任职的时候,就在平时经常为老百姓看病,很受群众的爱戴。退休以后,长沙的百姓每年都派代表到他的家乡南阳去看望。有一年,张仲景病了,他自己也知道,生命的灯油就要烧干了。长沙来看望他的人说,长沙有一个风水很好的地方,想让张仲景百年之后在那里安身,可南阳的人不干了,双方就争吵起来。张仲景说:吃过长沙水,不忘长沙父老情;生于南阳地,不忘家乡养育恩。我死以后,你们就抬着我的棺材从南阳往长沙走,灵绳在什么地方断了,就把我埋葬在哪里好了。

       在那一年的冬天,张仲景驾鹤西去了。寿终的那天正好是“冬至”。当送葬的队伍走到当年张仲景为大家舍“祛寒娇耳汤”的地方的时候,棺绳忽然断了。大家按照张仲景的嘱托,就地打墓、下棺、填坟。两地的百姓你一挑、我一担,川流不息,把张仲景的坟垒得大大的,还在坟前为他修了一座庙,这就是现在南阳市城东温凉河畔的“医圣祠”。


       张仲景是在“冬至”这天去世的,又是在“冬至”这天为大家舍“祛寒娇耳汤”的,为了纪念他,从此大家在冬至这天都要包一顿饺子吃,并且都说,冬至这天吃了饺子,冬天耳朵就不会冻了。


       “祛寒娇耳汤”现在很少有人吃了,但经过岁月的冲刷,大家在冬至这天吃饺子的习俗流传了下来。并且饺子的种类和形状也有了很大改进。


《祛寒娇耳汤》基本做法:

       把羊肉、胡椒和一些祛寒的药物放在锅里煮,熟了以后捞出来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的样子,再下锅,用原汤再将包好馅料的面皮煮熟。因为面皮包好后,样子很像耳朵,而去功效是为了防止耳朵冻烂,所以张仲景给它取名叫“娇耳”。







https://m.sciencenet.cn/blog-436813-852995.html

上一篇:以后钱的面额还 值 它本身纸价及印刷费吗?

6 许培扬 刘洋 曹建军 赵美娣 biofans ericmapes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20:0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