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ojian123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aojian123

博文

以生态经济学为例,剖析交叉学科的创建和发展(四)

已有 4041 次阅读 2013-7-9 14:25 |系统分类:论文交流|关键词:学者| 经济学, 生态

                                      与生态经济学诞生最相关的几个关键人物(三)

 

新学科诞生过程中,研究者之间的关系和机构潜能非常重要。生态经济学诞生发展中,Herman Daly, AnnMari Jansson, Robert Costanza Joan Martinez-Alier是核心领军人物。介绍他们的背景能很好地说明这一普遍观点,即个人关系对新学科的诞生发展至关重要。

Herman Daly20世纪60年代初的教育背景是经济学,主要兴趣是发展问题。后来,由于一个有关拉丁美洲经济发展的项目,他来到范德堡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来范德堡大学之前,他并不认识Georgescu-Roegen。但攻读学位期间,Daly的必修课中,就有Georgescu-Roegen教授的经济和统计方面的理论课程。在听课过程中,Daly发现此人的知识非常渊博,在多个领域都有很深的造诣。对Georgescu-Roegen而言,他不仅非常赏识这样的学生,而且经常就熵定律及其对经济理论的意义与Daly进行交流。Daly除了受Georgescu-Roegen经济学思想的影响外,还因受Carson的影响,对生态学产生了兴趣。同时,20世纪60年代,巴西东北部人口增长和资源问题非常严重,这激发了他对经济发展的兴趣。他试图涉及环境经济学,如1978年积极参加“短期与增长”会议。这是这个时候,Daly意识到他的观点和主流环境与资源经济学观点的本质区别。尽管当时他没有做进一步的工作,但他越来越善于接受新观点。

 

AnnMari Jansson,动物学家,起初研究鸽子行为。19世纪60年代中期,因她的研究缺乏实际应用,所以转到海洋生态领域,专门研究作为动物生存空间的绿藻类植物。60年代时期,释放到波罗的海的营养物质大量增加,导致绿藻泛滥。起初,Jansson 认为这是对自己研究的一种干扰,因为她打算做的是纯科学问题。但后来她慢慢认识到,避开污染等社会问题绝非易事。这一时期,大众对环境问题的兴趣,引起了改革者对自然和环境研究的刺激,并派一个代表到美国去挖掘能被邀请到瑞典并发表启发性言论的研究人员。通过这一创举,Odum 1970年来到瑞典,他的讲话使Jasson大开眼界。Odum曾经在德克萨斯州学校海洋生态学,认为海洋生态系统不仅包括不同物种,也涉及他们之间是如何联系在一起的。首Odum思想的影响,Jasson开始关注食物链。

 

不久,瑞典爆发能源危机。由于能源危机,研究人员得到额外的基金资助,用于研究能源—替代能源、能源在经济中的重要性和能源利用的环境影响等方面。Jasson组建了一个小团队,并建议以哥特兰岛为技术应用示范点,其目的是在哥特兰岛展开整合研究,包括能源对自然和社会的重要性。能源专项基金为这一跨学科研究提供了可能。

 

就在Jansson正准备哥特兰岛项目的时候,Odum 1973年佛罗里达湿地中开始跨学科研究,并吸引了大量的研究人员和学生。在众多学生中,有一个名叫Robert Costanza的学生,那时正在学习建筑学。在Constanze的硕士论文中,有相当一部分涉及到Odum的项目内容,包括用航片来说明南佛罗里达州,尤其是令人关注的湿地历史。这一工作基于系统模型。通过这一工作,Constanze对长期的生态系统发展产生了兴趣。因此,他继续跟随Odum团队,围绕系统生态学和环境工程科学攻读博士学位,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学位论文中,有一部分工作是关于自然和经济系统能量流的研究,这为他在后来在伊利诺大学从事能源研究奠定了基础,并逐渐热衷把投入产出模型用到生态系统当中。

 

Joan Martinez-Alier20世纪60年代,在西班牙主要接受经济学,尤其是农业经济学教育。1966年到1973年期间,他在牛津大学学习工作,主要关注社会问题。70年代早期的野外工作期间,他开始于接触生态人类学家,并对环境问题产生了极大兴趣。1974年,Georgescu-Roegen的书激发他以能量来构想经济过程的兴趣。

 



https://m.sciencenet.cn/blog-436916-706643.html

上一篇:我接受张千玉道歉,并同时表示歉意!
下一篇:年轻人与年长者竞争职称时,为什么不愿谦让?

5 戎可 李学宽 罗春元 曾新林 刘玉玺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15:4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