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秀齐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herrylu1960 科普创作与出版为主线,兼谈时事、生活,愿与有识之士广泛交流

博文

究竟该咋样吃?关于精准营养及其他

已有 2812 次阅读 2021-12-28 17:19 |个人分类:科学杂谈|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这是一篇关于吃的困惑的博文。

 

因为我对吃的事情比较挑剔,当然更关注吃的问题,或者说关于吃的科学。

当然,我们的健康是多因素决定的,除了吃,还有生活方式,包括睡眠、心理等等,年龄、性别也很关键,人老了健康问题就必然增多。说到健康,不否认与吃有很大关系,但麻烦在于,这种关系很多都说不清。根据我自己的体会,就有很多困惑,随便唠叨几句。

 

如何使自己吃的更舒服、更有营养?看着某人买回家的一大堆关于吃的科普书,真真不想多看一眼,抄来抄去,炒来炒去,老生常谈的东西,能有多大参考价值?我们需要更坚实的科学证据。

 

前两天看了一篇文章,讲的是关于精准营养的事情,这也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营养进食方案有千百种,那种最适合你?文章说“膳食指南、膳食推荐的都是针对平均人群情况,并不一定吻合每个人的实际情况。要想吃得更健康,我们还要做到精准营养“。

没错啊,可遗憾的是,啥是平均人群情况?个体状况千差万别,综合方方面面,每个人都是特殊的一员,平均人群的圈定真的搞的清楚吗?

 

按照“精准营养”(precision nutrition)的定义,它是“精准医学”领域的一个分支,其实就是“个性化营养”,是根据不同的地域、民族、性别、年龄(如婴幼儿和老人)和生理状况(如孕妇)对个体营养需求量的不同,制定适合你的饮食标准和膳食补充方案。

 

俺觉得这个说起来容易,实际做起来很难。个体营养代谢这事儿太复杂,需要大样本多角度庞大数据支持。比如,考虑个体遗传背景、代谢指征等,常规体检远远不够,需要“通过基因检测等方法,来发现不同个体在营养元素吸收利用能力方面的差异,再选择适合的营养建议,达到精准营养促进健康的目的”。

 

太复杂了。这是否意味着将来决定吃啥,还得先去测测基因,这让我想起来人类基因组刚刚破译不久,有人就给大家描述了一幅美好的“愿景”,不久的将来,去医院看病,出示一下基因检测报告,医生就会大致知道你的健康状况,并很快制定一套适合你的治疗和保健方案。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问题是,迄今为止,我们对自己的身体,对基因与疾病,遗传与营养需求的关系又有多少了解呢。据说关于一个鸡蛋黄,关于一个胆固醇问题,都已经争论了好多年,结论总在变。包括我们吃的一些传统药物(如中成药),传统保健品,其实具体功效仍然没有完全搞起搞清楚,当然这不一定影响商业销售。

 

每每有有关人类营养保健的新发现,即便只是停留在动物实验、细胞实验上,也会引发新一轮关注,新一轮炒作,毕竟,谁不想活的长久呢?

 

有句名言“离开剂量谈毒性都是耍流氓”,我想补充一句“离开有效成分摄入量谈营养也是瞎扯”。对于维持了我们的基本生存的主要食物,基本营养和能量构成已经有了大量的数据,至于其他很多号称有营养保健功能的食物,往往有说服力的数据并不多。

西兰花虽好,我每天早餐吃点,只是当成蔬菜的一个种类,但知道要达到所说的防癌抗癌功效,那得每天大量摄入,拿它当饭吃怎么可能。

上网查查,每种常见食物的功效作用都有,许多都号称能提高免疫力,甚至抗癌,但其中的有效成分呢,做的好的大致搞清楚了有效成分,可以分离并通过动物实验等有了一些结论,发表了一些论文,但相关的人体实验数据往往远远不够。更别说很多连实验证据都没有呢。

 

把动植物、微生物中对人类真正可以起到保健或者治疗的成分搞清楚,然后提纯加工变成药物或者保健品,其实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物质时间成本往往很高,但也是一条正路子,要不屠呦呦咋能获得诺贝尔奖呢。你随便整一种或几种东西的混合,简单加工,吹嘘神奇的功效,打着什么功能食品的招牌,就想卖高价,越来越难了。

 

其实科学真的发达了,真正研究清楚的东西,很多可以不依赖于自然产物,都可以人工合成,比如青蒿素。蛋白质、淀粉等都不在话下,关键是成本还有是不是真的有需求。也许人类会活的越来越不自然。围绕吃的问题,人类永远不会得到满足,永远不会停下开发资源的脚步。

 

科学研究有局限,针对人的问题还有太多的未知。关于吃的困惑,关于所谓精准营养研究成果的落地,真正惠及大众,真的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尽管确实是一个新的领域,有一定的前瞻性,有关企业可以去投入,但首先要大量科学研究数据作为支撑,包括基因研究,组学研究在内的有效数据不够,应用自然还谈不上。

 

最了解自己身体的不是医生,而是自己,面对吃的困惑,我想我们暂且可以把事情简化一下,在保证基本营养基础上,可以考虑食物多样化,经常换换口味,刺激一下食欲,只要吃过后感觉舒服,就应该不会有大问题。当然,体检的指标也需要参考一下。

我们是以自己在家做饭吃为主的家庭,而一些家庭或者个人(特别是年轻一代)却很少开火做饭。都说外边吃的不健康,不知有人做过这两大类人群健康状况的对比研究。我偶尔也会出去吃或者叫外卖,就是改善一下口味而已。其实人选择餐食好吃才是第一位的,尽管这跟是否符合营养要求往往并不一致。但其实美味的诱惑的确可以刺激消化液分泌,有利于消化吸收。

如何吃也是生活方式的一部分,有惯性,也有天生的诱惑,关于怎么吃才能长寿,还有很多未知。

 

 

 




https://m.sciencenet.cn/blog-438991-1318548.html

上一篇:逆生长的药方是端粒?
下一篇:如梦的岁月:写在2021年岁末

15 李学宽 张忆文 蔡宁 刘洋 郑永军 杨正瓴 武夷山 农绍庄 周忠浩 彭振华 范振英 刘钢 刘旭霞 黄河宁 张晓良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10: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