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秀齐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herrylu1960 科普创作与出版为主线,兼谈时事、生活,愿与有识之士广泛交流

博文

“恶补”糖尿病知识

已有 3403 次阅读 2011-4-4 23:47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科普集锦|关键词:学者| 糖尿病

每个人都是被科普的对象。还是那句话,有需求才有动力,在很大程度上人们自觉接受科学知识的欲望取绝于是否真的有这种需求。因家中有人被诊断糖尿病,没有任何症状偶然发现的糖尿病,感觉有些措手不及,没有什么心理准备,只好赶紧“恶补”一下了。


尽管自认为自己的科学素质还不算低的,但在获取相关知识时还是走了一些弯路,犯了一些糊涂,耽误了一些事情,甚至对亲人多少有些内疚感。


首先,习惯想当然的思维方式,认为糖尿病人一定有什么“三多一少”的症状,对某次偶然的查血中血糖超高压根儿就没在意,还怀疑是人有医院测的不准,理由是,病人一没任何症状,没有所谓的“三多”(多饮、多食、多尿),也没有明显的体重减少;二则半年前体检还没事呢,现在也应该没事;第三,偶而查出血糖高不一定就是糖尿病病。正是这些想当然的不正确想法,导致把关不利,险些耽误更长的时间,直到间隔时间不长的又一次查体显示相同的结果,才晓得真的大势不好,要做糖耐量试验了。


学习了、了解了才晓得,原来糖尿病这病魔有时还挺阴险的,往往在你毫无知觉的情况下就偷偷摸摸地侵入你的体内,危害你的健康,初期的病人往往并没有明显的症状,多数是在偶然的体检查血中被发现。正因为如此,很多人并不重视,该吃吃该喝喝,直到出现严重症状或并发症,才晓得要好好治疗了。我们单位就有这些的糖尿病人。


事实上,现在知道了一次随机血糖超标(过
11.11mmol/l),就一定要高度重视了,查两次还是这样,一定要去做糖耐量实验,及早确诊,及早治疗,千万别耽误。尤其是直系亲属有这病的,更要重视,因为1型和2型糖尿病都与遗传有关。


关于糖尿病治疗的三原则,估计多数人都知道,吃药是没办法的办法,加强运动挺需要毅力,也不一定适合所有人,唯有控制饮食这着儿简便好用。这其实也是挺难的事。自从家里有了糖尿病人,每天吃什么成了大问题。民以食为天,对于中国人的饮食习惯来说,吃就离不了主食,否则等于没吃饭。对于爱吃主食的病人,要一下子大幅减少主食的量还真有点麻烦,加上血脂高不能多吃肉,就更麻烦了。哎,拿什么替代好呢?人急了在获得信息上就显得耐心不够,不去走正道了,打听一下,听听经验传授,仍一大捷径,结果居然有人告诉我糖尿病人多吃红薯好,山药更好,红薯虽然甜,但甜的东东不一定糖高,理由是糖尿病人禁忌的糖与我们传统认为的糖不太一样,结果糊里糊涂信了,傻了八叽,还真给俺家那病人吃了好几天的红薯山药,当然还有老玉米。后来突然醒悟不对,犯了低级错误,中学生都知道,血糖即葡萄糖(单糖)是由淀粉(多糖)转化来的,红薯、马铃薯、山药之流肯定是淀粉含量高的,要控制血糖,肯定不能多吃的。一好好学习,发现果然如此,没办法,从此家里基本告别薯辈吧。关于水果,有人告诉我,糖尿病人可以多吃些梨,这回没信,梨大多很甜,原则上很甜的水果大多含糖量比较高,肯定不能多给糖尿病病人吃。

看样子,关于糖尿病人吃什么,不吃什么,传言很多,获取正确信息的正道儿还是查正规出版物,请教正规专家。传言不可全信,网上的东东也未必正确,需要仔细辨别。


第一时间买了血糖仪,这东东不错,好用,不到一分钟可搞定血糖值,实践的结果还比较准,因为分别给几个人做了试验(浪费了很多试纸,听说这东东挺贵的),没病的就是没病的血糖值,有病的就是有病的值,还有,糖尿病初期,要想少吃药,不吃药,每天饭后要走
40分钟以上。餐后两小时血糖肯定能降下来。这个,实验证实了,不吃药的情况下,同样一个馒头,走和不走差好几个。从此,又多了一件事儿:饭后陪走。不过也好,戒了无聊的电视剧,也顺便预防了自己得三高。



https://m.sciencenet.cn/blog-438991-429715.html

上一篇:大家的健康自我保护意识大大提高啦
下一篇:清明时节,思亲人,话生死

8 李学宽 张玉秀 张伟 傅云义 罗帆 唐常杰 杨远帆 zzjtcm

发表评论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9 00:3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