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秀齐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herrylu1960 科普创作与出版为主线,兼谈时事、生活,愿与有识之士广泛交流

博文

业内杂感之四:这道计算题看起来不那么轻松 精选

已有 4252 次阅读 2011-12-18 19:50 |个人分类:图书出版|系统分类:人文社科|关键词:学者| 图书出版, 造纸业

“阿姨您好,我们是红领巾通讯社的,请问您能接受我们的采访吗?”听到这个,开始楞了一下,因为心里正想着回住处给工厂打电话说送书的烦心事,但看到两个小女孩渴望的眼神,灿烂的笑脸,怎么好意思拒绝呢?只好定了定神,笑着答应下来。


上周四稻香湖景海淀区九届一次政协会上,上午的小组讨论会后,在大堂巧遇西苑小学红通社的小记者们,开始了一段看起来话题不怎么轻松的被“采访”,也便引发了这篇博文。

这两个小记者,看起来还颇有一些记者的基本功,因为她们一上来就先问俺的职业,俺回答是为孩子们出科普图书的,并试图将话题按照俺的思路引导一下,问孩子们喜欢看什么样的科普书,没想这两个小鬼并没有马上回答这个问题,而是提出一道计算题:


“阿姨(谢天谢地没有叫奶奶),你们出版社每年要出很多书吗,那得消耗多少吨纸,砍掉多少颗大树啊?”

“这个,具体的数量不好说,可有一点是肯定的,印出来的书可能有些人们并不爱看,会遭到遗弃,比如变废纸什么的,浪费很难免”

“阿姨,那能不能把这些没有看或看过的书集中起来送造纸厂呢”

“这个建议很好,那你们想过没有更好的处理方法呢,比如把人们看过的书,或多余的书,经过卫生处理,捐给需要的孩子们呢?”孩子们频频点头。

接着这两个小鬼又提出减少用纸、减少砍树的对策,这就是把书里的内容,变成动画片什么的。吗呀,书变动画片,这个建议是好,那做动画片,那得多贵,我们哪有这个实力(当然,做动画的成本也可以调节,但这类智力密集型产业需要一个成熟的过程)。孩子不看书,都看动画片,我们出纸书的编辑们就快没饭吃了。

 

接受完小记者的采访,回来还是认真算了一笔账:


假如我们平常出书都用每平米70重的纸,一开张787mm*1092 mm纸的重量大约60,一本标准16开,200页的书重量约为200/16/2*603750.375千克(顺便科普一下,1张纸两面印是两个印张,所以一个印张用纸半张)。假如印2000册,总耗纸量约为0.375*20000.75吨,一个出版社一年要出1000本这样的书,意味着要消耗750吨纸。查了一下,每制造一吨纸,需要砍掉17株生长8年,高7多,直径8寸的大树,这意味着一个中等出版社一年耗纸导致的一千多株大树没了。


可见,纸质为载体的新闻出版业并不环保。印书都愿意用好纸,好纸要消耗大量木浆,制造木浆需要砍树,就是那么回事儿,至于回收废书废报纸再生纸,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因为要增加一套废纸脱墨的设备工艺,复杂成本高,过程也不环保,企业不愿意干,有些也干不了。

造纸行业本身就是高污染企业,要不怎么关了好多小的污染更严重的造纸厂呢,导致的结果是纸价飙升,加上进口纸和纸浆涨价,书报、杂志的成本更高,出版社、报社、杂志社的经营压力更大了。


从上述并不轻松的计算题可以得出,从环保的角度讲,也需要减少书和报纸的品种和印量,要出精品书,精品报纸,可纸质出版这行不能倒,我等书报业从业人员不能失业,出版作为文化企业不能不繁荣。转行吧,出电子书,搞数字出版吧,时机不成熟,缺资金,缺人才,缺管理,难啊!纸书、杂志、报纸不环保,照样得印,除了市场,我们还有政府采购这块儿的钱好挣。再说,不环保的行当多了,要保饭碗,还管得了那么多?


听到北京新闻正在播,说北京文化产业成立了五大行业联盟,准备整合首都剧院、博物馆、出版发行、影院、影视产业资源,政府主导,就是给钱,给政策,看样子北京的文化产业真要大发展、大繁荣了。可谁能带我们玩啊。要逐渐转向,多种经营,保持行业发展,也许首先寻求联合,资源共享,寻求融资,做大做强,是个办法。有了钱,有个资源,有了人才,就好办事了。

文化要大发展,大繁荣,要走政府主导的产业化道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问题不小。有点像教育、住房、卫生等民生产业化,部分失控,难免带来一些追求利益、社会道德水平下降等负面效应一样,文化产业化,除了技术、资源和人才的重新整合,也难免遭遇价值观等意识形态方面的挑战。

 



https://m.sciencenet.cn/blog-438991-519694.html

上一篇:冬日的北京动物园之景观篇
下一篇:办公室的圣诞仙人掌(蟹爪兰)开花了

10 吕喆 武夷山 刘立 陈飞 孙学军 唐常杰 郭桅 苏德辰 wgq3867 niming007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5 08:5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