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秀齐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herrylu1960 科普创作与出版为主线,兼谈时事、生活,愿与有识之士广泛交流

博文

食物中毒与胃肠性感冒 精选

已有 8248 次阅读 2014-2-19 23:37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生活其它|关键词:学者| 急性肠胃炎, 食物中毒

我觉得人体最娇气的器官之一就属肠胃了,胃壁上那一层薄薄的保护膜脆弱得很,一不小心就会受到伤害。反正我是每天对它小心翼翼,呵护有加,即便如此,它还时不时闹腾闹腾。没办法,它是俺天生的软肋。对其也就格外关注。


可最近看到几个熟悉的人,平时肠胃特好,也闹起急性肠胃炎什么。想想说不定与过节的大流动、大吃大喝也不无关系。看来过节这“两大”联系到一起,也会整出些应景儿的病来。故想起发这篇博客。

 

刚刚过去的春节,许多人舟车劳顿,身体疲惫,加上天气寒冷,身体免疫力下降,容易感冒,反应在呼吸系统的感冒大家都很熟悉。反应在胃肠的感冒,则往往不大被人重视。胃肠性感冒大多也是由感冒病毒进入消化道引起,这些病毒在人们遭遇寒冷、疲惫、大吃大喝过后的肠胃受伤等不利因素时就容易乘虚而入,折腾人们的肠胃。同普通感冒一样,胃肠性感冒也会有一定的传染性。所以家里有人着凉闹肠胃,其他人就要小心了。

我觉得得了胃肠性感冒,除了多喝多、让肠胃休息、让身体休息外没有更好的办法,吃药会刺激肠胃,最好别吃,到医院多半让你输液,如果不是很厉害,更不用输。

急性肠胃炎或胃肠炎的原因很多。凡因吃得不合适引起的胃肠反应,人们往往想到食物中毒。

夏天吃了被细菌污染的食物容易引起食物中毒,这个大家都有体会。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变形杆菌等通过消化系统进入人体,都会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有时会致命。我的一个姐姐就是因为吃了不洁食物导致的菌痢而幼年夭折。

另一个引起食物中毒的原因是吃了有毒的食物。啥食物有毒?为什么有毒的食物还要吃?

会产生毒素的食物五花八门,许多可能并不被大家所熟知。最近一个同事春节休假回京,一家三口出现肠胃不适,虽然医生无法给出确切的原因,只是按一般的急性肠胃炎来处理,但想想很可能是因为吃了老家带来的茄子干烧的菜,摄入过多的茄碱,导致食物中毒。


茄碱是一种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多食会引起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我们同事还有头痛的症状)。除了茄子,番茄、马铃薯等茄科植物都含有茄碱,吃时要小心,特别是未成熟的番茄、发芽的马铃薯芽子周边茄碱含量都比较高,要特别注意。

说来也有些意思,植物出于保护后代的本能,许多幼嫩的果实往往都含有更多的毒素。常见的容易引起食物中毒的食物包括鲜海蜇、鲜木耳、鲜黄花菜、长斑红薯、变质蔬菜、变质生姜、霉变甘蔗、生豆浆、生四季豆、青番茄、未煮熟的扁豆,等等。要特别小心。

反正我在吃上还是比较小心,对于一些没有吃过的食物,从不敢冒险去加工、去吃,了解清楚再说。


说凡药三分毒,我想辩证地看,百分百没有毒的食物恐怕也不多,关键是食用的量和方法,什么都不能大吃特吃猛吃,一则打乱了营养平衡,二则有发生中毒的风险。据说茄子吃超过一斤就会有茄碱中毒的危险,一般人一顿吃新鲜茄子可能都超不过一斤,所以相对是安全的。但脱水茄子干是不是茄碱含量增加,会摄入过量,真的就不好说了。所以什么东西都是吃新鲜的好。生活条件改变了,但许多地方自制脱水、腌制肉菜等食品的习惯并没有改变,我想应是弊大于利。

养生节目是不是有误导人的嫌疑?因为专家总是教人们吃这个能治什么病,吃哪个能治什么病,许多文化水平不高的就上当了,天天吃,也不怕吃过量。其实均衡饮食才最重要,这样既保证营养平衡,又减少了食物中毒的危险。每天在单位吃自助餐,每样来一点,保证每天吃个五六种蔬菜,我觉得比较安全有营养。

除了食物,水也需要关注。

家人年前从老家那边回来,也闹了一次肠胃炎,怀疑是食物中毒引起,因为同处一环境的几个人(包括很小的小孩子)都出现了类似的症状,一直延续到春节期间,大家节都没怎么过好,后过去的人也未幸免。

后来大家一起分析,怀疑当地的水出现了问题,头些年这个城市出现过严重的水污染事件。但这个推论老百姓难以自证虚实,政府更不愿意轻易承认,那是要丢官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但现在的一方水土已经不是过去的一方水土,工业化快速推进的代价就是各种各样的污染,也包括水的污染。特别是一些工业化严重的地区。无奈之下,许多人都开始用桶装水代替生活饮用水。但桶装的纯净水矿泉水就一定安全吗?

水土不服也是造成急性肠胃炎的一定重要原因。只是现在的水土更加变化无常。也许当地的人有逐渐适应的机会,但外地人咋一处于那样的饮用水环境反应会更加强烈些。这也许是大流动过程中疾患多现的另一个原因吧。

病从口入,话从口出。在我们担心滥用食品添加剂等带来的食品安全问题,督促政府、企业改善我们的食品安全环境的同时,不妨也多了解一些正道的饮食常识,包括容易引起食物中毒的一些因素等,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当然,凡事不绝对,争议常存在。


不算科普,抛砖引玉,供大家讨论。




https://m.sciencenet.cn/blog-438991-769027.html

上一篇:情人节前网购趣闻
下一篇:雾霾散尽,鸟儿也欢乐

16 张骥 曹建军 苏德辰 尤明庆 陆俊茜 刘全慧 张洁 贾伟 徐耀 冯大诚 刘赫铮 周健 王号 DXY1234 biofans rosejump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7 13:3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