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秀齐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herrylu1960 科普创作与出版为主线,兼谈时事、生活,愿与有识之士广泛交流

博文

高考只是改变命运的第一步 精选

已有 8176 次阅读 2015-6-7 17:25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高考

此时此刻,几百万考生正在激战一年一度的高考。

不知道这些考生中有多少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而自觉自愿地走进考场的。他们的命运会因这场高考而做出怎样的改变。

时光荏苒,距离当年我们走进高考的考场已经过去了36年。时代不同了,一切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迁,很多事情没有什么可比性。但有一点是不变的,人生充满了曲折,每个人都不会一帆风顺。要成功,机遇很重要,选择很重要,执着很重要。高考是个很重要的机遇,但只是改变命运的第一步,今后的路还很长。关键是选择出人头地,还是过普通人的生活。

36年前的城市平民,没有人陪伴的高考,没有人帮助选择志愿的高考,差不多一切靠自己去选择。那时学习好点的的自然会去参加高考,说不上来自家长怎样的支持,怎样的压力。反正一般是不反对。说句实话,那个年代大城市的工作不像现在这么难找,只要不挑剔,高中毕业后进工厂当个工人、进商店当个售货员还是不太困难的。但自幼贫穷却有些清高,既不愿意进工厂当工人,也不愿意进商店当售货员,因此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是为逃避当工人的命运参加高考的。而命运却让我读了一个并不热爱的农业专业,为了逃避毕业后到郊区与土地与农民找交道,又选择了读研。然后分到了农业院校,然后又选择逃离,当了二十几年被人有点看不起的穷编辑,就是这样。对这样的选择,我并不后悔。对编辑这个职业,我其实还是比较喜欢的。

在我们那个年代,像俺这样没什么出息,没什么远大理想,为了改变眼前的命运而高考的考生不在少数。现在的家长也是这样教育学生们的:不上大学你去干嘛?难道去扫大街?明白一点的家长会这样对孩子说:人的一生到了什么阶段该干什么就得干什么,你这个年纪就该读书,如果不读书,你就会脱离你该存在的社会阶层,就会跟那些继续读书的孩子没有共同语言,就会失去很多朋友。这个说得很对。上大学是一种群体效应,是为孩子创造上升到较高社会阶层的途径。许多当年没有能上大学的家长,更是望子成龙,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改变命运,也借孩子的努力改变自己后半生的命运。

当然,没上过大学的成功人士也有,但毕竟不具有普通性,层面不同。


大学提供了知识积累的最好平台,不仅来自于老师,也来自于同学,来自于大学环境、大学群体。但多数孩子对于自己该读什么专业,将来的职业规划,并没有明确的想法。家长对孩子的要求当然是能考多好的学校考多好的学校,能考多好的专业考多好的专业。高分专业是多数家长和考生们的追求,甚至因分数没有达到,与志愿不符合,被调剂到其他专业,也不牺一切代价找人、找关系,换专业,而根本不考虑什么专业更适合学生。这样的例子太多了,我身边也有。孩子读了自己不喜欢的专业,毕业后坚决逃离所学的专业!

在一定程度上,大学仅仅是积累学历资本的平台。这个选择似乎无可非议。但大学阶段后的选择显得更加重要。尤其对那些渴望成功的年轻人。

能把学业、爱好、生存很好结合的毕竟是少数。有目标的人太过执着,结果是向两边分化,凭借天资、机遇、执着获得成功的毕竟是少数;走向另一面的会在命运的前头碰得头破血流,最后变成了看起来“很惨的读书人”。

但多数人面临的最大选择是要不要顺其自然,需要经历适者生存考验。而绝大多数的人接受了顺其自然,过平凡的生活。我们那个年代的大学毕业生,国家半包分配,工作并不太困难,况且还有各种关系助力,毕业即实业的情况并不多见。在就业方面,顺其自然接受命运的安排是多数人的选择。走上工作岗位上也面临着选择,是努力把自己变成单位的骨干,脱颖而出,把自己变成复合型人才,追求所谓的成功;还是平平淡淡工作,直到退休。我看多数人是后者。因为真正能脱颖而出的毕竟是少数。有人会说,那是没有机遇,那是命不好,那是世道不公平。其实,基本上是自己选择了不再折腾,不求“上进”。这也无可厚非。其实,上帝是公平的,它让人失去了一些,就会让你得到另外的。事业不过是生活的一部分。在我们身边,事业成功、家庭不幸,得到了金钱,却失去了幸福的例子也不在少数。

读书改变命运,只是个途径,简单得不用多想的途径,但不是唯一的途径。适应这个社会,努力把自己变成集知识、情商兼备的人才有可能获得成功。不过,对于什么是成功,每个人心中的标准不同。不必太在意世俗的看法,管他别人怎么说,只要自己活得高兴,活得自然,就好。


这个年代看似最大的好处是给人们提供了多元化的选择,但对于绝大部分学生,特别是广大农村的孩子们,改变命运,高考仍然是第一选择。首先要走出来,来到一个新天地,才有继续选择的机会,这是高考制度的最大好处。要不要上大学,似乎没有什么值得争论的。

但话说回来,参加高考,进入大学,仅仅是改变命运的第一步。今后面临的选择很多,如果一定要追求世人公认的成功,就要看自己有没有这个能力、这个潜质,正确评价自己,然后不断做出选择,也许会达到目标。至于多数曾经经历高等教育的人,即使学历高到博士、博士后,过的还是普通人的生活,只不过这个普通层次要高一些,不仅是物质的,还有精神层面的。这也许是读书的意义之一。

过普通人的生活,看似是最简单的选择,在这个时代,为了过好普通人的生活,高考也是必不可少的。尽管有人想用许多大学生“毕业即失业”来否定高考的作用,但这是另一层面的问题。大学生就业是面临着难题,那是因为选择的困难,选择的误区。




https://m.sciencenet.cn/blog-438991-896214.html

上一篇:找回丢失的童心
下一篇:“东方之星”沉船逝者头七祭

23 刘立 曹聪 武夷山 闫尊强 李宇斌 黄永义 文峰 李明阳 魏武 彭真明 韩枫 汪晓军 姚伟 苏光松 王磊 赵序茅 黄敬峰 白龙亮 王春艳 htli wangqinling biofans zhyzh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00:5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