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jf306 学习,思考,体验,印证,创造,付出

博文

你的幸福是什么样的——影响幸福感的因素

已有 6632 次阅读 2011-6-13 19:41 |个人分类:情感体验|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幸福, 幸福感, 积极心理学

 

    在《积极心理学》的第四章【幸福】中,克里斯托弗•彼得森从“幸福感的定义”、“解释和测量幸福”、“谁是幸福的人”、“幸福带来了什么”、“推进幸福的进程”等方面,详细地介绍了心理学关于幸福的研究。

这一章节里值得关注的观点大体如下:

“幸福与寿命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想要获得真正的幸福,必须去发现自我的优点,并进行充分发挥,用毕生去实现自己的价值。”

“幸福感比起愉悦感更能预示生活的满意度。”

“幸福感是一种个人的体验,实际上也是具有特指性的体验。”

“幸福不仅是美好生活的一个标志,而且可能也是促进美好生活产生的一个因素。”

克里斯托弗•彼得森和同事设计了一份幸福感问卷,用于调查和幸福感存在相关的各种变量,实验结果如下:

低度相关或无关: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社会阶层,收入,有孩子,种族,智力水平,外表

中等程度相关:朋友的多少,已婚,宗教信仰,娱乐活动的多少,身体健康,知觉能力,外倾性,神经质(负相关),内部控制能力

高度相关:感激,乐观,有工作,性生活的频率,时间体验的百分比,积极情感,幸福感问卷的重测信度,同卵双胞胎的幸福感,自尊

用各种概念、定义去分析幸福,就如同用游标卡尺去测量美女的脸庞宽度、鼻梁高度一般,颇有大煞风景之感。但这些分析并非毫无意义,通过严格的实验,至少可以看出哪些因素对幸福有所影响。虽然幸福感是一种个人的体验,不存在一个增强幸福感的通用方法。但人毕竟有共性,以上的实验结果对大多数人而言还是有较高的参考价值的。

文中还提到一个有趣的训练,克里斯托弗•彼得森为学生安排了五种练习,每种练习需要一周的时间。练习大体如下:

感谢信(写一封感谢信,并亲自把它送出去)

三件不错的事情(这周的每一天,记录下当天发生的三件感觉不错的事,并解释为什么感觉不错)

你是最棒的(根据一件事写下一个故事,展现出你最好的一面。这一周的每一天,都温习一遍这个故事)

识别标志性的力量(进行性格力量在线问卷的测试,找出最高分的那项力量,在以后的几个星期注意更多地使用这些力量)

用显著的方式使用标志性的性格力量(用“显著的”方式使用这些标志性的性格力量)

(注:关于性格力量测试,可参考【你知道自己有多优秀吗——6种核心美德和24种性格力量】

在训练前后以及训练结束之后六个月内,参与者都要进行幸福感和抑郁情绪的测验。实验结果显示:

1、能够导致幸福感全面增强的、最强烈的刺激因素来自于感恩信的练习,但它带来的效应持续一个月也消失了;

2、影响幸福感最持久的因素——即使在练习进行6个月之后也依然非常显著——就是三件感觉不错的事,以及用显著的方式使用标志性的性格力量;

3、这些训练的效应能够持续时间最长的,在于其参与者在最初的一周练习之后,仍能坚持在日常生活中重复进行这样的练习;

4、这些效应的大小用统计学的词语来描述就是“中等程度大小”,不过也至少跟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对于减少心理问题的作用一样稳定;

在本章的练习——你的幸福是什么样的,作者还提供了一个问卷,来测量通向幸福感的四种可能的途径:愉悦的体验、投入、意义和成功。

问卷内容如下:

1、我的生活有崇高的目的。

2、生命如此重要,要懂得享受生活中的愉悦。

3、我寻找能够挑战自己技术和能力的机会。

4、生活中我保持出色的成绩。

5、无论在生活的时候还是在玩的时候,我都很忘我的投入。

6、我经常全神贯注于我所做的事情。

7、我很少被周围发生的事情所分散注意力。

8、为了使世界变得更加美好,我也有一份责任。

9、我的生活有长久的意义和价值。

10、无论我在做什么,对我来说,赢都是很重要的。

11、在选择做什么的时候,我常常考虑这件事是否令人愉悦。

12、我所做的事情,对社会有重要的意义。

13、我希望比别人更有成就。

14、生命短暂,及时行乐方为明智之举。

15、我喜欢做充满刺激的事。

16、我喜欢竞争。

非常想我=5分;大多数时候像我=4分;有些像我=3分;只有一点像我=2分;一点都不像我=1分。“愉悦”维度的原始分是第2111415题的得分之和;“投入”维度的原始分是第3567题的得分之和;“意义”维度的原始分是第18912题的得分之和;“成功”维度的原始分是第4101316题的得分之和。

这四种维度中,得分最高的维度就是你通往幸福的主要途径。我的两个得分最高的维度是“愉悦”和“意义”And you?Why not have a try?



https://m.sciencenet.cn/blog-439042-454836.html

上一篇:那些远去的音乐梦想——纪念黄家驹
下一篇:这是什么花呢

8 刘庆丰 张玉秀 丛远新 刘洋 王安邦 杨月琴 陈筝 xiaxiaoxue86

发表评论 评论 (2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06: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