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lling Slowly(风之谷)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engzhigu123

博文

公元2010年12月26日,北京通州宋庄

已有 3505 次阅读 2010-12-27 16:43 |个人分类:杂言杂语|系统分类:生活其它|关键词:学者

 

        2012年12月26日的早晨,北京阳光欢快、心情晴朗。10点30分,在经历了一次折返宿舍补拿东西之后,终于踏上了通往通州宋庄的路程。
  
  戴了手套,穿了羽绒服,身上一团暖和,一个人迈开步子,向着自己梦想了很久的地方进发。内心有些许坚定,步子也有些轻盈。于是便在地铁十号线、一号线、八通线上周折,十号线上有一对行乞的男子,一个走路困难的老爷爷拄着拐杖,一个似乎头被烫伤的中年人,两人唱着歌在人群中穿梭,乞讨。十号线上还有一个可爱的家庭,爸爸妈妈带着宝贝儿子和女儿回家,小姑娘圆圆的脸蛋,白嫩雪融的肌肤,长得可爱极了,小男孩胖乎乎的、浑身圆圆的,典型的北京小爷儿。我偷偷的向这一家子瞟过去目光,此刻,父母在教小男孩认地铁上的字,妈妈刚亲了她家小公主一下。甜蜜像地上的阳光一样泄满了整个车厢,内心有一股感动、一丝失望同时涌了上来,我转了转身子。
  
  八通线是在地上运行,可以看清窗外的风景。路边一排排的树木,叶子早已落下,只留着枝干做最后的留守,虽然显得无比清枯,但却是我记忆中北方的景象,只因在我刚离开的千里外的江南地,树木一年四季披着同样绿色的外衣。除此之外,祖国大地,万里山河,响着同样的号角,除了建设、依旧建设,不是高楼拔地而起,就是高楼将要拔地而起。
  
  在通州北苑下了地铁,原本查好的线路上写着应该坐“通2”路公交车,公交站台却难以找到通2。问人,遂步行三站,终于没有找到通2的站台,好在看见了938支9的站台,于是上了这辆车。
  
  车子在路上奔波,逐渐的,越走越像郊区,道路变窄了,房子变矮了,人也变的稀少了,但确实是,似乎是我在靠近北京的艺术区。一座座房子上面写着工艺美术馆、现代美术展,造型独特、色彩浓重。有些恍恍惚惚,拿出龙应台先生的《目送》,看一篇叫做《什么》的文字,就暂且纠结一下“什么”吧。所谓什么,爱是什么?爱情又是什么?期待是什么?期许又是什么?或许都不过“什么”一问而已。
  
  终于在“美术馆”一站下了车,同时下车的还有四人,大概是在车上听说了我不断向乘务员打问有没有到站,有一对情侣乘上来问我是否也是参加于建嵘老师活动的,答案当然是肯定的,于是三人同行。看路标、问人,那个叫做现象艺术中心的地方却很难找,费劲一番周折终于找到了这距离公交站五百米之外的地方。
  
  于是,来时我是独然一人身,及至上楼、及至落座时已是三个人了,这一对情侣是来自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的新闻专业的一对研三的情侣。话说到这里就对了,是所谓天下处处是朋友,还是所谓道合者易同谋,无从辩也。
  
  签到,落座,时间恰是一点半,出门及到彼,合三小时也。这是一间两层的建筑,我们在二楼,是一间叫做“现象咖啡”的处所,屋内已经坐了二十人的样子,人不算多,大家在各自为阵的唠嗑。
  
  2时,工作人员开始发书,可选择于建嵘老师的新书《底层立场》,也可选择电影于老师的电影《上访者说》,但只能两选一,当然书永远是我的选择。两点半开始到一楼的电影厅看《上访者说》这部电影,片如其名,上访者说了大概一个半小时。跟过去一样,看的人定然是心有隐痛,何时天下人都可以居者有其屋、老者有其养,社会公平犹如红日,低层声音可达云端。或许此真乃理想社会也,因为也只有在理想中才可以实现。
  
  电影开放的时候,于老师到现场给大家打招呼,头发果然很乱(和图片上的一样),个子竟然不高(和想象中的不一样),有人请他讲两句,他也没有讲话。后来看完电影,他请俞心樵先生为大家朗诵他的诗,诗歌且不敢置评,但朗诵绝对一流,先生朗诵颇有抑扬、字句铿锵。听说昔日海子在北京政法大学每次上完课后都被学生要求朗诵诗歌,那些学生该是何等的荣耀,王在为他们念诗。后来把我自己的诗《怨念:文字》拿给余先生请求指导,先生说有些像散文诗,推荐我看一些国外的诗人,他举了艾略特,主张我多看技术性较强的诗歌,现在不要看过多个人性太强的诗人,譬如我列觉得惠特曼和我喜欢的泰戈尔、海子。现在想来先生一定有自己的道理,我在章法上应该是不足的。
  
  本以为会听到于老师跟大家的讨论,于老师一会就不见踪影了,于是免费享用了那里提供的晚餐,快六点的时候就奔了出来。回家。
  
  在回家的车上,看于老师《底层立场》的宣传册,看得人热血澎湃,在灯光不足的情况下用手机微弱的光照着看完了宣传的小册子,痛快哉,爽哉。
  
  今日中午看了一会《底层立场》,看了送的《播客天下》杂志中别人关于于老师的文章,才发现自己一直不算了解于老师,于老师这样的一个人,才是真正中国当代的知识分子,不娇柔、不造作,而他在北京通州的宋庄,在繁华的北京城和强烈艺术范的村庄宋庄之间做着一个知识分子的理想主义之梦想,而在梦想之外,他又现实的、用自己可以有的自己可以做的一切方法在推进着中国社会的民主与进步,民主与进步不是给知识分子更多的民主与自由,而是为这个国度里大多数的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寻求更多的尊重、民主与自由。
  
  什么是理想,什么是现实,一个理想主义者,在一个理想主义的村落里,在用现实的手段推动着现实社会的进步。或者,更应该称呼他是一个现实主义者。但无论如何,在他的身上,我看到了担当与希望,这是理想与现实的唯美结合。
  
  《底层立场》读了十多页,但读的很震撼,以前都没有思考过这些发生在我家乡的人身上的事情,后续读书报告必须跟上,感谢于老师给我们另一个认识这个世界和认识自己的机会。
  
  是为参加于建嵘老师活动的记录。
  
  后附活动介绍(见网页:http://fanhall.com/group/thread/24374.html):
  
  
我们这一年:2010
    新书 新画 新片 新图片 新朋友 迎新年
    
    缘起:
    2010年就要过去。2011年就要来到。这一年,我们一起经历了许多的事情,无论是痛苦还是欢快,无论是大事还是小情,这些事情都与我们每一个人息息相关。那么,何妨在一年快要结束的时候,我们一起来聚一下一起谈谈呢?我们准备了一些酒水,一些饭菜,很简单,但应该是可口的;我们准备了一些书籍,一些影片,都是最新的,而且免费相赠;更重要的是,我们准备了一些问题,一些建议,以及共同探讨的意愿。那么,在年终4天的时间里,聚在一起来吧。今年招待大家的主人是于建嵘博士。我们也期待在来年这样的聚会能继续。
    
    主持:于建嵘 博士
    
    内容:
    在四天的时间里,于建嵘博士将于大家一起分享以下的活动:
    1、 回顾2010年,展望2011互相谈与我们各自有关的各种事情
    2、 一顿免费的晚餐,请大家共享
    3、 每天签名赠送于建嵘新书《底层立场》(上海三联书店出版)(每天限量赠送20本)
    4、 放映并赠送于建嵘博士最新完成纪录片(每天100张)
    5、 现场有于建嵘博士拍摄的照片和绘画展“我的兄弟姐妹”
    
    日期和时间:2010年12月25日~28日(4天)下午2点到晚上8点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宋庄小堡中坝河艺术区现象艺术中心
    
    问路电话:18701387705(现象咖啡)
    
    关于于建嵘:
    于建嵘博士是当前中国最活跃和最有影响力的政治社会学学者之一。他坚持一个学者和知识分子的良知和正义,真诚的关心和研究底层社会,呼吁建立法治,保障公民的基本权益。他同时也是一个富有号召力的“微博人”。
    
    活动协办:栗宪庭电影基金
    
    坐车路线:
    1、 从国贸公共汽车938支9路,到宋庄美术馆下,按路标往北500米左右到
    2、 地铁八通线到管庄下,打车约25~30元
    
    开车路线:
    京通快速路上通燕高速,从第一个出口耿庄出口下,左拐过桥洞往北,第三个红绿灯右拐,往东出六环,约2公里在“中国宋庄”大门口进来一直往北,过环岛,到龙德轩当代艺术中心坐拐,到头右拐50米左手边即是。
    
    在宋庄居住指南:
    如果是外地来京或者希望在宋庄过一个晚上的朋友,可以向现象艺术中心的工作人员详细咨询,宋庄有众多便宜的小酒店,价格从每晚70到200元左右。
  
  

 

 

https://m.sciencenet.cn/blog-439051-398033.html

上一篇:读书小记
下一篇:民国通俗小说——一种新的体验

1 武夷山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14: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