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真理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crm 我是一个杂学者,涉猎学科多而杂、浅而不深、博而不精。

博文

黄成谈科技创新

已有 3002 次阅读 2012-11-22 15:02 |个人分类:科学论剑|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office, style, 湖北, 北京科大, 有限公司

 

 

11月20日上午,我们先后视察了湖北新冶钢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湖北振华化学股份有限公司和湖北芳通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三家科技型企业,我有意识地与有关科技人员进行了探讨,这三家企业在科研方面与北京科大、华东师大、华中科大、武汉大学等高校有较为密切地联系,算得上校企合作的典范。

可以这么说,三家企业从科技创新、技术革新中均尝到了一定的甜头,企业负责人的科技创新意识比较浓厚,这也是市场给其带来的深刻变化。当然,企业在科研经费方面的投入也是有限的,它们关键起到了转化科研成果的作用,或者说为了生存它们必须进行技术包括工艺在内的革新。

这三家企业所走的道路,与其他中小企业没有太大的区别,从原始资金积累到企业改制,渐渐适应了市场,也拥有了市场,在市场上逐步占有了一席之地,靠什么呢?

简单来说主要有两点:一是靠管理,使企业能够存在;二是靠科技,使企业能够发展。管理的问题虽然重要,但它显然不是核心,核心还是产品研发及其生产。

我与一家企业的科技人员进行了交流,他们是生产汽车零部件的,主打产品是汽车发动机凸轮轴、汽车变速器齿轮轴及其粗加工轴类,计划进军高铁车轮轴的研发和生产。据悉,中国目前高铁使用的相关产品均从意大利进口。他们现在虽然在缩小比例的情况下,对高铁车轮轴的研发有所进展,但是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很多,譬如铁道部的准入门槛高,宁可从国外进口,也不愿有所垂青,毕竟风险很高。

这位技术人员告诉我,现在世界上合适的轧机也是一个问题,所以他们只得缩小比例来实验,且这一实验的主体在北京科技大学。事实上,他们自己只是在生产工艺上有了突进,如采用了楔横轧技术等,提高了生产效率和材料利用率,产品质量好,模具寿命也高,总之,对于企业的生产力是一个变革。

我说,要解决他们目前所面临的“瓶颈”问题,关键还是要“舍得”,即一方面加快研制的步伐,用实验数据来说明问题;另一方面要找到制造巨型轧机的企业,用样机生产出高铁车轮轴的样品出来。剩下的,要通过科技部来联系铁道部,或许问题会迎刃而解。

在同另一位科技人员的讨论中,他告诉我,国家科研经费大部分在高校,高校的研究经费绰绰有余,真正企业的科研经费严重不足。而且,科研成果只有转化为产品,才可能对生产力产生作用。这个矛盾在中国比较普遍,科研经费的浪费也很惊人,譬如有些科研机构将其挪作他用,购买个人或单位的消费用品。他算是在生产一线的科研人员,所以感受特别真切,包括企业管理者也存在对科技创新重视不够的问题。

更有企业管理者称,真正创新在中小企业,创新的主体在企业,不在高校。企业“一把手”应是专业型老总,因为企业的竞争就是技术的竞争,所以科研投入必不可少,不能节省。她的这一席话发自肺腑,听者包括我在内或多或少都有所感悟。

我想,实验室里的创新与生产车间内的创新,对于我们中国来说同等重要。我们需要发展生产力,也需要创新思维,而这一切均源自科技的变革。尽管哲学上有一分为二的观点,可实际分割物质还得靠先进的科学技术,这种技术的实施和改进,自然会深化我们对物质世界的认知,这是一个相辅相成的问题。

2012年11月22日

 



https://m.sciencenet.cn/blog-448631-635108.html

上一篇:“小坏蛋”黄曦本周六上午参加比赛,欢迎现场观看!
下一篇:反对人才论

3 赵建民 林耕 czhc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10:0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