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立平博客——邗上居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uliping 科技评价、技术创新、信息经济 镜像博客:http://www.yuliping.com

博文

大学教师别忘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已有 4458 次阅读 2011-11-10 23:34 |个人分类:科研心得|系统分类:科研笔记|关键词:学者| 大学, 教师

其实,这是个伪命题,什么样的关系为适度?各人标准不同,也许任何人都认为自己做得恰到好处。所以这个题目有点滑稽。因为不是学术研究,博客而已,所以可以随便写写。

第一,教学与科研的关系。虽然各人特长不同,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做教师或做科研,尽量做好就可以了。

第二,研究宽度与深度的关系。知识面广是一件好事,但深度不够难以做出较大的成果。深度过深容易使思维狭隘,走进死胡同。最好的方法是年轻时以深度为主,适当兼顾宽度,等有一定积累后在适当拓展宽度。

第三,做学问与挣钱的关系。这个社会,说钱不重要肯定不对,即使为了做学问,也要足够的科研经费。做学问的同时,不注意挣钱,会使学问难以持续;一味忙着挣钱,耽误了做学问,似乎不太好。挣钱的方法多种,可以多上课,可以做咨询,可以开公司,可以做一些相对容易的横向课题……

第四,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年轻老师负担重,有些事情也只能年轻时做,比如结婚生子,适当早点安排较好,眼前虽然紧张了一些,但长远利益是好的。再比如年轻人为了挣钱,耽误读博士,眼前利益是好的,但耽误了做学问。

第五,公与私的关系。任何单位,都有很多公益事情,老师难免都要做一些。学校和企业不同,总不能和领导先谈好条件,然后你才做事,大家的时间都是时间,适当奉献是应该的,尤其是年轻人,不要过多讲条件。

第六,工作与生活的关系。大学教师这个职业很特殊,年轻时一般难以挣钱。所以才工作时不妨生活为主,除了正常工作外,家庭至上。慢慢加大工作力度。等过了40岁以后,兼顾生活与工作,做到两不误,50岁以后,生活为主。

第七,工作条件好与坏的关系。任何人都会遇到困难,系主任、院长、校长同样如此。如果条件具备,事情当然可以干得好一些。如果条件不具备,也要努力去做。无非是多想点办法、多吃点苦而已。试想,实验条件很好,你能做出来的,别人也可以做出来,凭什么只有你有科研成果?

第八,同事关系。领导总是少数,大部分教师是普通人。无论是同事之间,还是和领导之间,维持和谐的人际关系非常重要。各人各有所长,能为别人做一点适当做一点,偶尔被误会一下也不要刻意解释,真诚待人,认真做事,心胸开阔一些……这方面可写的东西不多,因为我也做得一般,呵呵。

第九,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认真做好本职工作,真心关心学生,时刻不能忘记老师的身份。好学生要多表扬,不太懂事的学生也不能歧视。现在的学生和过去不一样,很多常识不懂,作为老师,你要教他(她),比如中午尽量不要打电话,发邮件别忘告诉老师自己是谁,个别学生做过了也不要太计较。

第十,身与心的关系。自己其实是对自己最了解的人,心不静,身体必然不在最佳状态。大学教师,最起码温饱都没有问题。在此基础上,不妨学学阿Q,学会快乐工作。尤其是年轻人,无非穷一点。即使再穷,租个房子,找个老婆总归没有问题。再差,博士找个大专生总归没有问题,这话说得直白了一些。说穿了,有钱的老师买房买车,没钱的将就租房过日子也没有问题。真正有问题的是没钱的也拿有钱的标准来衡量自己,那就不是身心合一了,自找麻烦。说穿了,读个博士意味着什么?什么也不是啊,无非能在不同大学找个工作,有碗饭吃。不把自己放低就不会快乐。何况,在这社会上,即使你不把自己放低,你也被社会放低了。当然,这并不是让你放弃理想和梦想。

 

                               2011.11.10俞立平 于宁波



https://m.sciencenet.cn/blog-45134-506737.html

上一篇:如何提高科技写作的绩效
下一篇:投入产出的滞后期该如何确定?

10 吕洪波 马臻 武夷山 张启峰 王启云 王芳 许文婕 施玉梅 刘建兴 tianshiyang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02:0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