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立平博客——邗上居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uliping 科技评价、技术创新、信息经济 镜像博客:http://www.yuliping.com

博文

时间约束下如何建立人文社科学科 精选

已有 4844 次阅读 2016-8-5 17:49 |个人分类:科研心得|系统分类:科研笔记|关键词:学者

   人文社科学科短期内是无法建立的,初步产生一定的影响,往往需要10年以及更长的时间。假设以10年为限,如何建立呢?

   第一,要有3-5位水平较高,乐于奉献的学科带头人。这些带头人之间既能互相支撑,又能互相补充,关系总体要比较融洽。掌门人要有一定的影响力。

   第二,学科方向不能太散,强调特色。除非规模较大或者实力很强。

   第三,要有必要的科研投入。虽然人文社科与自然科学不同,但是必要的投入是肯定的,是学科建设的重要保障。

   第四,要引进和培养一批人才。根据学校特点、学科特点、经济能力,至少需要30人以上的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

   第五,要有相对宽松的环境。比如大学文化、人文精神、包容精神等文化环境。不能3-5年没有大成果就逼着老师尽快产出,不能一味做绩效考核,整天围绕考核积分。

   第六,一切唯学术,不能行政化,不能搞政治,搞山头,做事必须公平。

   第七,行政管理不能折腾。目前大学的学院管理,院长一般参照公务员系列,担任院长往往不能超过两届。许多高校一届只有3年,两届才6年时间,如果一个优秀的院长因此被迫更换,损失最大的是学科。6年时间学科建设刚刚开始快速发展,换人意味着发展思路和方向均会变化。

   第八,服务保障必须到位。行政部门一定要做好服务,以教学和科研为中心。说到容易做到难,如何知道呢,方法其实简单,就是如果高校行政干部教授都不太愿意当,就合格了。

   第九,一定的对外拓展能力。以上讲的都是内功,光有内功是不够的,还需要外部的一些拓展能力。

  人文社科研究,人太重要了,大学要有大师,相对自然科学,人文社科的大师更重要,培养大师可不是容易的事情。

   那么是不是引进大师就能解决问题?非也,大师融入环境,到发挥作用,没有5-10年也是不行的,何况大师含金量也是不一样的。



                                   2016.8.5 俞立平 于宁波




https://m.sciencenet.cn/blog-45134-994756.html

上一篇:期刊影响力指标的时间异质性及其重构研究
下一篇:中国缺乏工匠精神从大公司开始

11 王启云 武夷山 姜春林 韩玉芬 姚小鸥 李盛庆 黄永义 刘欣 王兴民 xlianggg zjzhaokeqin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6 03:1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