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汉江的博客 Hanjiang Luo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hj701 研究兴趣: 物联网、智慧海洋、人工智能、多智能体及强化学习、无人集群协同智能

博文

也说基金季--给受伤者说几句话 精选

已有 15375 次阅读 2014-9-1 06:48 |个人分类:科研感想|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基金

                    也说基金季--给受伤者说几句话


     最近基金第二季(第一季在3月前),科网热闹一番,也是自然。这国字头的科研项目就是科研人的一年一次的“科举”考试,自然了得,这可是科研人员心中的珠穆朗玛,就是一辈子爬不上去,也会永远屹立在梦中的心里。看到有篇博文,“能中是幸运,不中是正常”,几年之前,偶然遇到一给基金审稿者,交流之中,对方说:就1篇三大学报,还申请基金,连一篇国外出名刊物都没有。当时就感到,那审稿的都是一些牛人(至少是一些拼搏过的科研佼佼者吧),没有几把刷子,怎么让他们信服呢?在基金申请中,申请者的实力、地位、名分、资历、 科研经历、业界影响、出身、幸运等等,都是一些因素,个中滋味也只有参加申请者自己去体味了。

   另外一方面说来,现在基金的确担负了额外的问题,有时是因为基金的名带来的潜在价值,比如职称的那些硬性挂钩、非升即走的压力、杰青优青的评选、科研地位的奠定等等。另外,有些需要资金养研究生。还有一个问题是目前普通科研人员的科研资金申请渠道非常单一,而国基没有限项, 不分贫富贵贱、年老年少都可以提交申请,据说是国内目前比较公正的(学术上)申请,因此深受科研者的青睐,也算是科研人一年一度的国考吧。(大家大都喜欢国字头,国大于省,省大于市,国家级就等于全国第一级的水平了)。不过现在面上80万,并且一刀切,显然申请更难了,一个简单的逻辑就是:给你那些钱资助3-4年,就你一个人的话,你花得了吗?(好像没有支付科研人员补助的部分),因此倒是建议,鉴于国家基金就这么几类,面上基金可以细分为两类,大额度的80万给牛的、实力强的、人多枪多的,去打大仗。 另外降低一点额度,比如35万四年,给另外一类人少势力单薄的,学院名气小点(总得让人家也发展下吧, 高考(国考)不是要向弱势群体中西部和人口大省倾斜吗?),实验费用低,但创意创新比较好的,这样不搞一刀切,能够更加适合实际情况,也许能够提高基金定向投放的长期收益率

   但不论如何,这国考就是国考,也必然是僧多粥少,好在每年都有两季:12月-3月是第一季播种季,7月、8月是第二季收获季:就是失败了,一是继续历练,来年再战,拔高水平, 厚积薄发,进入新的一季,永不言弃。二是带着永远的痛(时间久了,这痛也许会变为淡淡的甜,因为它带着你追求的影子,就像初恋)离开这个战场,继续寻找其他的科研战场。只要相信和领悟了科研的本质以及与工作生活的关系,只要不放弃努力,相信总能找到适合自己的科研战场和科研方式。

     不是有句话,“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吗?有基金,没基金,不是也得一样好好生活下去,不是吗?




基金申请
https://m.sciencenet.cn/blog-451666-823928.html

上一篇:不用电的物联网新技术-wifi后向散射技术问世
下一篇:移动医疗与移动保健--健康理念的改变

16 陈小润 张忆文 水迎波 黄永义 曹聪 薛宇 郑永军 逄焕东 赵美娣 夏铁成 刘光银 杜振亭 truth21ct shenlu biofans uneyecat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6 07:5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