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史与科学普及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Einstein

博文

参加美国技术史年会归来 精选

已有 8556 次阅读 2014-11-24 21:19 |个人分类:学界动态|系统分类:海外观察|关键词:学者| 技术史, 国外

   2014年11月6-9日,美国技术史年会(Fifty-seven Annual Meeting of SHOT, Society for the History of Technolnology)在密歇根州的迪尔伯恩(Dearborn)召开。由于Dearborn是福特的故乡以及福特公司总部所在地,使得这次年会更充满了“技术史”味道。会议的开幕式就是在福特博物馆举行的。

   这次国内参加的有北京科技大学潜伟教授、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姚大志副研究员和我。这次年会安排了丰富的sessions和talks,详细的schedule可以参考:http://www.historyoftechnology.org/features/annual_meeting/index.html

   本人除了在Picturing Technology小组报告了:Old Chinese Technologies in Sidney D. Gamble's Photographs外,另由于忝列该学会2013-2014年的International Scholars之一,所以另在由台湾籍的Honghong Tinn组织,美国Technology and Culture主编Suzanne Moon主持的Presidental Roundtable:Promises and Challenges of Doing International history of Technology做了一个报告:Recent Changes in the Field of the History of Technology in China.同组报告还有来自葡萄牙、俄罗斯、巴西和印度的同行。我们组的talks之前也刊载在了上面的网址中。该组报告中,现任SHOT的主席Bruce Seely和副主席Francesca Bray白馥兰就在听众席上。

   除了我的报告外,另外听了几个报告。凭兴趣,最感兴趣的应该是澳大利亚卧龙岗大学Adam Lucas教授组织、白馥兰评论的Whither the past? The History of Technology's Decling Engagement with pre-1800 History. Adam Lucas教授的大名之前在网络搜到过,他是古代风磨、水磨的专家。该组还有一位是叫Pamela O.long的老太太,是位独立技术史研究者,她获得了今年著名的麦克阿瑟奖(华人数学家张益唐也获此奖)。

  9日结束会议后,潜伟老师开车(租来的车)带我们到底特律艺术博物馆参观,然后到底特律河边小逛,当天气温骤降,于下午返回Dearborn。我第二天再次游览了福特博物馆,北京时间12日返回国内。

  下下次(2016年6月)美国技术史年会将在新加坡召开,希望更多的国内或亚洲同行能在那里相聚。这也是SHOT年会首次在亚洲举办。

   会议上遇到芬兰阿尔托大学的Mats Fridlund教授,他早年做工业革命史,近年关注恐怖主义技术以及电力技术等。他正好会后到上海与同济大学有校际合作,时间到12月初。他想利用这次机会顺便对我国技术史界做个大致的了解,在我们三人的帮助下,他联系到了国内几家单位。19日他从上海飞抵哈尔滨,我到机场接他。20日到哈尔滨工业大学拜访了姜振寰老师,了解了哈工大技术史研究以及课程开设情况。21日到我校江北区对我们科技史、科技哲学的20位学生做了一场工业革命相关内容的报告。22日飞北京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进行学术交流,下一步他可能会到内蒙古师范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

   贴几张照片。

1、国际学者小组讨论,左站立着为越南一学者,面对听众而坐的依次是葡萄牙、俄罗斯、巴西、印度的学者,最右是笔者。右站立者是Honghong Tinn.照片中俄罗斯女正视的是白馥兰教授(此张为潜伟教授拍摄)

2、底特律艺术博物馆的大厅。


3、SHOT会议期间的书展,桌上前排右边第三本是国内已经译介过来的麦克莱伦第三的《科学技术史》(直译是“世界史中的科学与技术”),笔者看定价决定18美刀拿下。当时没零钱,就拿20刀买,结果书商也没零钱,我说不用找了,结果书商很慷慨,把另一本我当时嫌贵的有关爱因斯坦的一本书一并给我。甚喜。


4、福特博物馆中工业革命展区的博尔顿和瓦特头像。


5、本月21日上午,Mats教授在我校报告后,与学生互动。



https://m.sciencenet.cn/blog-451927-846001.html

上一篇:让数据说话?对中国历史累计技术创新项目的若干质疑
下一篇:Recent Changes of History of Technology in China (报告PPT)

22 曹聪 刘立 武夷山 张力 李轻舟 赵凤光 李泳 马建敏 尤明庆 王国强 孙永昌 张忆文 张钫 徐传胜 杨正瓴 刘启振 晏成和 董洁林 biofans eastHL2008 shenlu rosejump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20: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