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史与科学普及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Einstein

博文

毕业季的“最后一课” 精选

已有 6910 次阅读 2016-6-26 13:52 |个人分类:琐记|系统分类:教学心得|关键词:学者| 考研, 科学教育, 经验交流, 毕业季

   6月初从国外访学归来,一直在为调动工作的事情奔波。不料,同教研室的胡博士让我代他两节课,这样这两节课便成为我在哈师大教授的“最后一课”了。

   授课的对象是科学教育专业大三学生,这届学生我并没教过,但对科学教育专业并不陌生,因为自2010年到这里以来,我除了担任科学史硕士研究生的中国古代科技史、科技史文献选读等课程外,还担任科学教育专业的<毕业>论文写作、科普概论(大约2013年接替另一老师)课程(有一年由于学分原因,临时委派给他们讲中国科技史,但我觉得科学教育专业的学生需要了解一点科学史,但作为64学时讲授我国古代科技史,就没必要了,于是“改弦易张”,利用这门课和学生完成了一些有趣的科学小实验,包括到室外玩“泼水成冰”——哈尔滨的冬天非常适合做)。今年该专业的大四学生我就教过,许多同学都很熟悉,在国外期间微信也一直联系。

   同事告知我代课的事情后,我立刻想到要把这几年在我的课堂上一个“好的传统”保持下去,至少今年也完成。这里所谓的好传统,是在大三下学期,也即他们的第六学期,在我的论文写作课上,专门安排1-2节请几位上一届参加考研的(成功或不成功的)、考公务员的、找到教师工作的师兄、师姐(因为是师范院校、往往师姐多)给他们讲一讲切身体会,成功的经验也好,失败的教训也好。我给这些“现身说法”的同学报酬是每人一瓶红茶或绿茶饮料(“成本”很低O(∩_∩)O~)。往年一般都是4-5月进行,今年我回来晚了,大多数同学已经离校,还好请到了三位同学,她们“幸运”,除了饮料外,还吃到了我从西雅图买到的糖果。

   大三下学期,正是这些学子迷茫的时候,对未来前途的筹划导致了“群体的分化”。有的准备考研,可能换专业,或者仍读科学教育的;有准备考公务员的;有准备考教师编制的,等等。若他们考研,我是极力推荐他们别换专业的,因为国内一些高校已有科学教育硕士学位(包括学术与专业型),但每年换专业的不少,失败的居多。这固然与他们和我一样对该专业的种种不满有关——主要是社会现状对科学教育重视程度太差,直接导致了对口就业的太少。

   每年的程序是,我先做一个开场白,介绍请上届学生来的目的及我对他们(大三)接下来考研准备、实习(大四下学期)应当注意的事项;然后介绍现身说法的上届同学;之后是被邀请同学的自我介绍、讲述;最后是互动环节。

   如果算上今年,大致也持续四年了。看到每年成功学子脸上的笑容、失败学子坚毅无悔的表情以及充满希望的下一届后生,心中还是充满了欣慰。

   下面以时间逆序的方式,回顾过去活动的瞬间。

  1、今年邀请的三位同学,左起:小胡(考研失利,特别感谢小胡,她坦陈了自己的考研历程——这是需要勇气的)、小李(推免生,北京师范大学)、小罗(贵州特岗教师)

2、结束后与大三同学合影,后排有两位同事。

3、2015年第一批邀请的同学(去年分了两次),左起:小晗(考取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小闫(合肥工业大学)、小吕(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小郝(推免生,首都师范大学)、小王(首都师范大学)

4、去年第二批邀请同学  左起: 小牟(浙江某小学教师)、小沈(浙江一私立中学教师)、小丁(浙江某小学教师)、小陈(浙江某中学教师)

5、2014年邀请同学  左起:小邵(浙江某小学教师)、小郑(浙江某中学教师,谢小邵告知)、小蔡(浙江某小学教师)、小王(哈工大)、 小贺(推免,北京师范)、小张(北京师范)、小邓(哈师大)、小郭(北师大)、小徐(深圳公务员)

  她们一个班,三位同学到了北师大,均是河南籍的考生。

6、活动结束后,他们还在交流,右一是小蔡

7、右一是小邵,在为师妹解惑

    后记:博文发出后,通过微信转发给了几位今年毕业的学生,随后也在QQ空间“说说”那里给了一个链接。结果收到了许多学生的问候,包括毕业后一直没有联系的一些。我也得到了一些新的信息,就是他们毕业后担任小学或中学科学教师的比我预期的要多——这是极好的消息。他们能从事本行,学有所有,为赛先生呐喊,为提升公众科学素质出力,可喜可贺。我不是他们的科学实验教师,只是凭着自己对科普的兴趣与爱好,一起分享了许多精彩的“科学时光”。补贴一张照片:是2012年5月21日在哈师大陶行知广场观测日偏食之后的合影。当时的主要工具,除了我的小型望远镜外,就是医院的一些旧X光底片,是我从同城网上花100元买到的。



https://m.sciencenet.cn/blog-451927-986902.html

上一篇:1977年上海高考试卷欣赏
下一篇:画说技术史

23 刘立 王德华 徐令予 强涛 刘全慧 张晓良 杨正瓴 朱晓刚 张钫 陈桂华 武夷山 陈子才 李颖业 陈敬朴 宁利中 韩玉芬 刘桂锋 尤明庆 徐长庆 韦玉程 sunyang86 shenlu yyfy105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20:4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