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ouguojun

博文

推进教育均衡 促进教育公平

已有 3251 次阅读 2012-2-23 09:13 |个人分类:工作推进|系统分类:人文社科|关键词:学者| 教育

推进教育均衡  促进教育公平

——株洲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纪实

  

核心提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国家推动教育发展的奠基工程。20104月,湖南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现场会在株洲市成功召开,2011年,醴陵市被评为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市,天元区、炎陵县被评为湖南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县区。2011年,株洲市教育局获全国阳光体育先进单位、全国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青少年教育普法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这既是株洲教育实力的体现,更为株洲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带来难得的机遇和注入了强劲的动力。

 

基础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我们始终将其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市委、政府连续两个五年规划都把科教先导作为首要战略;提出科教先导,首战在教育;建设智慧株洲,关键在人才。2008年,市委、市政府出出《关于建设教育强市的决定》。2010年,出台《株洲教育中长期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十二五”株洲教育发展规划》,提出株洲教育发展的主题是“提供适合每一个孩子的教育”。同时实施《建设教育强市五年行动计划》和《城区基础教育三年攻坚计划》。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促进教育公平方面,我市主要有以下一些做法。

一、加大投入,尽力改善办学条件

条件均衡是教育均衡的基础,为推进教育均衡,缩小区域之间、城乡之间、校际之间差距,近年来株洲市加大投入,通过合格学校建设、校安工程建设、资助弱势群体和开展初中创优工程,尽全力改善办学条件。

严格落实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和“两个提高”。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每年同口径提高1-2个百分点,安排城市建设维护税的15-20%用于中小学建设。20082010年,全市教育财政拨款分别为11.33亿元、12.56亿元、16.33 亿元,每年同比增长20%以上。20092010年,预算内教育支出占地方一般预算支出的比例分别为22.82 %23.92 %2011年较上年有小幅增长。

建立义务教育阶段生均经费逐年递增机制。20082010年小学年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分别为 250元、300元、400元,初中分别为387.5元、500元、600元,逐年大幅提高。2011年,全市年初预算安排财政支出105.49亿元,年初预算安排教育支出21.51亿元,预算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为20.39%,较上年增长1.57个百分点。小学、初中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分别较上年增长8.26%9.51%

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费附加足额征收,按规定比例全部用于教育。城市维护建设税用于教育的比例为14.58%。从2011年起,市本级设立“建设教育强市”专项经费,每年不低于600万元,连续三年单列“城区基础教育三年攻坚”专项经费,每年3000万元。每年安排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专项资金520万元;化解城区基础教育布局调整负债专项资金2200万元。

全力建设合格学校。株洲市共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452所,截止2011年底,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合格学校累计投入资金59775万元,建成合格学校407所,累计完成教育强市和各学校建设任务的90.04%2012年再筹措专项资金,建设45所合格学校,2012年底,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合格学校数100%

加快启动校安工程。截至2011年底,共投入资金2.7亿元,完成校舍重建453栋,总建筑面积21.15万平方米。加大教育装备现代化和校园文化建设力度,建成多媒体教室1500余间,配备计算机3200多台,生机比达到111,实现完小以上学校“校校通”;投入8000余万元,建成农村中小学远程教学站点966个,为539所学校装备了卫星教学收视设备。

全面资助贫困学生。近五年全市共筹资1.9亿元,资助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学生100万余人次。在全市教育系统开展 “一对一”贫困生帮扶活动;统筹安排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解决其教育难题;全市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96.63%,荷塘区、攸县被评为全国特殊教育先进区县,醴陵市被教育部列为全国随班就读工作支持保障体系实验县。在全省率先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认定办法由原来的“六证”简化为“一证两章”,基本实现无门槛入学;近三年城区学校累计接受4.5万名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可以说,无论男女,无论贫富,无论户籍,只要在开放包容的株洲,只要达到规定年龄,都可以接受较好的义务教育。

通过加大投入、实施合格学校和校安工程建设、资助弱势群体等途径,株洲市在全省率先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

在实现教育基本均衡的同时,株洲市逐步向优质均衡迈进,启动“初中创优”工程。按照“全面启动、重点扶持、分步达标”的创优思路,市财政安排500万元专项经费,组织城区27所公办初中开展创优工作,确立泰山学校文化墙等7个市级重点扶持建设硬件项目,支持8所重点扶持学校的装备现代化和校园文化建设,各区配套资金3071万元,现已全面完成。

二、多措并举,积极优化师资队伍

优先保障待遇,稳定教师队伍。留住优秀人才,稳定教师队伍,近几年,株洲市在全省率先增加教师工资总额,实行教师津补贴与公务员同步到位,全面实施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制,教师人均收入三年增加40%,极大地调动了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同时,市财政安排专项经费,引进优秀教师,奖励教学名师。并专门组织全市优秀校长和教师,赴新加坡、北京、上海等地进修培训,提高教育教学和管理水平。以市政府名义设立“马安健教育奖”,每年开展 “百优十佳评选”活动,营造尊师重教的氛围,留住人才。

实施百万工程,改善师资结构。2007年开始,市财政每年安排“3100万”专项经费,分别用于引进名优特教师,发放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津补贴以及教师培训。五年来,全市共引进优秀教师1200余名,全市各学段教师学历合格率达97%以上。

开展结对帮扶,加大城乡交流。为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从2011年起,连续三年,全市组织100对城乡学校签订一对一结对帮扶协议。市教育局要求,每学期帮扶学校到受帮扶学校上示范课15节以上,听课评课不少于30节,管理指导不少于15次;受帮扶学校分批派出管理干部和教师到结对学校跟班学习。据统计,2011年,结对帮扶学校全年组织1000余次活动、互派管理干部和教师5000余人次,通过参与行政管理、集体备课、随班听课、诊断评课、上示范课、专题讲座和“结对子”等多种形式,充分将城区名校的优势资源辐射到农村薄弱学校,让薄弱学校与城区名校共享教育资源,加强学习交流,让老师们在帮扶活动互学互助,共同促进学校教师的专业成长。

同时,建立健全城区教师定期到农村学校任教制度,规定评定高级职称的教师必须有一年以上农村教学经历;各县市区新招聘的教师总数的60%安排到农村;设立艰苦地区学校工作人员特殊津贴,条件特别艰苦地区绩效工资高于平均水平10%启动“教育特派员工程”,2007年以来,每年从市直学校选派30名骨干教师对口支教边远山区学校。五年来,先后有2415名教师实行了交流。

启动“四名”工程,实行名师引领。2011年,株洲市启动名校长、名教师、名班主任、名教研员等“四名”工作室建设,同年全市共建设“四名”工作室23个,组织135中小学教育骨干参加“四名”工作室第一期跟岗培训,听课600余节,研讨100余次,课堂诊断分析48次,并建立网络工作室,实现名校长、名教师、名班主任、名教研员优质教育资源的高度共享,促进株洲教育师资水平的整体提升同时,组织市、区(县)、校三级各学科400余人的课堂教学视导专家团队,采取同课异构专家PK送课、听课评课、研讨反馈、支教等方式,为薄弱学校提供“菜单式”的教学服务和现场指导,让一所学校少数教师的优质教育大餐变成多所学校多数教师的资源盛宴,努力实现师资均衡,不断缩小学校之间办学水平差异,促进株洲教育的整体提升 

开展联片教研,形成团队合力。2011年,株洲市全面启动联片教研工程。芦淞区、荷塘区、石峰区、炎陵县等按照“以城带乡,以强扶弱,城乡联动,优势互补,整体推进”原则,将辖区所有学校划分成4-8个片组,全力推行联片教研机制。天元区按照“地缘相近、规模匹配”的原则划分6大盟校,以“盟校结盟教研”为龙头和突破口,开展实施“结盟捆绑考核”。同时,市教育局充分发挥13个义务教育市级学科培训基地和23个省级优秀教研组的引领带动作用,将其打造成为联片教研的中心和教师成长的舞台。一年来,联片(盟校)教研风生水起,教研力量和资源的校际整合让薄弱学校教师由孤军奋战变成了团队作战,借助网络力量让一科一组一校作坊式研讨变成开放共研的对话中心,解决了教学中的很多困惑,给教师提供更多的展示机会,加强了校际之间的沟通协调,促进联片(盟校)学校的共同进步,得到了省教育厅、省教科院的充分肯定。
 
    三、狠抓内涵,用心推进课堂改革

引先进模式。为彻底改革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株洲市把2011年定为课堂教学效益建设年,并引入“新基础教育”、“适才教育”理念,因地制宜推广其已有成果,在全市推动教育思想观念、教育活动方式、师生生存方式的更新。同时邀请全国著名课改专家来我市讲学,2011年,邀请华东师大教育专家叶澜教授、中国名校共同体秘书长李炳亭等著名课改专家来我市宣讲课改理念、诊断课改问题。

创本土经验。2011年全市确定了45所课改实验基地,市、县两级教育行政和科研部门进行重点指导、培植,对课改基地进行动态管理,对不合格的淘汰,课改效果好的给予奖励,并创建成省、市级课改样板校,已有2所学校被评为湖南省课改样板校,10所学校被评为株洲市课改样板校。

搭交流平台。为加强交流,推进改革,市教育局积极搭建平台,分层分类举行课改现场经验交流会,201148日,在醴陵市城北中学召开株洲市农村小学课堂教学现状及问题诊断研讨会;41415日,分别在株洲市三中、醴陵四中召开“打造有效课堂、高效应对学考”、“打造有效课堂、高效应对高考”的现场经验交流会;513日,在株洲景弘中学召开初中课堂教学改革现场会;119日,在炎陵县东风乡学校召开“三生课堂——生长、生命、生活”现场经验推介会。

树课改典型。对在课改中典型的县市区、学校、教师实行隆重表彰推介。2011醴陵市被确定为湖南省基础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县市,荷塘区、炎陵县、芦淞区、天元区被确定为湖南省义务教育改革试点县市,石峰区、云龙示范区被确定为湖南省教育教学改革试点县市;何家坳小学、马家河中学等被确定为湖南省课改样板校;景弘中学、霞阳镇中心小学等10所学校被确定株洲市课改样板校;积极参与课改,在课改中有一定影响的教师,在各级各类评先评优、职称评定、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评选中给予优先,2011年有十位教师因课堂教学改革成绩特别突出被评为全市“十大课改人物”。

四、实施三育,全面提升教育质量

教育质量是教育人的永恒追求。关注教育质量,就是关注学生成长,加强质量建设,就是创办适合每一个孩子的教育,为学生生命成长奠基。近年来,株洲教育强力推行三育建设,全面提升教育质量。

“快乐德育”普遍推广。市教育局结合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两型社会”建设,以“快乐德育特色校”为抓手,在全市中小学深入开展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促进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成立快乐德育研究会,开通株洲市快乐德育网站,深入挖掘快乐德育内涵。成立家庭教育交流协会,开展家庭教育讲座,家校联手共建学生成长乐园。以醴陵市东富中学为试点,将学生健康教育推向农村学校。

“阳光体育”全面实施。全面推动“体育艺术2+1项目”,督促中小学校保证学生每天1小时的体育锻炼,参加2项阳光体育项目。全市推广武术操,举办全市中小学生艺术节和中小学“三独”比赛。以天元区为试点,开展“我健康、我快乐”专题活动,公开向社会承诺,规范办学行为,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人文智育”深入推进尊重学生差异,面向全体学生,为每一个学生成长奠基。以炎陵县为试点,全面推进“三生课堂——生长、生命、生活”,以生为本,关注学生终生成长。

“特色均衡”初步彰显。株洲教育在实现基本均衡的基础上,已开始向优质均衡迈进,探索走特色均衡发展之路。形成了 “聚焦课堂,探索课改”的荷塘教育,“主体课堂,校本教研”的芦淞教育,“人文智育,书香校园”的天元教育,“整合资源,特色强校”的石峰教育,“均衡发展,星级推进”的炎陵教育,“多元办学,高位发展”的攸县教育,“弘扬传统,优质均衡”的茶陵教育,“阳光体艺,普职兼优”的醴陵教育,“固本强基,城乡协调”的株洲县教育。

通过践行三育建设,实施特色发展。株洲教育整体水平不断提升,义务教育均衡成效显著。69项教育强市指标中,达标58项,达标率84%,可望在全省率先建成教育强市。2011年,株洲市教育局获各级各类荣誉40 余项,其中省部级以上荣誉13项。获全国阳光体育先进单位、全国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青少年教育普法先进单位、全省首批学习型党组织示范点等荣誉称号。在推进教育强省工作会议上,市委、市政府作典型发言,代表湖南省接受国家教育督导团对中小学生体卫艺工作督察,受到高度评价。八中的舞蹈走进世博,走进校园春晚,在新加坡获得金狮奖。“株洲经验”产生广泛影响,各地观摩学习纷至沓来。



https://m.sciencenet.cn/blog-456729-540464.html

上一篇:别样的情人节
下一篇:世态炎凉

1 刘广明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7 09:5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