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平凡为友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anghualei 我知我无知

博文

批判:错位的科学精神

已有 3374 次阅读 2011-4-3 16:50 |个人分类:生活随笔|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学术

批判是科学的灵魂和前进的动力,慢慢发现这命题是有条件的,即批判对象只有发生在权威理论和传统成熟理论上,其才是科学精神而其不能发生在理论的初始形成期,而此时更多应该是包容和鼓励,因为初始理论没有系统性,很不完善,无论在实力上还是其他都无法与传统的理论相提并论,就是一个成长的孩子,如果这时发生批判,将很有可能扼杀科学想法,这反而不是科学精神。

宽容新和批判旧的这都是科学精神要求的内容,一昧的不讲对象的宽容和批判都是与科学精神相左的;对待新思想就像对待孩子一样,应该多给予宽容,即使将来是错的;对待已有存在的理论和权威,就应该多点怀疑和批判,法律上也是一样,如成人和小孩犯错在法律上的责任是不一样的;如火车新发明时,其不论在速度、舒适度以及对外部影响上,都原次于火车,如今认为火车在这些方面不如马车的人将会被嘲笑,但当年却恰恰相反。

在自然和社会中都普遍存在欺软怕硬和阿谀奉承的现象,实际上在学术领域一样存在这种现象:对待权威理论以及权威人士百般奉承,全盘接受,出现“海纳百川”的精神甚至不是权威人士说的,还打上权威标签推广自己;而对待所谓的地位上不如自己或者相当的人提出的观点,刻薄语言,百般打击,"批判精神发挥的淋漓尽致"害怕别人超越自己,不懂共赢心胸狭窄。这些都是不良社会风气在学术领域的推广,即错位的科学精神。

总之,对待权威理论要多点批判和怀疑,而对待新生的理论要多点包容;因权威理论系统完善,新生理论漏洞百出;权威理论有批判才有进步,新生理论有包容才有成长。如周老师所说:"前者是反对保守,后者是鼓励创新,把两者结合起来就是创新精神"。

 



https://m.sciencenet.cn/blog-456786-429357.html

上一篇:熵记和热传导
下一篇:浅读分析中的一些概念

24 刘洋 丛远新 武夷山 杨月琴 周可真 吕喆 罗教明 侯成亚 杨学祥 蔣勁松 赵凤光 朱志敏 吴吉良 阎建民 逄焕东 张树风 吉宗祥 陈绥阳 范宪伟 黄锦芳 胡宝群 yinglu xqhuang zengfeng

发表评论 评论 (2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全部作者的其他最新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23:3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