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平凡为友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anghualei 我知我无知

博文

听ICE会议的几点感性认识

已有 3074 次阅读 2011-6-8 07:43 |个人分类:交叉科学|系统分类:海外观察|关键词:学者| 问题导向, 物理经济

自身不足:在这个学科中让那个我感觉:“英语、数学以及计算机太重要了”,当他们在讲自己喜欢的东西,因为语言的障碍而自己却听不懂,那种感觉是很不好受的,当同龄以一口很流利的英语和一种很激情的方式把内容讲出来,也是令自己很羡慕。当他们以一种计算机把那些过程和结论以一个直观的语言形式表达出来,很震撼的,其模拟和仿真做的很好,如把模型建立起来,然后改变参数,看图形的走势,还有把整个机制做成动态的。他们把那些机制反映在数学模型上面,然后用数据分析,看模型生成的数据与现实数据之间的出入。

数据说话:虽然有什么样的机制和结构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数据,即数据反映系统的机制和结构,但用数据反演机制和结构有时候是可以实现的,但有时候是很困难的,因为不同的机制可能引致同一种数据。从机制中发现大致的模型,把机制反映在模型,然后把模型转化为可以判定的命题,进行判断模型是否和机制一致;或者从假设出现,建立概念,考虑普遍性法则,最终生成一个参照的命题,逐渐添进其他因素,逼近现实;在或者带着任何一致法则,去观察现象,看那种现象与这种法则符合,当寻找到法则的时候,也就发现了命题。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研究片面迎合已有数学感觉。过去的数学大都可以测量,即可以把研究的对象的性质以数据的形式表示,但对于经济中很重要的变量,却转化不了定量的语言。应该突破数学的制约,发展非定量的数学,如只用集合和集合法则就证明了可分离定理,故以数据为导向的研究方法排斥非定量的数学的应用。

问题导向:从问题中寻找方法,讲究短期看得见的实用主义,其在某种程度上排除是兴趣导向的。如其所说:“你做什么东西,必须的转化为生产力,对社会有用,这句话没错”,但其过渡强调做东西的实用性,不免会陷入短期和急功近利,是需要解决短期头疼的问题,但也需要关注长期,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有时候不是问题决定我们能解决和观察到什么,而是理论决定我们能观察到什么。因为真正做某些东西,其是否有用,短期真的无法评价,也许是越有用的东西,短期越看不出其有什么用。故最终问题导向会引致短期的实用主义。

    独立范式其已经有自己的一套范式,如人控实验,数据分析以及统计物理,在其范式中很少出现经济学中的高频概念和分析方法,同时研究这个学科的大多数是物理学家,系统和复杂学家,以及数学和计算机学家,他们的文章都是发表在物理学和应用数学上。其很少与经济学家沟通,并且其把“依靠市场,市场失灵,依靠制度,制度失灵”,归结为经济学家的失灵。和一个学者交流,英语我是有障碍的,当期把文章的主要思想转化为汉语的时候,发现其做的东西太少,就是结论太简单,缺乏经济内涵用主流经济学的范式甚至分析的比其都好,但也正是这种简单,才使得经济模型可做,分析不断深入,探索其内在机制,把显然的东西展开。经济的研究方式在某种程度上与物理经济是互补的,需要沟通,经济学家也不能等物理学家来告诉我们那里裹脚,因为自己最知道自己的鞋子那里裹脚。物理经济讲究实用和技术主义,主流经济偏重于理论。



https://m.sciencenet.cn/blog-456786-452783.html

上一篇:物理经济学研究中应注意的问题--和陈平侃物理经济
下一篇:问题的翻译

3 黄富强 吉宗祥 吴吉良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全部作者的其他最新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7 09:1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