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正治学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s007 欢迎腾讯微博联系:寻正(xunzhengxz)

博文

生死悬一线、惜吻心难安(CPR的辉煌) 精选

已有 7198 次阅读 2010-11-5 07:36 |个人分类:医学普及|系统分类:科普集锦|关键词:学者| CPR, 心肺复苏, 生命之吻, 人工呼吸, 胸外心脏按压

寻正

医学界发现了有效的急救手段,并不代表现代社会就会立即采用这样的救命举措,说服专业人员相信心肺复苏的好处仅仅是第一步,猝死的发生并非总在医院,急救人员需要时间到达现场,在莎华的实验中证实了非专业人员使用该技术的可行性,但医学界尚需要更多的说服。

在普通人对口对口人工呼吸可能有更大的心理障碍,而医生对于非专业人员则担心的是心脏按摩。心脏按摩需要使用较大的力气,有一系列的并发症,在医学界接受CPR之后,很快就有病理医生针对死亡病例的病理解剖结果分析,不适当的按压会造成肋骨骨折、肝破裂、气胸、骨髓栓塞、心包积血、血管破裂等,这些并发症,让医生迟疑于是否将CPR技术传授给公众。

在1950年代末与1960年代初,提倡心复苏与肺复苏的先驱都先后撰写了有关操作的手册,试图推广相关技术。针对这种趋势,学术机构试图将有关技术限制在专业人员手中。在1962年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红十字会、与职业病学会都发出警告,认为心脏按压术属于医学手段,应当由医生、护士、以及受过专门培训的急救人员施行。

在1966年10月,美国科学院组织的特别专家小组在《美国医学会杂志》上发布报告,将CPR总结为ABCD四大步骤,A是Airway——维持气道通畅,B是Breathing——人工呼吸,C是Circulation——维持循环,D是Definitive therapy——后续决定性的抢救措施(包括诊断、药物、除颤、与进一步治疗)。在该报告中,专家小组明确地说,“目前心肺复苏不宜教导给公众”。

专业机构的疑虑不能阻挡公众对救命手段的热情,心肺复苏的先驱者们在推广他们的技术时,也积极寻求公众压力促使医院与专业机构采用这些技术,比如考文霍恩常常提醒那些对他的心复苏技术感兴趣的公众促使地区医院定购有关培训材料,培养医生与急救人员。急救福音在世界各地迅速地传播,不少人在阅读了操作手册、报刊杂志上的介绍、或者听了收音机中的广播之后就赤手上阵了。一位加拿大的红十字会官员报怨说,一些劳工机构自发地教导普通公众相关技术,形势难以控制

在特别专家小组的报告发表的同时,一位家庭主妇罗易丝*霍维茨(Lois Horvitz)发起的美国救援者公司(Resuscitators of America, Inc.)已经针对非专业人员培训了1600多人次了。这个机构受到医学界的抵制,于1968年解散。但公众对心肺复苏技术的热情并未消减。



图一、罗易丝*霍维茨夫人(左二)及二子一女(约2005年)

公众对救命措施的狂热需求给医学界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催生了各种急救服务,医院开始装备救护车,配备急救人员与医生,在接到报警后迅速赶到现场急救。在这之前,急救几乎是一项无人承担的社会责任,落到了救火人员身上。在前面我介绍了是贝克发明了除颤器,在贝克仍然是实习生的时候,他观摩到一台手术,麻醉意外猝死,手术医生迅速冲到电话旁拿起电话拨通了救火队,在贝克百思不得其解时,救火队队员风风火火地冲进了手术室,给病人用上了氧气面罩,跟医生一起抢救病人。

在六七十年代的通讯与交通条件下,医学界组织急救队的措施终究是徒劳的。在特别专家小组的报告中,专家们明确地说,如果确知心跳停止已达5-6分钟,就没有必要进行心肺复苏。无论急救队多么迅速,他们难以在5-6分钟内到达现场,即使进入21世纪,有了更好的通讯设备与交通条件,这也很难实现。或早或迟,急救工作必定加入能最早接触到病人的普通公众,心肺复苏必须教给非专业人员。

在1972年西雅图的利奥拉德*科布(Leonard Cobb)医生组织了一个公众CPR培训项目,医学界逐渐对公众掌握相关技术转为持支持态度。在1973年,医学界组织的急救体系与以救火队为主的公众急救体系达成谅解,心肺复苏与心脏急救标准会议建议急救工作形成完整的体系,以戈登为主席的会议将急救划分为基本与高级两个层次,而CPR作为基本急救措施,要求实施全民教育,宣告了心肺复苏的黄金时代的来临。




图二、台湾一CPR协会急救示意图

在1981年,华盛顿大学的学者在华盛顿州的肯郡实施了一个电话心肺复苏指导项目。在旁观者拨打911时,接线员协助旁观者判断患者是否需要CPR,如果需要,而拨打电话的旁观者又从未受过CPR训练,接线员将临时指导旁观者进行心肺复苏操作。此后,临时指导旁观者进行心肺复苏迅速扩展到美国全国,国际上也扩展到了英国、以色列、挪威、与瑞典等国,有成为新的急救体系一个标准组件的趋势。

在导论中所描述的所谓心肺复苏地位问题,其基础正是这些电话指导下进行的急救操作,而不是进行专业培训中所需要学习的CPR操作。



图三、大众化的CPR训练(童子军)

进入二十一世纪,连动物都在学习CPR技术了!


图四、松鼠练习CPR技术




https://m.sciencenet.cn/blog-460310-380552.html

上一篇:生死悬一线、惜吻心难安(CPR的诞生)
下一篇:少年白头无需愁

2 丛远新 xd

发表评论 评论 (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30 08:5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