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正治学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s007 欢迎腾讯微博联系:寻正(xunzhengxz)

博文

酒(3)

已有 6235 次阅读 2010-12-26 11:43 |个人分类:医学普及|系统分类:科普集锦|关键词:学者| 方舟子, 维生素, 亦明, 解酒, 果糖

寻正

<==阅读《酒》系列第2节

据说刘备入蜀,为了积攒军粮,下令禁酒,有人因为家里查出酿酒器具要被判刑,简雍跟刘备出游,指着一对同游的男女说,这两人欲行淫,该捕来法办,刘备很好奇他的说法,简雍说,“彼有其具,与欲酿者同。”刘备大笑,释放了那人。历史就是注定要被重复的,著名科普作者方舟子为了打击揭露他的亦明,就专门撰文把拥有一个解酒药专利的亦明判为行骗。

图一、有具者悲

现代的专利注册已经进入抢注时代,由于注册成本低,大部分会在专利的价值被确认前进行注册,绝大部分专利都没有经济效益,其中可能包括方舟子本人的专利。亦明的专利真要有经济价值,还需要进一步的开发,也就不够成亦明行骗的条件。相反,方舟子反而不适当利用过自己的专利,他一度宣称其专利给他带来了足够的收入,事实上他只是专利署名人,根本不拥有该专利的收益权(经网友向方舟子以前雇主的律师查证后透露)。

方舟子在《中国青年报》上大批解酒药,宣称酒无药可解,不禁让人疑惑,酒,真有那么可怕么?同方舟子在专利的诚信一样,他对解酒药的批判也实在是贻笑方家,是科普作者捞题材过界的无知愚作。

醉酒,在医学上称为急性酒精中毒(Acute alcohol intoxication)。我在前面详细叙述过酒精的作用,这里不妨再次回顾急性酒精中毒的判别标准。

表1.急性酒精中毒临床分级(非慢性酗酒者)


注:1剂酒=1罐(7两)啤酒=1杯(3两)低度酒=1口(1两)40度烧酒

一个最常见的回避喝酒的借口是酒精过敏。这个借口我偶尔用,也不戳穿别人。人以及动物根本就不会酒精过敏。酒精是无氧呼吸(俗称发酵)的代谢产品,人及动物肠道内的细菌就会常规性产生酒精,人一天不饮酒,也会摄入大约3克酒精,人体细胞代谢过程中也会产生酒精。酒精是小分子物质,没有产生过敏的基础。

由于酒精是代谢产物,所以在生物界极为普遍,几乎绝大部分的生物包括细菌都能处理酒精,事实上长期酗酒的人,他的大脑都会最后把酒精当着燃料与能源,产生酒精依赖性。因此,亦明的发明——用把酒精当燃料的细菌产生相应的代谢酶来产生解酒剂——对于内行来说根本不稀奇。亦明的发明即使进一步开发,可能难以产生社会效益,因为有一个他未曾考虑到的现实因素。

喝酒喝的是血酒精浓度,因为那是酒精的生理作用的指标。亦明的发明是让喝酒的人饮入代谢酶,在酒精未吸收入血时就把它降解为无毒的乙酸,设想一下,如果他真生产出来了这个产品,会有什么后果?由于饮酒者可以在酒精吸收前就降解它,饮酒者的酒量会大增,但最终饮酒的人还是会在喝酒到醉的时候才停止。无非是浪费了大量的酒而已。当然,基于恶生竞争机制,喝酒的目的是把别人灌醉,那么他的产品倒的确会很畅销,为习惯做假的人增加一个工具。

事实上饮酒者如果降低饮用酒的度数(酒精含量)就自动实现了亦明的发明,所以他的发明社会价值不会太大,但在中国还是有经济效益的,基于中国人斗酒的恶俗,经济效益说不定很大,因为斗酒者会陷入恶性竞争中去。

我们摄入酒精后,酒精少部分会通过尿液与呼吸直接排出,但大多数酒精是经过代谢降解的。酒精的代谢需要两个酶,一是乙醇脱氢酶,它把酒精变成乙醛,这个酶在人体由多个基因编码,有起码6种,除了酒精外,还氧化包括其它醇类、类固醇、以及脂类过氧化产物等。

酒精代谢产生的乙醛可不是好东西,它高度不稳定,容易形成自由基,对机体产生一系列的毒性,是产生宿醉现象的罪魁祸首,也是喝酒引起脸红的原因。乙醛这种自由基作用可以被抗氧化剂比如维生素C与维生素B1所拮抗,因此,维生素C与B1就够成了常见的解酒药成份。

乙醛会进一步被氧化,变成乙酸,也就是常见醋的主要成份,基本上对人体无害。这个过程中需要乙醛脱氢酶。人编码该酶的基因已经发现三种。这个酶在人体有两种形式,一种存在于细胞浆中,一种在线粒体内,线粒体是细胞呼吸产生能量的主要场所,因此也是乙醛代谢的主要场所。大部分的白人这两个基因都齐全,而亚洲人则有一半的人线粒体的乙醛脱氢酶(2型)因基因突变而失效,这样的人喝不得酒,易于脸红,也不易于发生酒精依赖性。

人体酶的活性在不同的人差异可能很大,年轻女性相对于同龄男性活性更低,更易醉酒。而到了中年,就反过来了,女性的酶活性就超过男性,虽然未必酒量感得上男性,但有所增加却是常见现象,所以劝酒时对小姑娘千万要放一把。老年人酒量会降低。

酒精并不是毒药,中国写古代小说的,动不动就为古人制定军规禁酒,那是缺乏科学常识的。酒精能减弱人的感觉能力,这对提高人对恶劣环境的耐受能力是非常有帮助的,也有助于战士减弱疼痛,所以才会有“酒壮英雄胆”的说法,古代未产生烧酒之前,也不容易醉,因此,酒很大程度上是战争的催化剂。在没有替代性的兴奋剂之前,禁酒的军队是懦弱的军队。

由于酒精的作用曲线,急性酒精中毒并非都要治疗。当酒精作用由兴奋转向抑制时,医生又是如何治疗的呢?

酒精90%是经代谢后排除,代谢能力的90%在于肝脏。由于人体自己就有强大的解酒能力,开足工,每小时可以移除降低血酒精浓度0.015%(0.01-0.02%),因此,治疗酒精中毒主要依靠人体自身的清除能力,而医生主要是防止酒精中毒产生的并发症。上面数据也告诉我们,达到最大兴奋之后,酒精的作用可以维持3-4小时。

酒精会抑制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因此,饮酒的人易于因酒精的利尿作用而脱水,尤其是在患者醉酒失去对口渴的反应之后。对于轻度醉酒的人来说,及时补充水份可能是唯一需要。用不着看医生。

酒精代谢的酶类都不是单独针对酒精的,如果有其它的作用对象,就会跟酒精竞争代谢酶与途径,导致酒精分解减弱,因此,不乱吃药也是一个良好的习惯。

除了支持治疗的措施(比如呼吸支持,预防呕吐吸入,镇静等)之外,医生常规是如何治疗醉酒的呢?最常见的配方为葡萄糖液+镁+叶酸+维生素B1或者加入其它维生素。因此,当方舟子为攻击亦明而攻击解酒药时,他把主要含维生素的解酒药当中的维生素当安慰剂了,事实上维生素从来不是安慰剂。各种解酒的民间偏方,比如水果蔬菜,其主要起作用的成份就是维生素,维生素C与维生素B1的作用在前面已述及。

方舟子气势汹汹地宣称没有解酒药经过临床试验,他对的几率有多大?对《中国青年报》来说,很不幸,Zero,零。我知道起码两种药物经过多次临床试验,证实它们对解酒有特效。一是果糖(Fructose),二是美他多辛(Metadoxine)。

早在1991年就有Marscord等人临床实验证实口服100克果糖,患者的酒精代谢率增加了80%;此后还有许多临床试验证实其作用。最近2009年Uzuegbu跟Onyesom报道使用每公斤体重1克果糖口服治疗,增加酒精代谢率45%,减少酒精中毒时间31%。果糖的不利因素是增加代谢综合征(引起心血管与糖尿病)的风险。蜂蜜、甜的瓜果、以及某些菜根中含有果糖,是其解酒的基础。

美他多辛是维生素B6(吡咯醇)跟吡咯烷酮羧酸的合成物。后者跟氨基酸代谢有关,影响GABA系统,能减轻酒精中毒症状,促进能量代谢,而维B6可以促进酒精代谢分解。二者有协同作用。Shpilenya等人2001年临床研究证实,900毫克静脉注射可以显著加快酒精的排除,恢复期从2.34小时提前到0.95小时,而血酒精浓度半衰期也从6.70降到了5.41小时。

以上面对酒精代谢与毒性作用机理的讨论,我们知道方舟子提及的大多数以维生素为基础的解酒药实际上可能是有效的,那些成份复杂的东西效果可疑。最重要的,对于酒醉不到进医院的程度,适当补充分份与维生素是解酒良方,任何人根据本文信息,足以判断一个解酒药是否有效。

方舟子宣称以茶解酒是错误的,因为茶是利尿剂,该说法抄袭自中医,茶利尿跟水利尿的作用是一样的,喝多了水就得排出来。茶的主要成份是儿茶素,是一种抗氧化剂,说不定对酒精代谢产生的乙醛毒性有抑制作用。茶水中如果含有大量的咖啡因(有医生提及的茶碱,作用类似于咖啡因,含量一般低于咖啡因),对于咖啡因不耐受的人来说,有利尿作用。即使茶水有微弱的利尿作用,由于喝茶会饮入大量的水,其后果可能仍然是有净效益的。不过,茶中含物质成分多达700多种,说不定某些成分会跟酒精竞争代谢途径,不如直接饮水安全可靠。

综上所述,喝酒要有酒道,慢斟细酌,先让食物入胃,减缓其吸收,多吃蔬菜水果,促进其代谢,适可而止,如果喝醉了,多饮水,茶也行,醉得爬不起来的,扶进医院去,解酒有良方,医生并不那么无能。如果是自制或选择市售解酒药(方),请遵循本文所讲述的原则及查看提及的药名。个人建议,任何解酒药都不如克制有效,昂贵的解酒药不如合理的食物有效。

表二、常见解酒药不完全评估列表





<==阅读《酒》系列第2节

https://m.sciencenet.cn/blog-460310-397606.html

上一篇:恐艾症之我见
下一篇:李昌钰名不符实?

0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9 16:4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