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正治学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s007 欢迎腾讯微博联系:寻正(xunzhengxz)

博文

方粉为我改英文

已有 5405 次阅读 2012-11-22 12:16 |个人分类:人物评论|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英语, 语法, 抗议, 短语, 文法

寻正

方舟子蒙倒了外国人,第一届John Maddox奖居然授予了全然是John Maddox反面的人物,为此一大批人进行了公开抗议,其中包括我。在日前,《自然》杂志编辑给我回信,表明他们正在调查,看来方舟子也未必就能心安理得地拿到这个奖。收到编辑回信,表明我们的公开抗议其实是有效的,即使不能使评奖委员会改变决定,也起码起到了揭露方舟子的作用。

针对我的公开信,一个叫什么“嵌段共聚物”的化名进行了公开点评,试图从英文角度来否认它的价值。对于中国观众来说,Maddox奖的最大收获就是揭示了经常以英文专家自居的方舟子的英文有多么臭,看着方舟子大着舌头象生孩子似地从嘴里挤出英文来,我终于明白了很多事情,原来方舟子在美国是过得那么凄惨,估计问个路都要逼出一身汗来,这么烂的英语交流水平,做博士后都不太可能长久的,因此,他虽然拿了绿卡,也不得不转内销回中国骗钱过日子。方舟子的英文烂,是我多次批判他的伪劣科普得到的印象,但没听过他讲英文,还真不知道他的Spbroken (spoken and broken) English会有这么烂。这么烂的英文居然在中国充了十多年的英文专家,真佩服他的胆量。

方舟子是一个三无人员,John Maddox奖不是中国式的评奖,这种奖会给获奖者足够的时间准备去领奖,为什么方舟子会缺席呢?听了他奇烂的英语,我就明白了,他虽然在美国呆了数年,拿到了博士学位,却不敢去领奖。去领奖就要跟讲英语的人交流,不到一分钟的获奖演讲都把方舟子逼得差不多要得肠胃炎了,他如果真去领奖,说不定授奖者当场就会怀疑他的学术身份,拒绝给他颁奖。方舟子不敢去领奖,才会找一个借口让人代领。

这位方粉估计是方舟子的化名,反正是同一个层次的人,自己英文奇烂,但毫无自知之明,偏要给我当导师。我的英文并不好,毕竟不是母语,无论是讲出来,还是写出来,语法错误是常见的,不过,我跟人进行英文交流或者用英文做项目报告,从来没有问题,只需要进行内容上的准备,而不需要进行语言上的准备。美国的MBA项目非常注重语言交流,不少课程明确要求学生的课堂参与,有的会在成绩比重上占到20%,从课堂参与角度来说,我常跟英语为母语的美国学生唇枪舌箭地争斗,从而让自己的参与成绩达到满分。我的英文写作速度跟一般美国学生不相上下,跟美国学生在一起,我仍然承担项目组的主要写作任务。

在工作中,我也会修改英语是母语的同事的语法或者句式,我的英文并不完美,但我所发生的错误,也常见于美国人的交流或者写作中。因此,我并不会因为这份公开抗议含有文法错误而羞愧,毕竟这不正式论文。如果是正式论文,我的工作机构有专门的英文编辑提供相关服务。

方粉吹毛求疵的点评的确有抓住我敲字或者文法错误的地方,但大多显示了此人的无知,在英文能力上,尚未达到进行英文思维的程度。方舟子攻击对手的特点就是首先看你抄了没有,没抄看你说法有漏洞没有,实在不行,就教训你英文能力差——尽管大多数时候是方舟子本人的英文成问题,但他借着裙带风霸占了舆论阵地,而中国人普遍英文不行,没有鉴别能力,于是乎大家都以为方舟子真是每天读一本英文书的天才,觉得他嘲笑别人的英文占了上风。这里我给予学习英文的人一个机会,试着回应方粉对我的挑衅。

我的抗议是为公众写的,并非针对Nature或者评奖委员会,所以采用的是进似于论文的形式,并在文章后面给出了交流方式,并非严格意义上的书信。方粉的点评纯粹是故意找茬。后面列出一些要点:

1) I was shocked...我知道方舟子得了奖是在数天前,故而用了过去式。

2) the very first...这都没见过啊?真是无知者无畏。Very在这里表达一种强调,跟一般人所知的“很,非常”之意不一样,比如He's the very man...他正是那个...人。在这里,我表达的是“就是第一次颁奖,就奖给了...”之意,意思是说Maddox奖开门黑,首次颁奖给骗子了。

3) Perfect insult...我在文章中强调的就是方舟子恰好是Sir John Maddox的反面,因此,他是一个完全的完美的针对Maddox的羞辱。缺乏英语口感的人,是读不出其中的味道的。方粉要用Shame替代Insult!真是无知至极。

4) Regards...建议方粉与方舟子多查查字典。它正是Perspective,aspect之意,但有较为正面的(positive)的含义。

5) To Sir John Maddox's honor...该奖是为了荣耀Maddox的名而建立的,要荣耀Maddox,因此,其奖一要有科学,二要有道义。这么粗浅的东西都读不懂,也能大言不惭给我改作业。

6) his foundation was a foundation in Chinese language...他的所谓基金是骗中国人的,英文叫机构(Organization),中文才叫基金,这是“方黑”嘲笑方骗子的经典段子。

7) I was forced to examine his character and work.这种说法跟上下文一致,表达一种被动语气,并不代表行为被动。多读读英文书吧,太常见了。

8) Internet where...呵呵,这儿恰恰是定语从句,Where指在因特网上。

9) to be very abusive verbally...又一个笑话,如果让方舟子咬着舌头说very verbally abusive,估计多逼一身汗,没语感害死人的。

10) Fang himself often demonstrate some level of restrain while his critics fall pray of abusive language of his supporters. 读不懂吧。这种无自知之明的水平怎么读得懂。译为:方舟子自己却表现得有所节制,而他的批评者往往成为其支持者脏言秽语的猎物。【这里指被批评者被激怒,拖入支持者对骂中,丧失风度,从而给人留下不良印象。】

11)  There are many occasions that Fang himself failed to vent his abuse and threats through the preferred channel, revealing to public for who he really is.方粉觉得别扭,因为这是一个复杂句式,有语感的人一路读过来就明白,如果处处用汉语来翻译式地理解英语,就会觉得别扭。译:在许多场合中,方舟子也没有通过其优先途径来表达他的污言秽语以及威胁,从而让公众看清他的真面目。【回应前面怀疑他化名攻击对手】

12) Before you dismiss me and my critique arbitrarily...中文:在你轻易忽略我以及我的批评之时,(我要指出...)自己没语言能力,只能干叫“这词用的”。

13) Employed a strategy very successfully...见9,这人缺语感,这种说法跟employed a very successful strategy没区别,或者更强调成功,另外我的感觉是说出来不那么憋,strategy后面可以小停一下,让方舟子的大舌头喘一下气。

14) Make up lies...嗯,方粉的说法很“通”: His critics make up to disparage him.高度怀疑这是方舟子的化名。

15) Propagandist...我要说的是刘菊花是宣传干部,宣传干部为目的编辑事实,Journalist为事实而奋斗,她不配。

16) a greater than life and perfect image...方舟子大舌头把后面的话堵住了,当然就读不懂a greater than life了,哈哈,真逗。

17) Would...它可不仅仅是虚拟语气,字典说:used in auxiliary function to express custom or habitual action。即表达惯常性动作。

18) Deserving individual...方粉觉得不对,但又不知道如果改,真逗。It's a perfect example that this person has poor English skills. It's a very common expression. I have read such a phrase thousands of times. 动词Deserve指配得上,加ing变形容词,这么简单的东西都不懂,也“配”也给我改作业?

=========It's too much hassle to ridicule this guy or gal of every stupidity of his/hers, I will focus on the funniest points for each of his pages thereafter.===========逐点嘲笑这位或男或女的蠢话实在是浪费时间,我下面针对其每页点评几点。

19) To set the records right, I am not one and many are not...“我不是一,许多人也不是”,没见过这么令人捧腹的笑料了。One这里是代词,代指的前面提及的为报复方而批评方的人,如果你要听全,I'm not one of those individuals,“我不是一”?方粉子,你是“一” ,一头笨猪。

20) While leaving friends alone...leave XXX alone,查查字典吧,这么常见的短语都不懂,也敢出来丢人,幸好用的是网名,这个短语你即使不知道,猜也能猜出意思来,就是放过某人或者不打扰某人之意。

21) His character...“扯性格干什么?”哈哈哈,真乐死我了,这么有喜剧性,是方舟子的化名的可能性大增。这里Character可不指性格,指的是人格、品格、品性。

22) Entertained the idea...“为了娱乐?”嗯,方粉子跳出来,我就为了娱乐。又一个常见短语,指“有趣地想”,或者,“试着猜想”,表达的是思维过程中提出假设,然后推断印证,表述的是比较不肯定的设想。

23) Apparently not...这里又是省略句式,恢复原句:Apparently they did not have unbiased information about Fang. Apparently no是不通的,典型的中式英语。

24)  Would gradually dominate Fang's fraud-busting career...Gradually正好表明了这一句式是过去将来时,从那时开始,方肖私怨逐渐成为方舟子的打假生涯的主要活动...

25) ...at the moment before...现在的中国人幸运的是从西方学来了标点符号,以前中国文化人的基本功之一就是断句。方粉子没语感,所以不知从何断句,在有标点符号的年代仍然闹这种笑话,有意思。at the moment修饰的是前句,当时方舟子正式打假的对象,before修饰的是后半句,在他打开信封之前。打开信封之后,只要不是脑瘫,肯定明白自己虚惊了一场。

26) ...so he claimed...,...he so wrote...这是校为口话化的形式,是倒装句,他就是这么说的,他就是这么写的...

27) ...brief letter...不要以为Letter就是书信,方舟子的趣事臭事随便可以写上几十万字还不算长,当然是短文。

28) ...organizing and creating...“显然应该是先创建再管理”,笑死我了,NO,NO,NO,是先发动组织,再创建...

29)  ...deliver at any time...原来在方粉子的观念中,Deliver是快递公司的特权,我们医疗机构天天谈service delivery,搞了半天,服务机构都成快递了...

30) ...This is when we call Fang a burglar who's interested in stealing garbage...这里时态的确用错了,应该说That was而非This is。从那时起我们就称方舟子为喜欢偷盗垃圾的窃贼。

31) ...It was like pulling teeth! “跟拔牙有什么相似的?”哈哈哈,这厮也太寡闻了一点吧!英文形容人固执,难得让他或者通过他办成事,就这么说,因为以前拔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没麻药,病人不配合,拔起来又困难重重。以前能拔牙就差不多算牙医了。

32) ...Oh, yes, the...“这里来个yes干什么?”How about expressing something as expected? Oh, yes是连在一起的,更口语化地说,Oh,yeah, I know you would not understand.

33) ...extreme position...“什么叫‘极端的位置’?”极端立场给整成“极端的位置”,真有意思。

嘲笑完了,我必须给予这位义务导师应有的贡献认可,他的确挑出了一些语法或者敲字错误,我在原文进行了针对性修改。

【注】

方粉子的点评原文见:http://i.sohu.com/p/=v2=eZVh12aA2SdwHcal5WwuY29t/blog/view/245501599.htm


https://m.sciencenet.cn/blog-460310-635055.html

上一篇:过路费的经济学
下一篇:纪念约瑟夫*墨瑞:工作是祷告,诺奖是祝福

8 孙根年 李学宽 陆俊茜 吴飞鹏 zhanghuatian sz1961sy tuner ddsers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21:1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