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码农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eawan //敲键读书打酱油;

博文

医药界的营销大师们是不是在忽悠我们???

已有 3985 次阅读 2011-1-27 19:59 |个人分类:杂感|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声明:本文纯属转贴,略微加了一两句本人的疑问,用红字标出(引文的关键部分也使用红字标出),若有得罪各方神圣的地方请多多包涵,本人对医药科学是门外汉,纯属站在关心自己的健康和钱包的立场上,发发提问,广大网友可以有专业知识者欢迎多多指教,谢谢!
下面转自
http://www.bioon.com/industry/market/408343_2.shtml

来源 医药经济报
2009-9-10 15:11:27
十大处方药营销:利益背后的学术冲动 作者:马宝琳
吗丁啉动力十足

吗丁啉的适应症有2/3说的是呕吐,1/3说的是消化不良,所以产品更倾向于被认为是止吐药。但若定位成止吐药会有两个弊端:一是市场小,二是剂型不合适(市场上有几个止吐口服药?),所以要重新进行产品定位。

第一,扩大市场。要扩大市场就不能针对呕吐,而要针对一般的消化不良症状,其中腹胀的发生率奇高,于是把腹胀作为吗丁啉的主攻方向

第二,让市场接受。工作重点是让解释变得简单、容易理解并被记住。第一步,从生理学和药理学机理上提炼出一个词"胃动力";第二步,把这个生理学范 畴的概念变成临床上的概念,开发出"胃动力不足是关键"这句话;第三步,不但把胃动力不足从一种消化不良的内在表现变成了病因,而且进一步变成了一种分类 标准,在消化不良的分类中增加了一个"动力性消化不良",还加到了课本上,让医生看到病人就想"他是否胃动力不足?"

至此,吗丁啉完成了扩大市场、使医生易记和患者易理解这三大任务,为成功奠定了基础。

评:产品获得生产批号是第一次研发,解决资格问题;营销时的产品定位和提炼是第二次研发,解决把产品利益转变成临床利益和客户利益的问题。国内有很多新药、好药销售不佳就是因为缺少二次研发,也就是策划。

问:上面红字部分,是出于医学临床实验的总结,还是纯粹的营销家的发明?一种药的适应症、治病机理、学术概念等等,都是可以有营销专家来发明的吗?

引用:

络活喜道高一筹

络活喜的上市时间晚于拜新同,两者都是钙拮抗剂,都是1天用药1次。作为后来者的络活喜如何在硝烟弥漫的降压药市场上快速斩获呢?

1.学术道高一筹。1天用药1次的降压药有何卖点?方便、患者依从性高、不容易漏服、平稳降压,谁都会说这些,但这些卖点没有穿透力和震撼力。络活 喜没有简单地宣传上述卖点,而用一个谷/峰比值作为血压波动的参数,评价服用络活喜的患者谷/峰比值和脑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关系,结果络活喜能显著减少脑出血的发生率。这样的研究引领了新观念,创造了新概念,打开了治疗新局面,构成了络活喜学术推广的核心。

2.专业依靠指南。在随后的推广中,络活喜凭借大量循证依据,进入了《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把学术地位以权威文件的形式固定下来,其影响和营销拉动力可想而知。

3.科普连续造势。患者教育永远都是有效的,尤其是高血压这种常见病,更值得做大众传播。所以络活喜以"高血压日"为依托,借助大众媒体进行大规模的科普教育,同时针对老干部、离退休人员等高端人群开展了大量的健康讲座。

通过这三大关键举措,络活喜不但登上了学术制高点,还得到了官方承认,建立了良好的社会公益形象,当然最终也收获了销量。

评:产品特点结合医学发现,推出新理念,能够使产品地位更高,更有影响力。


疑问:“减少脑出血的发生率”这样的学术结论,在第一次有“震撼力”地放到“宣传”中以前,有多少临床和学术支持?是否是大规模数据集采样后进行关联规则挖掘得出的结论?进入《指南》的“大量循证依据”有多少?出处在哪里?


引用:

尼莫同老药新做

尼莫同在我国上市10年的时候,开始面临三大严峻挑战:一是国内仿制品靠灵活的销售手段步步紧逼,蚕食了尼莫同一半的份额;二是蛛网膜下腔出血治疗 市场小,发展受限;三是产品本身在学术上已经没有新意。后来,尼莫同通过重新定位、改变适应症,实现了漂亮的转身,成为老药新做的经典。

1.建立假设。尼莫同的适应症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老年性脑功能障碍",但医学书上没有"老年性脑功能障碍"这个病名,初步假设是"老年性脑功能障碍能否等同于老年性痴呆?"

2.患者调研。在脑血管病的后果中,痴呆比偏瘫严重,但当时临床上没有针对痴呆的治疗,这是一个没有被激发出来的需求,不但市场空白而且需求强劲。

3.医生调研。脑血管病治疗一直相对落后,北京三甲医院和县级医院的治疗方案相差无几,若推出新理论应能得到追捧。

4.验证假设。大量搜集国内外文献发现,钙拮抗剂有治疗血管性痴呆的证据,国外有尼莫同治疗血管性痴呆的试验依据。

5.重建逻辑。老年性痴呆和血管性痴呆的关系要理顺,通过研究,大量证据表明,老年性痴呆约有3/4是由血管原因造成的,所以重建后的逻辑是这样的:老年性脑功能障碍约等于老年性痴呆,后者约等于血管性痴呆。

通过以上五步,尼莫同定位于治疗血管性痴呆这个空白的大市场,加大推广力度,造就了近10年来持续稳定的业绩增长,造福若干患者,同时推动了脑血管病治疗理念的更新。

评:医学研究发现药品的新用途是全球医疗界的使命、责任和正常规律;老药可以新做,新做的手段可以依靠医学发现,也可以依靠逻辑整合。


疑问:“老药新做”是谁来做?专业医生还是营销专家?多少临床数据?病人同意吗?花了多少钱?“约等于”是什么词汇?医药行业有“逻辑整合”这种科学实验方法???


累了,这篇暂时引到这里。下一篇:

http://www.topwriting.cn/admin/news.php?fenlei=134&action=6&id=5601

文章附到后面吧,省得你读着累。

另一篇:

http://a.chinamsr.com/script/forum/view.asp?article_id=13592814

这一篇我不贴了,太心酸了,大家自己看。

我只提4点:

1. “苗祖”“苗医祖”是苗家的祖先吗?那一朝代?那时候人们有方子可以治疗糖尿病?

2. 我查了,“金鳝”这个东西是个神马东西?wikipedia上面没有,难道是wiki百科的失误??

3. “打造“苗医祖”概念和糖尿病“固糖”理论”本文没有贴出的最后一篇中的句子):谁打造?营销专家还是医疗专家?

4. “DPP因子、CPP因子、世界糖尿病医学会、瑞士生物科学院”这些我都google和百度了,纯属ASFET#$^#$%@#%SDHGS。。

算了,不说了。大家说。

=================================================================



影视改写糖尿病市场格局
 
 

——苗祖唐方影视策略大解析

2005糖尿病市场杀出一支生力军——“苗祖唐方”,依靠犀利的影视策略走出了一条颠覆式的道路,随后决胜上海会、意向经销商爆棚、16个经销商抢夺一个市场……3月中旬总代理北京美轻松公司公布,已签约的市场全部启动,反映良好。

苗祖唐方的营销实践中,影视广告扮演了一个怎样的角色?这一过程到底隐藏着什么样的策略呢?

上篇:驱散沉闷、打破僵局,创造关注度

1、糖尿病市场,烫手的山芋

苗 祖唐方未出现前,糖尿病广告一直是很多药企和经销商心中永远的痛:谁都知道一边是不断扩大的糖尿病市场巨型蛋糕,另一边却是日渐平庸的广告模式,缺乏“关 注度”成为很多广告悄然死去、经销商血本无归的最根本原因。甚至有人断言,在“糖尿病药物作为处方药不能做广告宣传”这条新禁令下,未来一年时间里,糖尿 病药物的市场销售都将处于一个相对低迷的状况。

越来越理性的糖尿病受众到底想要看什么?什么才能引起“广告免疫力”超强的糖尿病患者的关注?糖尿病市场真的会这样继续沉闷下去吗?

2、用国家行为拉动关注

面对糖尿病市场的沉闷和僵局,苗祖唐方第一个站起来说不!

同样是权威,苗祖唐方用到了极致----糖尿病大联盟,让国家行为、政府支持成为关注要点;

苗 祖唐方为什么敢于大胆舍弃以往惯用的专家包装、工程启动等稳妥的宣传模式,转而打造一种康复大联盟?其实谋划者深谙康复才是所有糖尿病患者心中最柔软的部 分。很多患者明明知道糖尿病目前还不能治愈,但这种期望却从没有放弃过。如果说什么药能“彻底治愈糖尿病、永不复发”,无异于自寻死路;相反,说“康 复”,不确切承诺却又蕴含着隐隐的无限诱惑,这恰恰能触动患者心理最敏感的神经。

另外,“联盟”的意义也非同寻常,糖尿病毕竟是大病,患者因为久治不愈越来越自闭,脱离人群和正常生活,他们需要更多的关怀和并肩战胜病魔的同志般的情谊,苗祖唐方准确抓住糖尿病患者这一心理特征,单是“糖尿病康复大联盟”这个模式主题的确定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3、巧用名人、用透名人

一样用名人,苗祖唐方把名人变成患者身边共唠家常的大哥大姐。一改以往医药广告

明星运用的误区,决不再是拿着药盒简单吆喝。苗祖唐方顺应了世界传播业发展趋势,盯住产品核心,发掘其产品内在的深刻文化内涵,并与名人自身的文化底蕴产生共振,名人在新广告传播形势下做到了巧用、实用相结合。

事实也证明,这种全新的名人广告模式在市场上取得了巨大成功。苗祖唐方所邀请的著

名歌唱家王洁实、谢莉斯能够在会场倾情演唱,谢芳可以结合自身经历动情哭泣,杨少华、朱明瑛可以在启动仪式现场激情宣誓,名人们的浓浓爱心深深感染了所有糖尿病患者,名人的带动效应发挥到了极致。

为何把名人再次请到了演播室?广告拼的是情感和理智的完美结合,要让受众感其事、信其实,最后才能购其物。受众的热血既然已经点燃,就决不能只维持一分钟,理性的阐述、科学的支撑才能最终答疑解惑,促成购买。

中篇:探索盲区、凸显特质,赢得信服度

1、去粗取精、大浪淘金

实现卖点突围,构筑营销壁垒,正是通过与患者深入交流的方式,狼族最终总结出了糖尿病患者心理需求的三大层次:一是彻底治愈糖尿病的需求;二是停药的需求;三是不出现并发症的需求。

根据这三个需求层次,一个又一个即可信又有力度的产品信息浮出水面继而出现在受众面前:固糖理论、金鳝鱼的金鳝素、糖黄金、DPP因子、CPP因子、世界糖尿病医学会、瑞士生物科学院、抗击糖尿病消除并发症。

2、降糖到固糖的惊天逆转

之前的广告还停留在单纯强调降糖效果上,对疾病的认知程度不是很深,再怎么玄妙、炒作仍跳不出降糖的局限,所以消费者早已经麻木。要在作用机理上区分于其他

竞品,就必须高人一筹!

苗祖唐方广告就进行了一次大逆转,“不但能有效修复胰岛素基因、胰岛素受体基因、葡萄糖激酶基础,而且能有效修复人体细胞内的线粒体基因!快速降糖,全面固糖,消除并发症。”

苗祖唐方固糖固得有道理、有依据,而且传达的是“只要固糖、降糖就会轻而易举”,踩着别人的肩膀更进一步,这正是苗祖唐方的过人之处!

3、向“鳝鱼”要卖点

当市场上的其他广告还沉迷于生搬硬造各种因子的时候,苗祖唐方转而挖掘自身的组方特质,向真实要卖点!

苗祖唐方中与众不同的药材就是鳝鱼,而且还是主药,所以要想完善苗祖唐方的固糖理论,就必须还要从苗家金鳝鱼身上挖掘潜力。为了神秘化在云贵高原苗族的聚居地生长的“金鳝”,把它的生长地点具体到了格凸河垯拉玛支流,并把它提取的金鳝素定位于1克金鳝素相当于80个单位的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的“糖黄金”。

可以说,苗祖唐方的广告策略最突出的特质就在于“鳝鱼”的深入挖掘,当患者拿到产品说明书时一对照,果然有国家批准的鳝鱼入药,购买疑虑当时就会烟消云散。

下篇:演绎危害、诠释苦难,提高共鸣度

1、用真实再现危害

当众多糖尿病广告还在泛泛而谈“糖尿病每年发病多少人、我国糖尿病患者日渐增多”的时候,他们正在犯一个致命错误:以上信息因为跟患者本人没有太大关系,所谓“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不用说产生共鸣,甚至连看都不看就换台了。

真实就是力量,苗祖唐方用的影视表现手法正是基于还原生活本色、再现疾病危害的创作原则,大胆纪录濒临死亡的真实影像,用真实诉说、用真实震撼,真实到广告片中患者的每一个表情,这样的广告震撼力试问谁会怀疑它的可信度?广告片的共鸣度就是在这个基础上产生的。

2、大强可有可无吗?

为什么在强大的名人阵容背后,苗祖唐方又杀进大山深处找到了大强母子俩?这是不是有点画蛇添足呢?

大强绝非狗尾续貂之作,而是画龙点睛之笔!

原 因有二:一是名人毕竟离消费者本身太远,说得再感人总给人以做秀之嫌;二是消费者心理决定,希望看到不如自己的人的悲惨境遇到底会怎样,那么本广告给出了 一个底线:一对相依为命的母子都是糖尿病患者,穷山村、破土房、大铁锅都明明白白告诉人们,他们已经没有什么出路,卖血换命顺理成章。在主人公命运惨得不 能再惨的危情时刻,苗祖唐方及时出现,雪中送炭,所以才有了母子演播室现场哭戏的感人场面,当受众看到这里时,心中所有的疑虑全部消失,整部片子解决了产 品好不好、有没有人在用、哪些人在用、用了之后效果怎么样等等一系列问题,促成购买自然而然。

综 上,一部好的广告片、一种卖货的广告策略,来源于细节的做足:权威到极致、名人巧用用透、机理支撑要坚实要进一步、患者真实落地等等,做足了细节、突破了 传统,才能创造出关注度、信服度、产生共鸣感,才会最终形成促销。苗祖唐方看到了这些,并且坚定地执行,所以才成就了糖尿病新霸主的地位。

.........

总结:就算这是真有疗效的药,见识这种宣传手段后,你敢吃吗?

http://www.cyberlifespace.org/index.php?p=14&a=view&r=90


https://m.sciencenet.cn/blog-461456-408465.html

上一篇:进化算法对人的性格的启发
下一篇:不提倡公民个性化发展的国家是没有前途的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9 18:0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