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码农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eawan //敲键读书打酱油;

博文

【笔记】微革命

已有 2731 次阅读 2011-6-18 08:55 |个人分类:群体智慧|系统分类:科研笔记|关键词:学者| 微博

微博被称之为“微革命”,其看似简单的技术,蕴含着革命性的力量

2009年5月1日出版的《时代》杂志指出,微博的诞生“与莫尔斯电码、电话、电视和个人电脑的发明一样重要”。
(Ashton Kutcher.The Twitter Guys.Time[J].2009(5))

这是一种“无组织的组织力量”,是一个“人人时代”。
【聚集一群人并使之行动原本对资源有极高的要求,使得全世界范围内的群体努力都被置于一种制度的垄断之下。今天,全球分享与合作的工具终于交到了个体公民的手。】
([美]克莱·舍基.未来是湿的(Here Comes Everybody).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微博的特点之一是【破碎化传播】(朱海松.网络的破碎化传播:传播的不确定性与复杂适应性.中国市场出版社,2010)。
破碎化,其一就是信息的破碎。由于微博140个字长的限制,信息往往是简明、破碎的。

微博的另一个特点是【嵌套式传播】(张佰明. 嵌套性:网络微博发展的根本逻辑[J]. 国际新闻界. 2010(6): 81-85.)
嵌套,例如相互关注的人,各有关注和粉丝,并且也个属于多个圈子等。这样就构成一个复杂网络。

微博的传播可以几何级数的形式扩散

微博使得任何类型的人均可以非常低的门槛组成圈子。任何领域均将产生“意见领袖”,而这个意见领袖的意见,却可以涉及任何其他的领域。因此,从语义或“意见”范畴来说,也是一个复杂网络。

==============

挑战:
微博信息的搜索。
信息本身的破碎,带来一个问题就是:整合与关联。
复杂网络的分析与度量。


https://m.sciencenet.cn/blog-461456-456557.html

上一篇:点名:大漠孤魂的朋友的故事
下一篇:想当一只蚂蚁

1 langmalee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15: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