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码农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eawan //敲键读书打酱油;

博文

关于以学生的“团队协作”形式实施教学过程的困难的一点思考

已有 3430 次阅读 2012-10-23 22:50 |个人分类:教学|系统分类:教学心得|关键词:学者| display, address

“团队协作”形式的学习过程,在诸多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优势,例如激发主动精神,培养协作能力等等,不赘述。

现在的问题是,一般说来,很难在学生中组织合乎教学目标的团队;
而良好的团队组织模式,应该解决下列问题:

1. 教学中的“团队”,应该是涉及所有学生的,而不是少数优秀学生的“代表”。
2. 不积极的学生隐藏在团队中,基本上靠抄袭蒙混过关。
3. 避免少数不合群的学生,或者自以为“优秀”的学生的孤军奋战。
4. (其它呢??)

下面是关于这个问题的思考:

首先,“团队协作”是生物的群体活动形式,我们可以从生物意义和进化意义方面思考。

1. 生物并不是天生必须“结伙”的;越是高级的生物,其个体独立性也越强,例如狮子和蚂蚁比较。
因此人的“团队”组织困难问题不是一个容易解决的问题。

2. 生物什么时候才会积极主动的“协作”呢?当个体不能应对外界的压力的时候。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如果希望学生能积极参与集体(“组团”),其学习压力必须超过个人所能应对的程度。

3. 如何避免“懒人”的投机取巧?
从生物意义上来说,“懒人”可能是难以彻底消除的。例如,酵母菌的群落里面就大约有10%的不参与“劳动”而直接享受其他个体的成果。或许“懒人”的存在本身就是一个进化的必须?
但为了尽可能多的达到公平的教育和教育的目的,懒人的比例又如何才能有效的降低呢?

4. 如何避免团队中的“贫富分化”?
团队的“贫富分化”,指的是其中不同的个体在团队中的任务的不同,导致各人学习的成效不一,从而违背了公平教育的原则(起码家长们是不乐于看到自己的孩子在团队中是个最不起眼的“秘书”类人物)。
这个问题,可能需要考虑教学内容的设计。
(例如,像《软件工程》这样的课程,如果团队里面有人专负责测试,有人专负责编码,那么这两个人的能力培养就有差别了)

5. 如何激发所有团队成员的积极性?
生物群落中的个体,一般来说有着相对平均的积极性(猜测)。
人的团队复杂的多。除了管理学的考虑外,还有那些动因可以激发成员的积极性??
。。

6. 可能“各尽所能”吗?
各尽所能,就是说,承认个体的差异性,同时能够发挥所有个体的特长,为整个团队的效益作出最优化的贡献。
各尽所能,可能同时意味着“大一统”的教学目的的败坏。




https://m.sciencenet.cn/blog-461456-625532.html

上一篇:『国学』是值得大力“弘扬”的先进文化吗?
下一篇:以『阴谋论』分析一切

2 张红光 杨正瓴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9 16:4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