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唯真 做人至诚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ya 关注人口学科发展,探讨GIS技术问题,进行科学数据整合。wya486@163.com

博文

“人口普查”与“户口整顿”:搭车收费不可为,前后矛盾要避免

已有 5394 次阅读 2010-8-19 18:15 |个人分类:社会观察|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北京, 人口普查, 户口整顿, 行政处罚, 暂住证

近期以来,满眼都是搞好人口普查从户口整顿开始的绿色横幅,一是感觉我国宣传力量的伟大,不知投入了多少人力物力来打造这个强大效果;二是感谢政府将传统的红幅标语换成了绿色,养眼多了;三是也感到些许的恐惧。因为整顿一词历来比较严肃,往往和打击治理等词汇连用,容易让人联想处罚、罚款等不好的层面,这与人口普查所倡导的人人参与原则和需要群众积极协助的和谐氛围有些不符,建议有关部门是否可以换一个比较和缓一点的说法。

 

此外,有一些个人观点共同探讨:

 

1、调查人群范围重复,程序合法性有待确认

从人口统计资料的收集角度讲,分为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全面调查分为户籍管理登记和人口普查。非全面调查又分为抽样调查、重点调查、专题调查、访谈调查等。可见在统计概念上,二者调查范围是一致的,特别是这次人口整顿,不仅包括了户籍人口,而且包括外来流动人口和外国人等,与人口普查调查的人群基本一致,规模上相当于进行了两次人口普查

此外,户口整顿需要核查居民证件,登记工作单位等更为隐私的数据,其工作量和保密要求并不比人口普查低。不知这次入户调查是否有正式民警全程跟随并保存数据资料?如果没有,那么这种本应由执法部门履行的公务换由人口普查员进行,不是是否有违背行政许可法之嫌?

 

2、户口整顿目的不清,概念混淆

公告称:户口整顿和摸底的目的是摸清人口普查对象底数,纠正户口登记项目差错,解决户口登记中存在的问题,为普查登记、人口管理提供基础信息。

人口普查本来就是要摸清人口底数,难道还需要在它之前先摸一遍?有报道称:进行户口整顿是用来合理划分普查小区的,由于户口登记不准,本来5000人的小区突然住了10000人,造成普查员工作量大,任务难以完成。不知还有哪个国家用过这样的办法来调整普查小区?试问,要是户口整顿中也出现这种情况,普查员就能按时完成工作了?当然也许是因为30天比10天多三倍,时间宽限了吧。

户籍登记不准的根本原因在于与群众生活和福利距离较远,除非行政部门要求,没有人愿意主动更新数据或出示这些证件。此外,各种各样的附加利益和政策也导致了户籍登记的失实。虽然这次更新一次,根源不除,数据很快就又变化了。有报道称“仅最近三年,北京警方至少推行了三次全市规模的社区民警入户大走访行动,片警挨门挨户查防流动人口。”,这次整顿不过成了“第四次”而已。与美国人口普查相比,我国人口普查项目中多了“姓名”一项。如果结合户口整顿的数据,则完全可以定位到每个人的基本情况。

“纠正户口登记项目差错,解决户口登记中存在的问题”是户口登记日常业务工作,应该在派出所里进行,根本与人口普查无关。户籍管理是人口登记制度,人口普查是统计制度,执行机构、要求和目的不同,二者不可混淆。

 

3、入户登记应有规矩。

住宅是公民的私有住所,不应该是任何政府部门或个人以任何管理名义任何时间想进就进的。目前,有入户登记需求的部门已不止公安一家。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也在搞“全员人口个案数据库”建设(http://www1.www.gov.cn/gzdt//2010-07/19/content_1658192.htm),登记项目种类繁多,不仅包括抽取姓名、性别、现居住地代码、户籍地代码、公民身份号码、出生日期、户口性质,还有妊娠史、家庭子女情况、避孕史、生殖健康情况等信息,不知这些数据的采集、更新是否也会采用入户的形式?(http://www.xinhuanet.com/chinanews/2010-04/30/content_19665657.htm)其他如卫生部门的健康档案(http://zhengwu.beijing.gov.cn/zwzt/jmjkda/wtydc/t933697.htm)等待众多的入户登记行为是否会令群众不厌其烦呢?

对于人口普查工作中的公民权利也应该予以明确。比如公民要求在家门外进行是否可以?那么普查员就应携带桌凳,晚上多备照明用具,如遇平房和阴雨天还要配备遮阳避雨用具!另外,如遇公民工作、就餐或者身体不适是否可以多次改期呢?种种涉及个人权利和便利的要求是否都考虑到?而不是一味以部门和政府名义,仅含糊要求公民尽义务配合“每个公民有义务支持和配合户口整顿和摸底工作,如实向普查人员提供家庭及个人的有关情况。”义务和权利应该对等,对国家而言,则应该更多考虑公民权利,彻底从管理型转变为服务型政府。

 

4、公告、法规相互矛盾

《关于在人口普查正式登记前开展户口整顿和摸底工作的公告》称“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和《全国人口普查条例》有关规定,各级人口普查机构和工作人员对公民提供的家庭及个人信息予以保密,绝不对外提供、泄露,并且不能据此对公民进行行政处罚。”

而前面有“暂住人口未申报暂住登记、申领《暂住证》的,应到暂住地派出所申报暂住登记、申领《暂住证》;......”。根据《北京市外地来京人员户籍管理规定》,“外地来京人员到达本市后,必须在3日内按下列规定申报暂住登记。其中,年满16周岁,在本市暂住时间拟超过1个月的或者拟在本市从事务工、经商等活动的外地来京人员,应当在办理暂住登记的同时申领《暂住证》。......”,如果"逾期不办理《暂住证》或者暂住期满未按规定办理延期手续的,责令补办,并处以5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限期离京。......单位或者个人容留无《暂住证》的外地来京务工经商人员居住的,责令改正,并按每留住1人处以100元以下的罚款;......"http://ldjy.beijing.cn/bjzzz/

不知这次整顿出的外来人口是否需要接受这些处罚?如可以不用接受处罚,是否已有正式公布的法规给予这些人“大赦”?否则政府就难逃“有法不依”之嫌!

此外,办理暂住证的手续也不简便,需要:居民身份证或者原籍乡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公安机关出具的身份证明;房东的户口簿或身份证(复印件即可),证件地址与暂住人口实际居住地址不一致的,房东应注明办证人实际居住的详细地址;本人近期一寸正面免冠照片3张;工本费5元;随身携带;一年有效,过期重办。除此之外,还要检查“出租房屋的单位和个人办理《房屋租赁安全合格证》情况、对房客的登记情况以及同所在地派出所签订《治安责任保证书》等情况。”试问,在房东可能面临检查和处罚的前提下,有多少愿意配合租房者办理这些手续?在“10城市全面废止暂住证,北京2010年起逐步实行”(http://news.xinhuanet.com/house/2010-01/07/content_12768390.htm)的背景下,这里强调办理“暂住证”是否在释放背道而行的不同信号?

为了方便管理,给外来的中国公民附加如此繁杂的手续,到底带来了多少管理便利和社会福利?政府非常有必要公开其中的成本效益分析结果!

法制社会需要的是健全的制度,不是临时的规定或个别人的指令。在公务员福利如此之好和行政成本如此之高的前提下,还有什么理由不把一件份内工作考虑周全呢?

 

5、“超生”在人口普查年份已无优势可言,群众大可随时想生就生

根据《关于做好人口普查登记防止漏报瞒报的通知》,“对在人口普查登记过程中如实申报的政策外生育的人员,可按本省(区、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规定的较低标准征收社会抚养费 ”。如果您在本地有较好人脉关系,已经不必为了免交社会抚养费而等普查年份再上户口,关系好的话平时就可以拿到“较低标准”缴费入户。人口普查对“超生”优惠的时代似乎已经过去。

 

6、处罚措施不明确,效力不清

我国规定“人口普查对象拒绝提供人口普查所需的资料,或者提供不真实、不完整的人口普查资料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责令改正,予以批评教育。”好像是老师批评学生一样,有多少威慑力不太好说。

美国明确规定“任何年满18周岁的美国公民,当其接受美国商务部或其下属机构工作人员的提问时,如果拒绝回答或有意疏忽在其所知范围之内的、在任何时间提交给他的有关人口普查或任何调查的任何问题,包括关于其本人、家庭或亲属的问题或者关于其本人或家庭成员所拥有的农场的问题,他将被处以100美元以下的罚款。”

 

7、人口基础数据的使用需要规范

人口个案数据作为最基础的社会经济数据,作用的确极为重要。政府管理、科学研究和商务活动均需要精细、准确的人口参数。因此,人口个案数据库也成为各个部门争相抢夺的目标。有了完整、准确、适时的人口数据库,就会带来部门影响力和课题、项目经费。目前,大型的人口个案库包括公安部的“公民身份证信息库”(查询收费)、人口计生委的“全员人口个案库”、民政的婚姻库、卫生的医疗库等,以及大型抽样调查形成的数据资料库。众多部门分别掌握了部分人口登记信息,但共享程度普遍不高。某些人士通过种种途径可以对这些数据进行汇总和分析,得出对自己仕途有价值的结论,而绝大多数普通研究者可能无法企及,造成隐性的数据不公平和研究阻力。

 

在科技和管理方式日益现代化的今天,有一些更高效、低价的数据采集方式应该被研究和使用,而不仅仅钟情于搞大运动、大项目、大投入来进行人口数据收集、更新。如果能在国家层面通过制度改革,充分交流和共享信息,应该可以掌握全国90%以上人口的及时信息。当然这样做的前提首先是要放弃一些部门利益。其实,对于我们这个公有制的社会主义国家来说,根本就不应该存在所谓的“部门利益”!

 
 


https://m.sciencenet.cn/blog-461711-354511.html

上一篇:是真的吗??据说https://www.google.com 能打开,但不能搜索
下一篇:会议通知:8月24日将召开气候变化与人口发展学术交流会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18:0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