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ixuan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aixuan

博文

梦回桂林

已有 3699 次阅读 2011-8-29 15:27 |系统分类:生活其它|关键词:学者| 桂林

桂林,也许就是旅游的一个代名词,它是很多人心中的“远方”。而对我而言,由于我的祖母是桂林人,它却是我的一个故乡。因此,这次我是“回到”桂林的。

下车时已是正午,搭上去阳朔的班车,一路上景色倒也平平。阳朔是一个标准的旅游城市,县城里四处是旅馆、旅行社,还有背着大包穿梭的老外。我花了一会儿找了个很破(真的很破,我严重怀疑它是违章建筑)的小旅馆歇下了。在这37的时候,旅馆还没有空调,老板居然说静一会就好了,以至于我以为他是在说风凉话替我降温!

卸下行李后随便在旅馆的附近找了家餐馆吃桂林米粉。据传正宗的桂林米粉是马肉做的,而且应该是干拌的。等老板把米粉端来的时候发现果然此言不虚。马肉的味道和牛肉有点像,只是略带点骚味,干拌的面在这炎热的天气里并不爽口,至少我是买了一瓶矿泉水才把它吃完的,但米粉的分量确实够足,4元的米粉把我撑的够呛。吃过中饭觉得外面实在太热,于是回旅馆睡了个午觉,下午乘车前往兴坪。

从阳朔到兴坪大约需要1小时,一路上风景还行,是典型的喀斯特风貌:山峰奇兀,山水清澈,既不失大家闺秀之大气天成,又不失小家碧玉之温婉秀丽。兴坪下车时已是下午4点,小镇人很少,有时走了半分钟都难以看到一个游人,墙上的石灰多已剥落,屋门紧闭着,上面的是老式的挂锁,多少都有点锈迹了。顺着窗户向屋内望去,里面还是住着人的,只是屋梁上已有些许的蜘蛛网,暗示这个镇子已经是老年人的天下了。日影西斜,散落在古镇的青石板上,和着新撒的纸钱与鞭炮屑,让人不禁想到小倩。

小镇的尽头是兴坪码头,这里也变得热闹起来。四处都是兜售旅游纪念品和拉你漂流的商人,再就是一车一车刚下了船便直奔旅游停车场的团体游客们,小镇在他们那沦为了一个过道,这也许就是兴坪的古镇显得如此衰落的原因了。漂流的价格还是可以接受的,但我是一个人去的,找不到一起的人,而显得格外不划算。因为人少,这里的餐馆老板也闲着,我走进一家餐馆的时候老板正在做十字绣,我的到来似乎让她很高兴,很热情的招待了我,还和我聊了很多他们对当地旅游的看法。菜价不算贵,分量也是一样的大,所以总的来说让人感觉还是蛮值的。

吃过晚饭时已是五点三十,刚才拉我漂流的老板也没打电话过来,看样子是没找到拼船的。于是只好按老板的建议,徒步到20元人民币取景处。兴坪的确是漓江精华中的精华,而黄昏时分又是一天的精华,这个时候的漓江其景如诗亦如画。大美之景总是难以表述的,幸好我不是专业作家,于是就少了许多压力,干脆贴上几张照片大家自己品鉴(夕阳下的漓江)。

当暮色降临时我搭上了回阳朔的班车。西街永远是逛阳朔的旅行者逃不掉的一处地方,但说实话,我以为西街并无多少独特之处,一样的喧闹,一样的酒吧,一样的工艺品,一样的熙熙攘攘的人流。若要一定找点什么特色,那便是滨江路上《印象 刘三姐》演出时留下的灯光。走出西街,回到旅馆,已是子夜时分,但耳边依然留存的是西街的rap……

太阳再次升起时,西街又回复了宁静,但我的重点已不再是西街。阳朔的“十里画廊”并不长,也许真的只有5公里,再加上一路上和老外飙车,所以不一会就到了终点:月亮山。在此我发现逃票这玩意原来也不是炎黄子孙的专利——那群老外逃票逃的居然比我还淡定!他们直接骑进月亮山公园,拍照,走人,那个动作之连贯,手法之熟练,看门的大叔直接傻了眼。我想想“先进”的技术我们还是需要引进的,于是跟上了下一队老外,熟练的进门、拍照、走人……

出了月亮山,按地图的指示去遇龙河,没想到手绘地图究竟是不靠谱的,走着走着便发现不知所踪,于是便跟着感觉走了起来,好在一路上风景还算不错。走山路时常就是有中“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奇遇,正当我不知所处时,一条静静河水躺在了我的面前。有人把遇龙河形容为天帝的小小女儿,不错的,遇龙河却有那一份迷人的静谧。她不像漓江那样端庄秀丽,她是一份略带娇羞的风情,是一种不加粉黛的惊艳。我也确实是愣住了,但并非是为山水陶醉,而是我发现路其实在河的另一岸。而此时一在旁边种菜的老妇似乎发现了“商机”,赶紧上来搭讪“我送你过去,10块钱!”我看着她笑了笑“5块!”,我原以为她不会干,没想到她一犹豫,还真答应了,看样子广西一代的生活水平确实不高,不过也正好给了我一个竹筏漂流的体验,想想才5元钱,总不禁偷着乐了起来。

过了河就是公路了,一路无话,中午回到旅馆,又小睡一会,下午去了个留公村,这村子还保留着不少明清时代的房屋,但相似的风景看多了也就疲倦了。晚上回旅馆收拾了一下行李,便早早的睡了。

第二天搭车到了桂林,然后直奔花桥(七星公园),主要是花桥曾是我祖母出生的地方。但说实话此处已无任何特色,一个纯粹的市民公园而已,门票还奇贵。离开七星公园时已是正午,购买点纪念品也便离开了桂林。

离开桂林的那一天正好是七夕。又一个孤独的七夕,虽然火车上已无立足之地,但窗外高悬的明月,总给人带来淡淡的寂寥。我站在拥挤的列车过道上,写着无人会在意的祝福,看着桂林的远去。如果说我是带着一份对祖母的祭奠来到桂林的,那么我的梦回桂林之旅就结束了。它更像是一段儿时的梦想,一段对儿时生活的怀恋。但孩提时代终究无法回去,生活将继续,孤独的旅途也将继续。下一站应该是昆明,但昆明并不是我的故乡,它只是远方,一个无法停歇的远方。



https://m.sciencenet.cn/blog-465680-480786.html

上一篇:润之的长沙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21:0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