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传播与数字媒体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rongting

博文

科技传播,超乎想象,谁来主沉浮?

已有 3131 次阅读 2011-4-10 10:09 |系统分类:科普集锦|关键词:学者| 中国, 科学家, 国家地理, 工作者, 科技传播

“科技传播 超乎想象”这是凤凰卫视2011年推出的新档节目《科技无限》,栏目主持郑浩在推介词。(《科技无限》的特色就是通过凤凰卫视买的一些国家地理杂志的片断,来向观众来介绍一些大家比较关心的科技上的问题,它上通天文下述地理,以丰富的画面、生动的语言带领普通观众,实现用双眼探知未知领域的梦想。)得知凤凰卫视开设这样的频道,心里还是产生了共鸣,至少凤凰卫视也开始将“科技传播”作为一种稀缺资源开始向它的受众开展传播;对于从事“科技传播”研究人员来讲,这是一种非常亲切的词语,也是一种颇受鼓舞的迹象。我喜欢看国家地理频道和探索频道的节目,而国家地理频道和探索频道给我们的震撼,往往是超乎想象的,我们获得的不仅是知识,我们获得的是无限的享受,无限的体验。
 
中国第八次公民科学素质调查显示,到2010年我国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为3.27%。这个数字意味着,每100人中仅有3人具备基本公民科学素质。也就是说,公民对科学的理解、公民的科技信息来源以及公民对科学技术的态度在调查中均须过关,这样的比例还是很低的。媒体和科研工作者在科技传播上都是大有可为的。
 
中央电视台的“记录”频道,“科教”频道其实是很好的科技传播渠道,可惜的是,这些频道是收费的。这很让人费解,那些娱乐频道收费是可以理解的,中央电视台理应承担起公共频道的职能,应该真正承担起公众教育的职能。“而地方台的科教频道,原创能力非常弱,可看性也差”。我的设想是,国内有关科教类的频道应该免费的。
 
对于学术圈来讲,许多科研工作者“不仅自己不积极做科普,对于科学传播的态度也不积极”。我国很多老科学家热衷于科普,在2006年中长期科技发展纲要的“科普专题”专家咨询时,听到像席宗泽、朱清时等院士对科普的发言,可以感受到他们对科普的热爱和支持,但是,这是很多现在的科研人员所欠缺的。
 
而且,现在社会上,包括在学术界,还有认识上的误区,“瞧不起科普,认为科研人员从事科普‘没出息’,搞不了科研的人才搞科普”。这是一个价值判断的问题。
 
“科普是关系我们民族未来的一件大事,搞科普很难出名,很难获利,但对社会的贡献却很大”。我们青年的科学家须要承担科普的社会责任。
 
 
 


https://m.sciencenet.cn/blog-4701-431460.html

上一篇:《营运数字媒体》
下一篇:科学普及,能否走向手机终端?

4 罗汉江 刘洋 黄晓磊 王水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6 10:3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