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室望远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lrseer 乱涂乱画,不正不经

博文

从科学的角度看魔法世界

已有 5541 次阅读 2010-1-9 20:59 |个人分类:半哲学思考|系统分类:人文社科|关键词:学者| 世界观, 虚拟空间, 有趣的故事, 魔法

    一方面,越先进的技术,看起来越像魔法;另一方面,再离谱的魔法,也可以嵌入到虚拟空间(赛博空间,Cyberspace)去解释。魔法世界与现实世界的根本区别在哪里?与技术相比较而言,魔法为何在文艺作品中长盛不衰?

    笔者认为,幻想类作品对故事环境的设定(即“世界观”)与现实世界的符合,可分为以下几个层次:

    1,逻辑自洽。这是读者认知作品的底线。如果一加二等于三,并且加法可交换,则二加一必须等于三。用术语表达,就是“图表交换”。一般来说,所用的逻辑与现实逻辑是一样的[注一]。如果按照罗素、怀特海《数学原理》的论述,单凭逻辑可以建立算术系统,那么一加一也必须等于二。许多幻想作品将背景设定在“异世界”,虽然不满足现实的物理规律,但一块钱加两块钱还是等于三块钱的——任何魔法作品都满足这一条。

    2,物理规范。异世界中奇特的物理规律也许能产生有趣的故事,但也挑战着读者的理解力。一般来说,所用的物理规律都从现实的版本中派生而出。神秘如魔法师,也要靠双脚行走于大地之上。根据作品对现实物理规律的扭曲程度,又分为几个子层次:
     (1)改写基本守恒律与热力学定律。对魔法的描述多数违反基本定律。许多能量和物质凭空出现或消失,有时作者解释为连接了一个神秘的平行空间,但这样严谨的解释实在少见。
     (2)改写引力方程等次级基本定律[注二]。一些科幻小说所用的引力场,其方程有不同于2的指数,而浮空的物质广泛分布于魔法世界,科幻场景中也常有出现[注三]
     (3)虚构不能存在的物质。通过某些神奇的物质,人物角色获得超常的能力。例如魔杖、魔药,又如变形金刚的能量块,各种使昆虫瞬间增大的射线(质量也倍增)等等。这些例子以隐蔽的方式违反了基本定律。
     (4)夸大某种效应。量子力学之难懂,使有些作者热衷于将微观现象宏观化,例如物体或人在时空中的穿越。“蝴蝶效应”也是流行的题材,作者的灵感来源于气象学家洛伦兹一句著名的比喻[注四]。这一类作品服从物理定律,只是发生的概率非常之小。一些魔幻作品的作者使用这类手法使魔法情节沾上“科学”色彩。

    3,宏观平衡。即使照搬物理定律,作者仍然有办法让故事环境与现实世界大相径庭。这类特质涉及故事的细节,其技巧较为微妙,类似于作假帐。例如某中世纪水平的王国年年发动战争,年年死伤十万,而中世纪生产力和运输力根本不允许如此事件的发生。故事总要激烈、精彩、跌宕起伏,这使得许多作者偷偷调高故事环境的能量水平,从而促使大事件高潮迭起,大人物灿若星河。凡试图刻画宏观社会事件的幻想小说,都或多或少地破坏了宏观平衡;作者操纵情节的时候,倾向于使用这一技巧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大多数魔法作品,都有一个孤独而强力的反派,可是他/她的力量来源往往神秘不堪,这就是作者向环境中注入过能量的痕迹。另一方面来说,这是“精英历史观”在文艺作品中的投射。

    魔法世界的创造者们采取以上种种手段来扭曲现实,构造各自理想中的故事环境,其行为特点,就是使故事主人公获得超常的力量。若论心理根源,可以说作者意识中、潜意识中欲求而不得的事物,主人公统统得到了。通过在近似现实的场景中放置自身的投射物——主人公,并给予其最大的满足,作者和读者的思维得到刺激的舒展,心灵得到抚慰,从现实中带来的烦扰得到中和,于是虽无证据,也倾向于相信故事所讲的确是真话。也许,幻想传统与宗教传统一样,都源自于人类对自身地位深刻的不满足。


---------------------------------
[注一]图表交换并不能蕴含现实逻辑。事实上,任何一个形式系统都满足图表交换的条件。
[注二]近来有人试图论证热力学定律蕴含万有引力,并且能得出平方反比律。在此说未获证明之前,将万有引力归为次级基本定律。
[注三]如电影《阿凡达(Avatar)》。但电影中并未直接说明浮空体的受力情况,所以此处仅针对“浮空体”引用之。
[注四]“巴西一只蝴蝶扇动翅膀,可能在得克萨斯州掀起一场龙卷风”。


https://m.sciencenet.cn/blog-47397-285716.html

上一篇:戏说两行根数及其八卦
下一篇:好文章无处不在:一个简单的非正规范例

2 杨华磊 吴吉良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5 15: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