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冰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eiyizhai

博文

朱冰:《“纹样”一词由来考》之二(待发表)

已有 2540 次阅读 2013-12-28 00:13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关键词:学者

贴出2007年的《“纹样”一词由来考》一文并拟继续撰写“之二”,是因为又发现了新的材料。

新发现的材料不影响上文的结论,相反是对上文及陈传坤先生《曹雪芹书箱问题考两则》一文结论的补强。就“纹样”一词的争论本身而言,陈传坤先生的发现已经可以定论,但新发现的材料带来的思考还是值得写的,包括e_考据方法对传统文史研究手段的巨大革命性意义。

感谢新竹清华大学黄一农教授首创的e_考据理论和方法,并多次不辞辛苦的讲解和普及。黄教授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好事。我个人学习和聆听黄教授的《红学与清史的对话》系列讲座的体会是:如果说以往多数成功的考据研究案例是在某一个点上打一个结的话,则黄教授的研究是织了一张网。

感谢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图书馆孙显斌馆长的热心帮助和讲解,使我逐步掌握了古籍数据库的具体使用方法,孙馆长并为我介绍好的古籍网站,使得已经退休没有科研经费,经常站在一些十分雄伟壮观但收费水平却令人咋舌的数据库门前徒唤奈何的我,得以进入并尝试使用一些数据库,尽管只是开始,但对于我的工作意义非凡。我贴出2007年的上文,也是为了证明,那时靠手工翻检,企图在浩如烟海的古籍中盲人摸象大海捞针式的查找一两个相对生僻词汇的使用情况这样的资料,多么辛苦而且效率低下、同时也很难避免眼界狭窄。

感谢e_考据时代的到来。本人资质愚钝,在e_考据的时代起步晚、进步慢,但我相信只要肯努力,总会有收获。

感谢雕龙网负责人,您们的网站服务好,收费合理,个人用户用得起。你们也在做一件功德无量的好事。

感谢科学网博客负责人,谢谢您们热心帮助找回我的科学网博客密码。祝科学网博客繁荣兴旺。





https://m.sciencenet.cn/blog-474677-753534.html

上一篇:朱冰:《“纹样”一词由来考》
下一篇:只要在读就好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04:1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