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高明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蒋高明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从事植物生态学研究

博文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现代生态农业是环保型与健康型农业(连载之四)

已有 448 次阅读 2024-6-9 20:23 |个人分类:生态科普|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现代生态农业是环保型与健康型农业(连载之四)

蒋高明

现代农业严重依赖人工合成化学物质,生物技术应用依然化石资源利用基础上做文章,不能从根本上减少污染。农业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决定其稳定性,其中劳动力去向非常关键。如用除草剂替代人工锄草,其后果就是促进杂草进化为消灭杂草,就需要喷洒更多更毒的除草剂,作物质量就会受到影响;抗除草剂转基因作物,虽然不受除草剂影响,但喷洒除草剂数量和剂量增加,最终导致超级杂草出现,除草剂也会进入食物链。使用大量农药不仅灭杀了害虫,还会误杀益鸟益虫更严重的是,害虫也对农药产生抗性。大量化学物质污染人类食物链,食品中抗生素、重金属、激素含量升高,消费者为此付出沉重的健康代价。我国人多地少,有悠久的农业历史,适合发展生态农业。在环境保护与健康保护方面,生态农业具有如下优点:

第一,化肥用量大幅度减少。生态农业可以用少量的化肥,但化肥利用效率高、用量少,基本不造成环境污染。生态农业强调元素循环,仅将被城市消费者带走的营养通过有机肥、绿肥或生物菌肥的方式补充。发展生态农业,化肥用量在现有基础上可减少90%但不影响产量;发展严格的有机农业,产量能够维持甚至超过单一化农业[41]

第二,农药用量大大减少甚至完全不用。农田中主要害虫和杂草都是自然界正常的物种,能够用物理方法控制害虫,尽量不用化学办法;能够恢复生态平衡,对产量不造成明显影响,尽量减少人为干预,这样既节约人工成本,还保护农田生态环境。生态农业对害虫防控以预防为主,强调生态平衡,而不是害虫暴发后靠化学物质灭杀。在生态农业模式下,农药是备用品,仅作为应急品使用研究表明,农药用量可在现有基础上减少70%~80%基本不影响产量[42]

第三,消除农膜污染。在作物生长的前期,使用农膜可提高地表温度、湿度兼有抑制杂草作用,但后期农膜是有害的。农膜造成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二噁英、微塑料[43]与塑化剂[44]污染,其中后两者可以直接进入人类食物链。随着全球变暖,植物生长季节延长,基本不需要使用农膜。生态农业可根据作物生长习性,在不使用农膜的前提下,保证产量与质量双赢,从源头杜绝二恶英等致癌物质向环境释放。

第四,生态农业是耕地固碳型的,可将碳排放逆转为碳吸收。目前44%~57%的温室气体来自现代农业及其相关的工业活动[7],有机肥替代化肥可显著减少温带农田温室气体排放量。研究发现,现代农业模式下,普通农田净释放温室气体以CO2当量计为2.7 t /hm2/a,而生态农业净吸收温室气体以CO2当量计为8.8 t/hm2 /a,两者相加以CO2当量计为 11.5 t /hm2 /a[45]。停止或减少化肥使用,增加耕地有机质,可将温室气体埋藏到地下土壤固碳是生态农业的附属功能。

第五,源头解决人类健康退化问题。由于投入化学物质非常少,且尽量使用可降解生物类农药,再加上自然界自净能力,大量使用有机肥,所产出的农产品基本农药残留,营养成分丰富,口感好,不存在缺素现象[46]。如果农产品检测出多种农药残留,就不能称为生态农业。从源头杜绝有害化学物质如农药、重金属、抗生素等进入食物链,人体免疫力就会提高,重大疾病如癌症、白血病、不育不孕病、儿童性早熟等发生的概率就会大幅度下降。

第六,种养结合、种植多样化、间作套种、立体种植。生态农业肥料来自系统本身,六畜兴旺才能五谷丰登。在少量土地面积上,可以提供大量的食物种类;豆科与禾本科植物间作套种,可以直接利用空气中的氮源。生态农业中,食物多样性高,这是其他农业方式所不能做到的。物种多样性丰富,生态系统就稳定,抗风险能力就高。据估计,在中国一个1 000人左右的村庄,可以提供的食物种类近200种。而美国的集约化农业模式,几百甚至几千平方千米内只能生产一两种食物。该模式无法做到间作套种,也做不到连茬种植。

第七,生态农业单位土地经济效益高。由于采取粗放的化学法种集约化农业虽然产量相对高,但价格便宜,还会因产品滞销造成资源浪费。提高经济效益的办法有两种,一是继续扩大土地规模,使经营者有利可图,但质量会下降;二是提高产品质量,提高价位。生态农业采取的是第二种方式。

第八,发展生态农业可带动农民就业。由于优质优价,食物在优美的生态环境下生产生态农产品对城市人群有很强的吸引力。农业要素容易变成商业要素,包括养殖种植收获加工销售餐饮观光旅游养生养老等。乡村可以就地城镇化,吸引农民或市民就业,因此发展生态农业有可能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https://m.sciencenet.cn/blog-475-1437486.html

上一篇:六不用生态农业又传好消息!大面积种植获成功
下一篇:《生态农田实践与展望》连载之三十三:生态农田病害管理

1 郑永军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8 21:3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