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甘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GumpForrest

博文

饮酒真的能致癌吗? 精选

已有 22830 次阅读 2011-7-12 01:01 |个人分类:憨人的科学|系统分类:科普集锦|关键词:学者| 健康, 癌症, 疾病, 饮酒, DNA修复

饮酒真的能致癌吗?

 

乙醇,作为酒中的主要成分,虽然储存有大量能量(体外很容易燃烧),但对人体来说是却一种没有任何能量价值和营养价值的物质;它既不能组成人体,人体也无法利用(此处说法有误,肝脏还是可以一定程度地利用乙醇的氧化产物-乙酸)。然而,这种无用的东西竟然共同出现在在不同的地域、人种和不同文化中,并且形成一种独特的文化形式-“酒文化”,这绝对不是一种偶然。

酒可是背负着很多恶名滴。过量饮酒会让人失去理智和控制力,做出种种蠢事;饮酒会造成消化道的直接损伤,如胃炎,甚至胃出血;酒会对肝脏造成损伤(临床的同学说,喝醉一次,相当于得了一次甲肝;不一定确切,但是引起肝损伤应该是肯定的),酒精性肝硬化大家应该听说过,还有酒精性心肌炎呢。总之,“过量饮酒伤身”。但是请注意:这里说是“过量”。

最近,张彦斌教授的博客自然》最新:酒可引起癌症和贫血  》介绍了一篇Nature Article,说酒精还可以引起骨髓造血障碍和淋巴细胞性白血病,这似乎给酒又安了一项罪名,那可不是闹着玩滴;最后还号召大家戒酒! 岂不是要让俺放弃可怜的一点小小幸福奢侈,可不利于和谐啊,再说也不利于国家税收嘛。

 

我也东施效颦,来个“谣言”粉碎

 

我们先来简单分析一下这篇Nature article。分析前先交代一些基本知识。

1. 范科尼贫血综合征(Fanconi anaemia)。 这是一种较为罕见的遗传性疾病,发病率大约是35万分之一,但在德系的犹太人和南非的一部分土著却呈现高发,病因是由于负责修复DNA链间交联损伤的基因发生同源性突变(具体的修复机理,张教授是这方面的生化专家,参考他的博文)。人的基因都有两份,很多时候,只有一份发生突变不会出现问题,因为还有另一份代偿,当两份都发生突变时才会表现出症状。这种疾病的主要表现是大部分(~70%)呈现早期发育异常和多种缺陷,90%在出生后不同时期内发生骨髓造血障碍(导致贫血),20%会得癌症(多为急性白血病),一般很少能活过30岁。这个病虽然少见,但在生物医学研究领域却受格外的重视,为什么?因为它为DNA损伤修复、癌症发生等的深入研究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疾病模型。

 

2. 什么是DNA链间交联?

 

DNA是由两条平行的单链像两股绳子一样拧起来(或向扭转的拉链),两条链间靠氢键维持稳定的平行位置关系;在DNA复制或基因转录时,双链需要解开,克服氢键作用力就像打开拉链一样比较容易(当然还需要拓扑异构酶来克服“扭劲”,参见《 癌症中的拓扑异构酶II:失手的魔术师,还是披着羊皮的狼?)。但是,如果不慎把一滴强力胶水滴在拉链上,两条链就被“交联”起来了,麻烦是可想而知的。对于DNA来说,这样的强力“胶水”就是一些化学性质十分活泼、容易和DNA碱基形成化学键的小分子;这些分子至少有两个活性集团,这样才能一端“粘”一个碱基,两条链就被“交联”起来了。

 

DNA链间交联是很难修复的一种损伤,涉及的修复机制也十分复杂,但是不修复显然不行,尤其对于分裂旺盛的细胞,因此,临床上用一些能引起DNA交联损伤的药物来治疗肿瘤,如氮芥、顺铂等。自然界也有些天然的化合物,有一些植物中富含呋喃并香豆素类,其中最为著名的是补骨脂素,它的DNA交联活性需要紫外线激活。一些食物中来源的亚硝酸盐在胃里和胃酸反应形成的亚硝酸;另外,还有一些体内代谢的中间产物,如醛类,在体外也具有DNA交联的作用。像酒精代谢被初步氧化后形成的乙醛,在体外是很强的DNA交联剂;甲醛是实验室常用的交联剂,不仅可以把DNA交联起来,还可以把DNA与蛋白交联起来,因此做染色体免疫共沉淀的分析(ChIP,检测蛋白与DNA相互作用或结合)要用到甲醛。

 

 

我们现在回到那片Nature article 范科尼贫血综合征给我们的认识是:DNA链间交联损伤修复机制很重要,如果这种修复功能缺失会引起严重的后果。可是,这些病人并没有接受化疗药物,并没有吃含补骨脂的植物,也没有喝酒,那他们的DNA链间损伤时从哪儿来的呢?罪魁祸首究竟是谁呢?这也是这篇Article要探讨和要回答的问题。

 

文章提出理论假设,认为这种损伤是来源于内源性的代谢产物,即醛类,首先被考虑的是乙醛,一方面体内有乙醛脱氢酶,很容易进行遗传试验研究,另一方面,可以很容易地通过饮酒进行验证。

 

(体内醛类的代谢酶其实特异性不是很强,比如乙醛脱氢酶也可以催化甲醛脱氢,但是效率要低,在甲醛与乙醛都存在时,酶会优先催化乙醛。临床上治疗甲醇中毒的一个特殊治疗方法就是大量饮酒,以产生的大量乙醛就是要减少让甲醛被变成蚁酸的机会,因为后者会要命或让人失明)。

 

研究应用的主要方法是基因敲除。对于乙醛脱氢酶,研究选用了主要的功能形式乙醛脱氢酶2;而针对DNA链间交联修复基因,主要选用作用最为重要、缺失后表型最为明显的Facd2

 

研究结果基本上印证了论文作者提出的的理论假设。首先,乙醛脱氢酶2本身缺乏小鼠发育和生长都是正常的,Fancd2基因敲除小鼠也基本可以完成早期发育并存活;但是,如果两个基因都同时缺失,小鼠的发育就面临严重困难:在母鼠的乙醛脱氢酶2是正常的情况下,胎鼠还是能顺利捱过宫内发育,但伴有一定程度的畸形;但是如果母鼠的乙醛脱氢酶也是缺陷的,那小鼠就无法存活。

 

动物实验还发现,在单纯DNA交联损伤修复功能缺失的情况下,酒精就成了毒药和致畸因子,这时候有没有乙醛脱氢酶可就大不一样了:如果没有乙醛脱氢酶,那小鼠不仅对酒精致畸性更加敏感(翻倍),骨髓造血功能和快遭到严重破坏,即使在没有饮酒情况下,也会出现20%的发育畸形,以及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小鼠的存活率和存活时间都显著降低。

 

这些结果强烈提示:内源性醛类是构成小鼠DNA链间交联损伤的主要因素;乙醛脱氢酶2参与的催化解毒是第一道屏障,而以FancD2为代表的DNA链间交联修复机制是第二道屏障,也是更为重要的。

 

这个研究结果能不能延伸到人身上?能不能得出饮酒可以致癌或破坏造血功能?显然是不靠谱的,因为我们有那最重要的一道保护屏障-修复系统,它们还是很尽职也很高效滴。但是,对于一些特殊人群,如类似范科尼综合症这样DNA损伤修复存在缺陷的个体,饮酒会是灾难性的,即便是不饮酒,就肠道细菌产生的那点酒精就让他们疲于应付。有朋友可能会问了,那单纯乙醛脱氢酶2基因缺陷的怎么办?其实不用我们关心,这些人群的身体会告诉他们该怎么做:他们对酒精极其敏感,少量饮酒就会带来明显不适,他们对酒会存在天然的排斥

 

其实,只要不是过量饮酒,适量饮酒的好处还是很多的。我这可不是信口胡说,而是有大量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依据滴。

 

适量饮酒可以

1.          降低心脏病风险;

2.          延长寿命

3.          降低中风风险

4.          糖尿病发生风险降低

5.          降低老年痴呆发生率

6.          减少前列腺增生

7.          减少关节炎发病率

8.          降低癌症风险:如肾癌、何杰金氏与非何杰金氏瘤、甲状腺癌。

等等

每条结论背后都有大量的研究数据支撑,有兴趣大家可以去看看:(http://www2.potsdam.edu/hansondj/AlcoholAndHealth.html)

 

  您可能会问:究竟多少算适量?1995年美国DHHS(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和USDA(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联合出台了个指南,主要针对美国人的,我们也可以参考嘛。一天一次饮用: 350ml普通啤酒,147ml 红酒,或44ml烈度酒(美国烈酒一般40度)是比较适合的。

 

    

    

 

 



https://m.sciencenet.cn/blog-475066-463951.html

上一篇:胡说无妨
下一篇:“网瘾基因检查”是骗局

23 刘立 张彦斌 胡江波 刘全慧 王伟 何学锋 刘用生 柳东阳 许培扬 郭桅 唐明 丛远新 唐小卿 丁大勇 刘庆丰 张玉淑 魏玉保 Imperfectionist anonymity Haiboshi liuzhijie bth8055 重阳子

发表评论 评论 (7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全部作者的其他最新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8 14:4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