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壳动物营养和生理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xugan 心直口快, 祸从口出! 埋头苦干, 瑕不掩瑜?

博文

浅论中国本土科学家为什么不能拿到Nobel奖

已有 9907 次阅读 2010-10-6 17:06 |个人分类:科研心得|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中国本土科学家

浅论中国本土科学家为什么不能拿到Nobel奖
 
                    ----由37岁的Konstantin Novoselov获得Nobel想到的
 
 
 
今年中午,看到网上俄罗斯人Andre Geim和Konstantin Novoselov师徒二人分享了今年的Nobel奖励, 尤其是只有37岁的Konstantin Novoselov就问鼎该奖,又一次引起国人对国内科研现状和体制的讨论。
 
网上有关中国科研的反思主要归纳起来由如下:
 1. 中国的很多科研人员不安心做实验, 或者只做短平快的事情, 无长远打算, 部分人功利心重(王涛先生博文有详细分析)。我个人不完全同意这种看法,我觉得很多中国科研人员还是在认真做事的,很多时候穷于应付申请项目,不断改变科研方向,缺乏深入研究,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事情。
 
2. 国内官学勾结,一些牛人和学霸控制了主要的学术资源, 需要改变国内科研潜规则. 以施、饶和王鸿飞等人为代表. 我个人比较同意这一看法, 这是一个重要原因。
 
3. 国内科研管理和行政管理的方法和相关人员防碍了科研发展。科学网上有很多这样的讨论,比如科研项目的顶层设计, 财务报销制度,项目审核和汇报等。我个人不是很同意这一说法,现在搞行政和科研管理的很多人也是想把事情做好的,有些时候好心做成坏事,今天的很多局面并不是他们的本意。但是这是现状是否与中国的“官本位”思想有关,任何事情都是“一把手”说了算,科研决策过程本身不够民主??这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讨论。
 
4. 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这类讨论特别多,主要包括:A.中国人的研究过多强调应用,缺乏“搞飞翔的青蛙”这类研究的激情和动力;B. 很多中国科研人员缺少合作精神,窝里斗太厉害;C.中国传统文化“喜欢棒打出头鸟”,没有一种鼓励创新的文化,导致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难寻”,麦康森老师对这个问题有多次精彩的分析。
 
5. 由上而下的举国科研体制限制了中国科研的发展。我个人不同意这个看法,至少这不是中国科研发展不好的主要原因,日本和美国也有很多“由上而下的举国科研项目”的例子,比如干细胞研究,鳗鱼繁殖机理的研究等,但是这个似乎并没有防碍人家成为科研强国。有关这个问题,网上有一篇科技部政策法规司司长梅永红先生的访谈录,我觉得分析得很有道理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53941
 
6. 中国的科研基础太差,原先科研投入太少。我个人认为这是一个重要原因,我印象中国内大学经费增多是2004年以后慢慢多起来的,我97年读本科的时候,很多大学的科研实验条件和国外差别很大。既然科研硬件大大改变只是近5-10年的事情,那么整体上整个中国国内的科研积淀断然无法与美日欧等发达国家相提并论。
 
以上种种原因,应该或多或少都是“中国本土科学家为什么不能拿到Nobel奖”之一,但是主要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突破口在哪里?
 
尽管施饶两位已经撰文呼吁首先从改变中国科研经费分配体制开始,培育一种鼓励优秀,让创新人才能够脱颖而出的创新文化,据称这个问题已近引起国家高层的重视和批示,但是我并不奢望这个问题能够很快改变。实际上,我更同意朱猛进老师提出的“我们面临的不是要不要诺贝尔奖的问题,而是要扎扎实实地解决好国内科教领域面临的陈年积疴,比如科研经费过于集中而使众多青年学者无米下炊的问题,比如学术造假的问题,比如学术文化不良的问题......,一件件地做,一直做到可以经常得到诺贝尔奖为止。”是的,我们有太多的事情需要逐步改进和提高,如:科研经费分配,科研人员竞争和退出机制(让适合做、愿意做和能做好的科研人员的做科研,不适合的转到到教学或者产业界),科研成果评价体系,科技奖励政策和制度等等.
 
 尽管困难重重,但是我们绝不放弃希望,只要坚持努力,总有成功的一天,也就是中国彻底强大的时候。我个人认为我们目标不应该只是Nobel奖、发表论文的影响因子、引用次数和获得科技奖项等吸引眼球的指标。不可否认,每个人的科研能力有大小,但是我们科研人员是否应该扪心自问一下“我们的研究结果是否可靠?我解决了什么科学问题?应用问题?或者产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这样中国的科研才能回归本色。
 
 
 
 
 
 


诺贝尔情结
https://m.sciencenet.cn/blog-475649-370294.html

上一篇:“苹果是什么味道”--如何坚持独立的自我???
下一篇:多宝鱼真的不能吃吗?

18 刘建彬 余世锋 赫英 陈儒军 李斌 刘进平 朱志敏 王涛 于锋 张卫 迟菲 黄小忠 曾庆平 朱猛进 刘广明 王随继 彭海杰 runasun

发表评论 评论 (1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9 01:3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