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Door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uDoor

博文

情感信息与表情建模

已有 4073 次阅读 2010-12-8 23:34 |个人分类:研究笔记|系统分类:科研笔记|关键词:学者

一、情绪理论
1.   詹姆斯-兰格的情绪理论(James,1884;Lange,1885)
(1)   情绪的产生是自主神经系统活动的产物,生理反应先于情绪体验
(2)   情绪刺激引起身体的生理唤醒,而生理唤醒又进一步导致情绪的产生
(3)   情绪来源于对生理反应(唤醒)的意识(觉知),因而忽视了中枢神经系统对情绪的调节和控制作用
2.   坎农-巴德的情绪理论(Cannon,1927;Bard,1934,1950)
(1)   情绪的中心不再外周神经系统,而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丘脑
(2)   由外界刺激引起感觉器官的神经活动,向上传至大脑,产生情绪的主管体验;向下传至交感神经,引起机体的生理变化,如血压增高、心跳加快、瞳孔放大、内分泌增多和肌肉紧张等等,使个体生理上进入应急准备状态
(3)   情绪体验和生理变化是同时发生的,它们都受丘脑的控制
情绪的认知理论
1、  阿诺德的“评定-兴奋”说(Arnold,1960)
(1)   刺激情境并不直接决定情绪的性质,从刺激出现到情绪的产生,要经过对刺激的估量和评价,情绪产生的基本过程是:情绪刺激—评估---情绪
(2)   情绪的产生是大脑皮层和皮下组织协同活动的结果,大脑皮层的兴奋是情绪产生的最重要条件
2、  沙赫特的两因素情绪理论
(1)     生理唤醒和认知比较是情绪产生的两个必要因素
(2)     情绪状态是由认知过程(期望)、生理状态和环境因素在大脑皮层中整合的结果
(3)     提出“情绪唤醒模型”
3、  拉扎勒斯的认知-评价理论
(1)     情绪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即情绪是个体对环境事件知觉到有害或有益的反应
(2)     情绪活动必须有认知活动的指导,即在情绪活动中,人们需要不断地评价刺激事件与自身的关系
(3)     情绪活动中存在3个层次的评价:初评价(见下表)、次评价和再评价
二、情绪分类
贯穿6种基本表情:愤怒、厌恶、恐惧、悲伤、高兴、惊奇
   
13种情绪及其核心相关主题
 
情绪
对核心相关主题的初评价
愤怒
受到轻视或侮辱
焦虑
感到威胁
悲伤
失去亲人
内疚
违背了道德规范
惭愧
未能达到所期望的目标
嫉妒
期望拥有别人的东西
 
厌恶
接近了某种你所排斥的东西
希望
害怕面对最糟糕的局面并盼望事情有所好转
愉快
正接近渴望的目标
骄傲
获得了有价值的东西或取得了成就
感谢
受到了别人的款待
渴望得到关怀
同情
被他人的遭遇所感动
 
三、情感建模
           
         情感建模是通过情感计算识别用户情感,建立用户情感模型,用来表达用户的情感变化,一般分为概念建模和数学建模。
         关于概念建模,两个方面:一是从情感的基本类型角度(林传鼎18类型说,CELzard的9类型说),二是从情感的维度角度(例如0CC,三维:事件、主题、主体)
          从维度出发建模,三个维度:情感强度、情感相似性、情感类型
          根据前面的分类,考虑外界刺激和非刺激两种情况下的用户表情变化
 
四、分析方法—整合技术接受模型(UTAUT)
2003年,Venkatesh等人以先前的技术接受模型(TAM)为基础,结合与TAM相关的其它模型,提出了整合技术接受模型(Unified Theory of Acceptance and Use of Technology, UTAUT),作为新的研究“使用者对信息技术的接受”的理论模型。
        UTAUT由4个核心变量组成,分别是绩效期望、努力期望、社会影响和促进因素。各变量的内涵如下:“绩效期望”是使用者感知的对使用系统可以帮助其获得更好的工作绩效的程度,它由感知有用性、外在动机、工作适用性、相对优势和成果来决定;“努力期望”是使用者感知的系统是否易用的程度,由感知易用性、复杂度和易用性决定;“社会影响”是使用者感知的对其重要的人认为其应该或不应该使用新系统的程度,它由主观规范、社会因素和形象来决定;“促进因素”是使用者相信现有组织与技术结构能够支持系统使用的程度,它由感知行为控制、配合条件和兼容性共同决定。Venkatesh等人(2003)认为,UTAUT模型能够为管理者提供一个很好的工具来测量和预测使用者对信息技术的行为意愿和行为。很多学者利用UTAUT进行了相关研究。
情感信息与表情建模展示PPT

https://m.sciencenet.cn/blog-496565-391712.html


下一篇:统计分析方法概述

2 罗帆 杨华磊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16:5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