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DT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NDT

博文

可持续性发展

已有 4306 次阅读 2010-10-28 05:14 |个人分类:学术科研|系统分类:科研笔记|关键词:学者

我有一阵儿没来科学网了。前天来看到博客头条中 周耀旗老师的博文人生 是持久战,科研更是持久战》。巧的是同一天推荐博文里还有一篇 《写在收获的季节》。看到这两篇博文,禁不住自己也发一点感想。谈谈可持续性发展。

近些年来,可持续性发展 (sustainability) 已经成为科研领域新一轮的口号。在美国,如果你的工作可以跟可持续性发展沾上边,找工作,拿项目都会有不错的机会。不过我今天想说的是研究人员自己精力和体力的可持续性发展。其实我要是说的跟周耀旗老师的异曲同工,不过是换一个题目罢了。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所以人所能工作的时间也是有限的。而且一个人的生命中除了工作,还有家庭,子女教育,照顾亲人,睡觉吃饭,休闲娱乐,每样都需要时间。将各方面平衡才能达到最有效的产出。以前看国内很多宣传成功人士的报道,经常提到这些成功人士因为过于投入工作,忽略了家庭和子女,以及自己身体的健康。我认为这些是不值得提倡的。一个不关注自己的亲人的人是自私的。

即使从科研人员工作的角度,一位的强调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也是不可取的。 一方面,长时间工作和压力对健康不利。身体是本钱,这话大家都知道,可是能真的把本钱给照顾好的人并不多。很多人为了工作而经常压榨自己的本钱。另一方面,长期的压力也不利于工作效率。科研不是简单的机械重复工作,需要有精心思考的时间。过长的工作时间和繁忙的日程常常使人没有时间来静心思考。"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夫子的话是很有道理的。

另一点我想说的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看到《收获季节》一文说某教授要求学生每周工作100小时以上。且不说该教授自己能不能做到,即使他自己能做到,也不能这样要求别人跟他一样不要命。读博士当然需要40小时以外的时间,否则的话是个人都可以读了。但是要求学生工作超长时间,特别是超出80小时就是很不人道的了。

有的学生很用功,可能每周工作很长时间,比如说我的第一个学生。这是他自愿的,我从未要求他周末来实验室。实际上他来不来我不知道,因为我自己周末从来不去实验室。我知道他很努力,也确实取得了不少成绩。但是我清楚地看到三年下来,他的精力已经大不如刚开始读博士的时候了。几个月前,他也跟我谈过一次,感觉自己无法像第一年那样努力工作了,经常觉得疲惫。他是个有很清楚的努力目标的人,知道自己以后想做什么,这点比我见过的很多中国学生要好。他的目标定得很高,希望读博士期间发表10篇文章。我说这很好,但不是必要的。在我们专业领域,博士毕业能有5篇以上的文章就不错了,再多几篇不见得就增加太多的优势。当然,多出几篇文章总是好的,但是我不希望他因为太高的目标把自己累垮。对这个学生,我的建议经常是“工作不要太努力”。后面的路还很长。如果读博士期间就把自己逼到极限,那么等拿到教职,那时候的压力比现在更大,那时候你拿什么本钱去拼呢?所以在付出自己的精力体力和时间的时候,我们要考虑这种付出是否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行为。




https://m.sciencenet.cn/blog-50676-377827.html

上一篇:儿子的一些 Lego 作品
下一篇:如何培养学生的工程判断和独立思考能力

1 刘洋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23: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