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gustwa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augustwang

博文

认识PM2.5

已有 2641 次阅读 2013-1-12 20:33 |系统分类:生活其它|关键词:学者| 健康, 科学家, 有害物质, 能见度

今天傍晚准备出去在小区内跑步,却听到新闻中谈到今天上海的PM2.5偏高,的确外面天气确实挺灰暗的,就只能作罢。PM2.5?PM2.5到底是什么呢?我很早就听说过PM2.5,但它还只是个名词概念,没有把它和健康联系起来,所以决定搜索资料,调研一下。

我想,大多数人或许听说过PM2.5,也只是个名词概念,但并不详细了解它究竟是什么,在空气质量指标中的位置,对我们的健康有什么影响,下面就详细介绍一下。目的就是让大家意识到PM2.5的危害,做好一些防护措施,保护我们的健康。

PM英文全称是Particulate Matters,即颗粒物质,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1微米相当于1毫米的1/1000)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它的直径不足人的头发丝粗细的1/30,人的头发约为70微米粗细。

科学家用PM2.5表示每立方米空气中这种颗粒的含量,这个值越高,就代表空气污染越严重。

PM2.5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等有重要的影响。PM2.5粒径小,含有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并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

一般而言,粒径2.5微米至10微米的粗颗粒物主要来自道路扬尘等;2.5微米以下的细颗粒物(PM2.5)则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如机动车尾气、燃煤)、挥发性有机物质等,日常发电、工业生产、汽车尾气排放等过程中经过燃烧而排放的残留物,大多含有重金属(铅、锌、砷、镉、铜等,特别是铅,因为绝大部分为含铅汽油)等有毒物质。
气象专家和医学专家认为,由细颗粒物造成的灰霾天气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甚至要比沙尘暴更大。粒径10微米以上的颗粒物,会被挡在人的鼻子外面;粒径在2.5微米至10微米之间的颗粒物,能够进入上呼吸道,但部分可通过痰液等排出体外,另外也会被鼻腔内部的绒毛阻挡,对人体健康危害相对较小;而粒径在2.5微米以下的细颗粒物,直径相当于人类头发的1/30大小,不易被阻挡,被吸入人体后会直接进入支气管,干扰肺部的气体交换,引发包括哮喘、支气管炎和心血管病等方面的疾病。
PM2.5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已经得到医学专家的证实,PM2.5颗粒进入人体肺部,会造成严重健康影响,例如可以加重呼吸系统疾病,甚至引起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冠状动脉等心脏疾病。这些颗粒还可以通过支气管和肺泡进入血液,其中的有害气体、重金属等溶解在血液中,对人体健康的伤害更大。人体的生理结构决定了对PM2.5没有任何过滤、阻拦能力,而PM2.5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却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逐步暴露出其恐怖的一面。此外,PM2.5还可成为病毒和细菌载体,为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推波助澜。
目前国际上主要发达国家以及亚洲的日本、泰国、印度等均将PM2.5列入空气质量标准,美国首次于1997年提出PM2.5标准,我国也于2012年2月份将PM2.5纳入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检测和报告指标体系。
世界卫生组织(WHO)认为,PM2.5小于10是安全值,这个应该是WHO制定的PM2.5标准。
在城市中,PM2.5的主要来源为机动车尾气的排放。佩戴真正防PM2.5口罩为有效手段。尽量减少吸烟甚至不吸烟。烟雾中有大量的PM2.5,会对人体有着直接和间接的危害。如果无法阻止周边的人吸烟,那么应该尽量远离烟雾。虽然肉眼看不见空气中的颗粒物,但是颗粒物却能降低空气的能见度,天空变成灰蒙蒙的一片,灰霾天和大雾天尽量避免室外活动,PM2.5是引起灰霾天气的重要元凶之一。
最后,重要的一点,备好口罩~~


https://m.sciencenet.cn/blog-509534-652421.html

上一篇:人有千千万,价值观也应千千万
下一篇:从“汽车产能过剩” 到 “OLED面板”的面世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04:0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