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创造无病毒病的世界!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angqw 研究方向:(1)腺病毒基因组学、流行病学;(2)腺病毒疫苗及载体;(3)抗病毒药物

博文

中国号"艾滋病疫苗第一阶段临床试验显示安全有效

已有 3179 次阅读 2009-3-3 15:44 |个人分类:科学|系统分类:科普集锦|关键词:学者

2008年12月01日 20:25:06  来源:新华网 【字号 大 中 小】 【留言】 【打印】 【关闭】 【Email推荐: 】 新华网北京12月1日电(记者 邹声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首席专家邵一鸣1日在北京表示,一种中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艾滋病疫苗Ⅰ期临床试验第一阶段已经结束,结果显示疫苗“非常安全,效果非常好”。 中国目前防治艾滋病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公众对艾滋病疫苗的研制进展十分关注。 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与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联合研制的DNA—天坛痘苗复合型艾滋病疫苗自2007年12月1日开始进行Ⅰ期临床试验。目前,临床试验第一阶段(即Ⅰa期)已经结束,开始进入临床试验第二阶段(即Ⅰb期)。 作为疫苗研制团队负责人的邵一鸣在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主办的“第四届健康科技高峰论坛”上还透露了疫苗临床试验的具体细节。他说:“从第一阶段看,我们的疫苗明显好于国际上的疫苗,打一针的效果多于国外打三针的效果。” 更早前的动物实验表明,该疫苗在小鼠及猴子体内均可诱导出很好的体液及细胞免疫反应,并可对猴体感染人/猴免疫缺陷病毒具有保护作用。 在谈到这一“中国号”艾滋病疫苗的前景时,邵一鸣保持十分谨慎的态度。他说:“我们还不能盲目乐观,这些结果能不能走到临床Ⅱ期、Ⅲ期,还有待验证。” 此前据邵一鸣介绍,该艾滋病疫苗的免疫原选自中国流行最广的HIV毒株CRF-07,包括gag、pol、env和nef四个基因。疫苗的载体选用天坛株痘苗病毒,因为该痘苗病毒曾广泛应用于中国的天花疫苗,安全性已得到了数亿人群应用的充分验证。 2007年12月1日,疫苗已通过有关方面的严格鉴定,质量合格,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进行Ⅰ期临床试验。如果目前正在进行的疫苗Ⅰb期临床试验成功,科研人员还将进行Ⅱ期和Ⅲ期的长期研究。 国际社会在艾滋病疫苗领域的研究至今已有二十余载。虽然耗巨资进行了100多次疫苗临床试验,但目前尚无有效疫苗问世,两项已完成Ⅲ期的临床试验均以失败告终。国际上宣布失败的艾滋病疫苗均为蛋白疫苗或非复制型载体疫苗,属于死疫苗。 与国际上流行的艾滋病疫苗设计理念和技术路线大不相同,中国正在进行临床试验的是复制型痘苗病毒载体,属于活疫苗。 这一疫苗研发获得了国家863计划课题及欧盟有关项目的资助。

https://m.sciencenet.cn/blog-51164-218156.html

上一篇:张林琦:艾滋病疫苗研究为何屡战屡败
下一篇:庄柯:天坛痘苗病毒(VTT)仍需减毒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15:1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