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nson--20110308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tt52dj Discovery out of Scientific Research

博文

是读书,让你越来越穷吗? 精选

已有 12854 次阅读 2014-2-13 15:28 |个人分类:时事焦点|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收入, 读书, 观念, 自强, 分配制度

近几日,某位曾是高考状元且毕业于中科大的高才生没有找工作而沦为流浪汉的新闻,引来社会各界尤其是教育界和科研界的高度关注。紧跟时事动态的科学网对此进行了转载,更为有趣的是由此引发了一场“读书”(其实说是学历)与“收入”的讨论,其中好几位博主对此撰写博客,并各抒己见。一时,这种只在改革初期的农村中盛行的“读书无用论”,却仿佛梦魇般在高级知识分子人群中蔓延。可想而知,假如作为一名新世纪的高学历人员(本想用“人才”,尔后再想,高学历并非直接等同于人才)对于这个问题的认识和理解,竟与那些只追求现实利益(金钱和地位)的普通百姓毫无差别,那么只能说明这是中国式教育的悲哀。因为“寒窗数十载”的苦读,没有让这些人懂得如何运用已有的知识,尤其是哲学知识,科学发展地看待同一个问题。


曾几何时,社会上流传一句诙谐的调侃语:流氓不可怕,怕的是有文化的流氓。假如引申到此,便可改为“愚昧无知不可怕,怕的是有文化却愚昧无知”。为此,我一直在思索,究竟是什么在那些所谓的“高级知识分子”的头脑里作祟,是什么蒙蔽了他们原本应该充满智慧的双眼呢?其实,归根结底,两个字:利益。“唯利是图”(出自《左传·成公十三年》:“余虽与晋出入,余唯利是视。”),曾演变为只是用于形容商场上那些奸商的丑恶,如今却俨然“大众化”,尤其是在这些用知识武装的人群中获得进一步升华。不得不说,这是社会价值观的一种落寞和凄凉。近年来,科研界中有关人员挪用或套用科研经费的报道层出不穷,结果是有人丢掉院士晋升资格、有人被撤职甚至有人锒铛入狱。这些负面新闻的出现,犹如科研界的强烈地震,大家一片哗然——怎么可以这样。可悲的是,引发的连锁反应,那些浮躁且急功近利的管理层失去对科研工作者原本“牢不可摧”的信任,启动紧急预案——制定并出台一系列相应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诚然,这些政策的制定,对于指导科研人员知如何科学、规范地使用经费具有重要意义,并为其避免不少财务上的问题。


扯得有点远,还是言归正传。读书,真的会越读越穷吗?这个问题,其实需要从不同角度分析。首先,采用对比法看待。既然对比,那就有参照物,而选择不同的参照物自然导致结果迥异。假如你选择那些一同成长起来的玩伴(未接受高等教育)中现在发迹的人作为参照物,那么自然只能得到“读书多反而穷”的结果。反之,则结果相反;然而,可笑的是现在的人往往容易忽略这个结果的存在。或许,这是自接受教育的那一天开始,我们认定必须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因此要比,咱们就只能与比自己好的比。正如,一些研究者在其发表的论文中仅大肆渲染阳性结果,避而不谈阴性结果。其实,这完全不符合统计学上的科学性。


其次,采用哲学理论(发展与联系)看待。殊不知,你在校园里“一心只读圣贤书”时,你心目中那些现已“高大上”的人也在积极探索适合自己的艰辛创业路。没有什么东西是“一蹴而就”的。常言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因此他们的成功(收人高)来源于“探索、再探索”或“勤劳、再勤劳”或“学习、再学习”的反复历练的过程。再者,他们的成功背后,自然缺乏不了知识对其的帮助。可那时的你在哪呢?或许,还整天在寝室里玩游戏——CS、多特、魔兽。正如,龟兔赛跑的寓言故事一样,你自认为起点高、基础好,可以暂时歇一歇,没有继续学习其他知识;你现在参比的目标,却如同乌龟一样,努力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行。如此,差距自然显现。然却,你归因于书读多了,反而耽误你挣钱。这真有点“拉不出屎、怪马桶”的味道。


再次,依照分配制度看待。这个环节可能是那些读书人认为最不平衡的。目前,收入分配制度,依然是按劳分配、兼顾公平,而不分劳动的性质。因此,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收入差异,往往得不到体现。从事脑力劳动的读书人常对从事体力劳动的民工不屑一顾,认为他们只会做低人一等的体力活,是个人只要有力气就可以干。后者对前者却充满羡慕和一丝嫉妒,认为他们的工作高深莫测,很轻松可以完成。其实不然,尤其是从事农业领域或地质勘探等专业的读书人,很多时候也需自己干体力活。因此,自然形成了一个悖论:从事高端工作就应拿高工资,而干脏活累活则该报酬少。然而,现实却是残酷的,往往事与愿违。曾记得上世纪初中政治课本中对此有种恰如其分的解释:劳动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是分工不同。其实,这种关系如同科研中的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无孰高孰低之别。此外,我深信当权者亦将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应会及时出台相应政策,适当调整高级知识分子人群的待遇,激励其发挥最大的潜能。只有“尊重知识、尊重科学”,才会使得“国富民安、人民安居乐业”,同时也才有利于社会和谐。


最后,厘清自己的目的。想想自己当初为何选择攻读“本科、硕士甚至博士”这条不归路,假如你想清楚了自己的意愿,那么自然就不会纠缠于现实中的那些浮云般的物质诱惑。如果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哪怕每次只是靠近一丁点,其实也是一种伟大的胜利。高中语文中孔乙己的形象,势必大家都应该记得,满口的“之乎者也”以及满脑子的读书人的穷酸劲(迂腐和清高),当时为人唾弃。其实,现在很多读书人连老孔当初的那份清高都没有了,与世俗的普通大众一样,眼里只有利益。呜呋哀哉,真是可怜、可悲、可叹!再者,读书人既然接受过高等教育,就应该具有与众不同的气质和素养,应当透过现象看到事物/事情的本质所在,而不是停留在人云亦云的浅显层面。假如那一天,读书人连最基本的素质——人生价值观和社会价值观都丧失了,那么整个社会将万劫不复。作为社会的个体,一个人只有找对自己的位置,才能各显神通和各尽其能。


想当初,我身材矮小,高一时也不到148 cm,人称“涛矮子。因此,父亲常教育我,像你这种骨架,做不了重活,挑不了重担,压根不适合在农村;假如你不刻苦念书,今后只能留在农村,到时你自己怎么生活、如何养家糊口?当时,我只是觉得自己不适合干这个,一心只想另谋出路。不过,我也曾追随父亲到他承包的混泥土结构的高楼的施工场地充当民工(挑石灰和砂浆),头顶烈日,汗流浃背,一天也只能挣20-30元;当时还因为整天接触碱性的石灰和砂浆,不幸将自己的右脚踝关节部位皮肤灼伤,至今留下一个圆形的伤疤。也曾和父母一起在农村搞“双抢”,收获稻谷,插秧。那种辛酸,只有亲身体验过了,你才能真正体会其中的滋味。诚然,倘若你经历了昨日的种种艰辛和困苦,你再去面对未来的磨难,你只会更加从容和坚强。我深信一个理念:是金子,到哪里都会发光。因此,你只有具备了应有的条件并做好了充分准备,知识自然会显现出力量。


知识就是力量,有了力量,我们就有了前行的动力。我相信只要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一步一个脚印,命运始终掌握在自己手里。读书,只会让你朝着理想的方向前行,而不是让你越来越穷。穷,也许只是当下;从长远来看,钱财也会自然有,地位以及其他亦会接踵而至。毕竟,归根结底,世界的未来还是掌握在那些拥有知识的人群的手里。



后记:


今天中午,我小舅子女儿快满月,他作东,邀请几个亲朋好友一起聚会。席间,还在讨论:RMB可以解决很多事,比如女人坐月子,可以到医院,并且能享受高等服务……其中,也谈到子女的教育问题,对于这个,大家一时语塞,无计可施。


哎,我说TMD人生其实就是个过程,过程的精彩在于自己如何看待,如果过多地在乎外界对自己的评价,而忽略自己的存在,那么到头来你得到了什么?除了苦就是累,你快乐了吗?当然,我指的是在道德、法律及伦理等允许的范畴之内,你快乐而自在生活,而不是弃其他不顾地放纵自我,那有何尝不可呢?其实,钱财乃身外物,够用就行,欲望是无法满足的,如此才能“知足常乐”。


读书,并非是让你变得富有,而是让你更加强大,大到可以改变和创造世界。那时,你可以懂得生活里其实除了金钱,还有更多美好的东西:比如健康、快乐和幸福。





https://m.sciencenet.cn/blog-519196-767163.html

上一篇:态度决定成败——第一次为SCI刊物审稿有感
下一篇:国际冰联是在砸自己的脚吗?

44 曹建军 杨建军 王修慧 焦豹 李宇斌 黄卫华 赵春青 文克玲 郑永军 褚昭明 徐耀 罗帆 贺乐 林中祥 沈小梅 董云伟 葛素红 温世正 李贤伟 姜春林 李帅军 柳长柏 吴春明 贾伟 苏光松 刘庆宽 石锋 段庆伟 张文增 蒋福林 王孝强 汤济鑫 林涛 何应林 张军鹏 biofans wgq3867 chendejun1021 jiareng bridgeneer happyspoon xiexmbs monkey1963 silentyf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6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7 07:4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