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唯变化永恒...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lhua 世间唯变化永恒,以开朗的心简洁地生活...

博文

前言.CDIO教改到底有多难?

已有 2022 次阅读 2018-1-3 15:49 |个人分类:企业智能研究联盟|系统分类:科研笔记|关键词:学者

前 言


     这学期终于实现了不用带毕业论文的梦想,虽然代价有点沉重,但依然不后悔。回顾几年来的自主CDIO教改经历,一路负重前行走到现在,今天在写完年终总结后,突然发现,自己终于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独立学者了。呵呵,期望通过写回忆录的方式来一个阶段总结,给一直信任、支持并帮助过我的亲朋、同行、同事和学生一个交代。

     为何会走上自主CDIO教改之路呢?回顾历史明晓未来,先回顾下构思CDIO教改之前发生的一些事。众所周知,新中国于1949年成立。20世纪50年代初,我国的工程教育开始借鉴苏联的办学经验,建成了适合于计划经济的工科人才培养体系,为中国国民经济建设高效地培养了大批人才。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直到1976结束。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1978年开始改革开放,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之前所建立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工科人才培养模式开始显得有些不适应。20世纪80年代,微机时代到来,伴随着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快速发展,经济和社会对工科人才的需求也开始不断变化,一些发达国家开始意识到工程教育改革的必要性。到了20世纪90年代末,网络时代到来,经济全球化趋势慢慢隐现。进入二十一世纪,电子商务浪潮开始席卷全球,在发达国家促发了一系列新的工程教育改革举措和项目。

     CDIO(Conceive-Design-Implement-Operate的简称)是由MIT和瑞典几所大学在Wallenburg基金会的资助下,经过多年的研究、探索和实践,于2004年创立。我国于2005年开始引进这种新的教育理念和培养模式,由顾佩华老师率先在汕头大学工学院的五个专业实施。CDIO教改试点受到了CDIO发起人,MIT的Edward Crawley教授的支持和帮助,当时的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和理工处、广东省教育厅和高教处,与李嘉诚基金会对此给予了大力的支持。2007年Crawley教授出版《Rethinking Engineering Education:The CDIO Approach》,2009年,由顾佩华翻译的该书中译本与中国读者见面。2010年,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理工科专业开始CDIO教改试点。

     2010年秋,作为管理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一名讲师,我开始思考如何在经管类专业实施CDIO教改。某一天,08级物流工程专业的MIS课程代表找到我,咨询是否能调一次课,因为物流认知实习课的老师邀请了企业实习回来的学生,计划在那个时间段给他们做一次专业实习交流。为了给即将开始的管理信息系统分析篇章的学习打下基础,让学生对实际企业业务流程和系统有一个相对直观的认识,欣然同意了学生的申请并主动参与其中。交流课一共介绍了三个企业,最开始是一家名为“新悦”的汽车配件企业,实习学生主要简介了现实企业条件下汽车配件仓储管理的苦与累,期望物流工程专业的学弟学妹们能好好学习,用知识改善企业管理现状。第二家是大西南储运,主要业务为钢材的存储与运输。实习学生介绍该企业上线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效率很高,他们只需要坐在有空调的办公室就可以统一调配资源,并显著提升物流效益。最后上场的是一家名为”海底捞“的火锅,实习学生上场的”读书无用论“开场白强烈刺激到了我,在学生列举的实习企业见到的种种事实面前,作为列席老师,只能选择了倾听和沉默。

     交流课结束后,返程的校车上,偶遇物流认知实习课的主讲李映兰老师,刚好临座,于是很自然的聊起了专业认知实习,还咨询了她一些有关企业物流信息化方面的现状和问题。不久,她拿到了一个与企业物流信息化相关的横向课题,巧合的是那次校企合作的对象刚好是以”读书无用论“开场的学生所在的实习单位。很开心能参与其中,想在实践中去验证自己主讲的管理信息系统到底有没有用。于是,2011年初,我们开始做中学,慢慢学习CDIO理念和方法,尝试着在经管类专业进行CDIO教改试点。哈哈,一路走来,总是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走着走着就走到了现在,依然在路上。

   

   



https://m.sciencenet.cn/blog-520919-1092913.html

上一篇:【学习日志20180101】物流信息化的发展与趋势
下一篇:1、信管专业是否适合开展CDIO教改?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6 13:5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