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zcyzm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zcyzm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博文

四十不惑、所谓初心(生活的数学原理)

已有 2947 次阅读 2023-8-14 15:57 |个人分类:私货|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一晃四十岁了。孔子说“四十不惑”,但其实本人还是有很多困惑。不过,“困惑”本身并不是“问题”。困惑只是一种状态,用数学语言描述就是“所作预测的方差有点大,没能拿到信息量比较大、可靠性比较高的结论”。在数据的数量和/或质量不足的情况下,所作估计的方差大(困惑)是正常的;方差小(不困惑)反而是错误的。现实生活里也是一样的。总有人能在信息不足情况下就能自信满满毫无困惑。无需嫉妒这种人。这种人多数都会死的很惨

        一晃入职西交利物浦大学十年了。前两天和学院院长聊起学院目前的状态,院长说目前的状态等同于疫情前最好的时候。我说,显然不是。至少从心理上已经完全不同了。十年前入职的时候,我觉得我们至少要比xx大学要强的多,系里的目标是赶上xx大学的水平。现在看来,落后太远了。至少于我自己而言,当初的目标已经基本放弃。初心不在。(当然了,院长不同意,认为我们有的是机会,但那就是另外一个故事了。)

        比较流行的一句话是“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初心一般被认为是很重要的东西,但我总是对初心不以为意。初心是什么?按照我的理解,“初心”就是“赤子之心”。“赤子”又是什么?不穿衣服光着屁股的小孩。光屁股小孩的心有啥特别意义?除了吃奶要妈妈估计也没啥了。从蒙特卡洛方法的角度来说,初心就像是初始值,一般是随机设置的。我们跑多次独立的模拟过程,每个过程的初始值不同,只有当拥有不同初始值的过程都收敛于同一个结果,这种结果才有意义。换成生活语言就是,你出生的时候想做画家,他想做医生,她想做实业,因缘际会,大家来自五湖四海,但不约而同的一起走上革命道路。这种过程才说明革命是正确的。反过来,你小时候想做厨子,后来真的做了一辈子的厨子,这种初心当然也不错,但其实有不小问题。用数学理论解释就是:这样的人生很可能一直困在局部最优(local optimal)里,从来就没跳出去过,根本没机会看更大的世界——不是好兆头。初心这种东西,被颠覆了才有可能成就最好的结果。(是不是有点“朋友就是用来卖的”的感觉?)

        (当然了,上面这段是胡写。第一段可能也是。)

        做代理系主任做了两年了,前两天和领导表示要撤回我之前提交的正式系主任的申请,争取早点下台。领导问我做了两年代理系主任有什么非常喜欢的地方,为什么做这个决定。我说,做系主任这个职位让我接触到了很多以前接触不到的东西,增长了很多见识,视野上升了许多,就像玩了一个新的游戏。可惜,我不是特别喜欢玩这个游戏。如果用游戏打个比喻,可以这么理解。时间有限,我需要做一个选择:

  • 选项一:继续玩“系主任”这个相对新的大游戏,会持续遇到很多新的内容,但目前不太喜欢玩这个游戏,虽然以后有一定的可能会喜欢上这个游戏。(不少大游戏入门比较难,开始不是很喜欢,但越玩越爱玩。);

  • 选项二:回去玩“普通老师”这个玩了10年的老游戏。这个游戏一直都挺喜欢玩的,虽然大多数内容都玩过好几遍了。

我想了想,决定还是继续玩老游戏。

        有人喜欢批评游戏人生的态度不够认真,但其实有不少人对游戏的态度比对人生还认真,现实世界里,很多重要培训(飞行员、作战)也都是以游戏的方式开展的。纯从人生体验来说,将人生比作游戏好像没什么问题。另外,不少老糊涂了的同志们可能本来也分不清现实和想象了。比如,我姥姥90多的时候就真心觉得自己是个老菩萨,那个时候她应该分不清哪些是她的想象哪些是现实了。

        除了放弃申请正式系主任之外,前短时间还拒绝了另外一个机会,隐约觉得可能是一个很大的错误,但心里来说好像也不是特别在意。犯了错误,作为第一人也不在意,其实有点奇怪。我觉得很可能是因为过去这么多年做过太多错误的选择了,再多俩真的没啥。正好前两天重温了那首很老的歌:“人生本来,苦恼已多,再多一次又如何?”。说白了就是“虱子多了不咬,债多了不愁”,应该是个挺普遍的现象。

        还是回到数学上来,目前最先进的优化过程都允许发生一些或大或小的错误。优化的过程里,并不需要每一步都比上一步有提升。事实上,与人们的直觉相反,只有在过程中允许某些步骤不是最优,最后才有可能拿到最优的结果。如果想要跳出局部最优的陷阱,优化过程中就必须不断的犯各种小的和大的错误。从这个角度来说,难得糊涂、游戏人间可能讲的正是朝着预定目标持续前进的关键机制。

        (博主也是够扯的!)




https://m.sciencenet.cn/blog-522469-1399015.html

上一篇:人为什么累?
下一篇:受保护的科研时间(Protected Time for Research)

7 武夷山 周忠浩 彭真明 汪凯 许培扬 杨正瓴 guest0311005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7 19:1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