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泛航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afengxu 这里将总结我以往的科学学研究结果和拓展我今后的科学学研究

博文

科学学032-美国政府主导意识形态中并不存在“狭义科学观”

已有 3038 次阅读 2011-2-7 16:56 |系统分类:论文交流|关键词:学者| 科学, 科学观, 科学学, 科学分类

  有人说美国人主张“狭义的科学,把科学等同于自然科学”,认为“社会科学属于准科学,人文科学则不是科学,只能叫‘学问’”。现在就让我们“访问”一下美国,看看美国人的科学观和科学素质观到底是广义的还是狭义的?

  由C.S.皮尔士奠基的实用主义是美国的一个历史最为悠久、影响最为广泛的哲学流派。有人称它为美国的‘国家哲学’,认为它体现了所谓‘美国精神’”[3]总序。皮尔士反对1819世纪以“成果的真理性”判断科学是非、从而把“科学问题”归结为“真理问题”的作法,主张“科学过程与目标论”、即以“公认的最好方法与合理的明确目标”作为划分科学与非科学的界限。1903年在哈佛大学学术讲座上展示的科学分级分类系统[4][3]333-351全面表现了皮尔士的这种具有广阔视域的“泛科学观”(见科学学028)。

  皮尔士的“科学”不仅包括理论的科学,也包括实用的科学;不仅包括发现的科学,还包括反思的科学。不仅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研究特殊视域的具体科学、也包括哲学、数学这两个研究普遍规律的抽象科学。从模型还可以看出:皮尔士大多数情况下不是简单地、直接地显露各个学科的名称,而是标注各个“类”和“级”的角度或取向,从而更加直观地显示出学科部类之间的、学科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同时,他是根据研究对象划分视域而不考虑当下已经聚集了研究成果的多少、学科是否成熟。这就为新研究领域的开拓预置了足够的空间。比如,把“反思的科学”作为科学的组成部分,从而为1913年出现的“科学史”和1925年问世的“科学学”提供了分类学依据。

  随着实用主义在美国的兴盛,广义科学观念在美国意识形态中也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这从国家科学管理机构的覆盖面上就可以明显看出。美国科学促进协会(AAAS,见本博:科学学022)是学术研究机构与团体的管理机构,其属下有:数学科学联合会、哲学协会、心理科学协会、生物科学学会、经济协会、物理学会、科学的社会研究协会等232个学会、协会和联合会。这些学术团体被划分为:数学、物理学、生物科学、心理学、社会科学与经济科学与政治科学、历史学与哲学、医学科学、神经系统科学、科学技术对社会影响、语言学与语言科学24个“科”。

  在美国国家研究院[6]是管理全国科学研究活动的最高机构,设立了行为科学与社会科学与教育、地球与生命研究、工程与自然科学、医学、政策与全球事务5个学部,还有一个交通运输委员会。学部之下,又划分为农业、行为与社会科学、生物学、对外经济贸易、化学、信息技术、地球科学、教育、工程、环境问题、博士后联谊会与机遇、健康与医学、国际问题、实习及职业、数学与物理学、政策与研究问题、空间、交通18个研究主题。美国科学院院刊的栏目则采取了最简明的部类划分:自然科学、生物科学、社会科学。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7]是全国的科学研究经费管理机构,是现代国家科学投资体制形成的象征。资助范围有7个基础领域:生物科学;计算机及信息科学与工程(内含智能系统);教育与人力资源;工程;地球科学;数学与自然科学;社会、行为与经济科学(内含科学学与创新政策、认知科学),还有2个优先领域:环境研究与教育、跨领域与前沿研究,以及3个专项资助:赛百(超级计算资源集成系统)、极地和国际科学与工程项目。

  总之,美国政府的三大科学管理系统规划、协调和资助全国所有科学团体、科研机构及其科研项目,根本不是“只承认自然科学是科学”的狭义科学观。

部分参考文献

[3]涂纪亮编.皮尔士文选[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4]http://www.cspeirce.com/menu/library/bycsp/l75/ver1/l75v1-02.htm.

[6]美国国家研究院网站.http://www.nationalacademies.org/.

[7]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http://www.nsf.gov/.

[8]美国科学促进协会.面向全体美国人的科学(1989).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2001.



https://m.sciencenet.cn/blog-523135-410892.html

上一篇:科学学031-回顾二十世纪的美国:主流信仰是宗教还是科学?
下一篇:科学学034-《普及科学:美国2061计划》项目中的科学观表现

4 许培扬 刘进平 高峡 张伟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6 03: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