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出版社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ciencepress 中国最大的综合性科技出版机构之一,科学家的出版社!

博文

空前危机!看国际合作如何应对气候变化难题

已有 4272 次阅读 2016-11-17 09:04 |个人分类:科学书摘|系统分类:博客资讯|关键词:学者| 科学出版社, 科学, 国际气候



气候变化问题本身的复杂性、不确定性及其影响的广泛性,决定了应对气候变化进程是一项规模空前的综合性系统工程,绝非一国或几国之力所能及,唯有协调和动员全球力量,依靠世界各国的一致行动,才能确保人类成功化解这场空前危机,迈向可持续发展之路。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 UNFCCC)和《京都议定书》(Kyoto Protocol)为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提供了行动指南和法律依据。尽管这场隐含国家利益之争的联合行动从一开始就充满了波折,从美国退出《京都议定书》到“后京都时代”履约谈判屡陷僵局再到德班会议前的合作危机,但人类的共同命运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共同使命昭示着人类必将携手共同迈向可持续发展之未来,巴黎气候大会的成功召开和《巴黎协定》的一致通过即证明了这一点。


我国在经济实力快速上升的同时,所面临的环境压力也与日俱增,这就要求我国必须在国际合作新形势下和应对气候变化的新责任面前,主动优化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布局,而如何在主动承担责任并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的同时,积极参与国际气候变化应对机制设计,争取气候变化治理的话语权和主导权,在推动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进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就成为摆在我国面前的核心议题。针对此需求,本书重点以欧盟、美国、日本和澳大利亚等代表性国家和地区为目标,采用政策分析和计量方法相结合的手段,开展国际气候变化科技政策及科技合作态势的研究,系统分析和总结主要国家和地区在气候变化科技合作战略布局和体制机制建设方面的成功经验,以期为我国未来气候变化国际科技合作战略选择,特别是推动同主要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合作提供政策参考。


本书共四篇十章,第一篇为气候变化国际合作历程回顾,共三章;第二篇从政策分析的角度对重点发达国家和地区气候变化国际科技合作政策进行总结和阐释,共四章;第三篇进一步从科学计量的视角,对主要国家和地区气候变化国际科技合作态势进行深入分析,共两章;第四篇在综合政策和科学计量分析结果的基础上,着重就未来我国与主要国家和地区开展应对气候变化科技合作的重点领域及合作机制问题提出政策建议,共一章。


本书希望通过政策分析和科学计量相结合的新视角,梳理和解读主要国家和地区应对气候变化的科技战略布局和国际合作机制,对比分析我国同主要国家和地区在相关政策及应对气候变化科技发展方面的差异和不足,从而为我国今后应对气候变化相关政策的制定与科技战略部署,以及同主要国家和地区在气候变化方面重点合作领域与实施机制的选择提供参考。


本书开展了有关欧盟、美国、日本和澳大利亚等主要国家和地区近15 年(特别是近5 年)以来气候变化领域的科技政策、战略规划及科学研究产出(论文和专利)的研究分析,可为气候变化及其相关领域的战略研究人员、政策研究人员、科研管理人员及科学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本书为“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气候变化国际谈判与国内减排关键支撑技术研究与应用”、子课题“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科技发展的关键技术研究”和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应对气候变化的碳收支认证及相关问题”的研究成果,同时得到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和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信息中心相关研究团队的支持。



本文由李文超摘编自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科技发展的关键技术研究课题组《国际气候变化科技政策及科技合作态势》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10)前言部分,内容略有删节改动。



ISBN:978-7-03-050388-6


本书在回顾人类关于气候变化问题的认识和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发展历程的基础上,从政策分析和科学计量相结合的新视角,系统解读欧盟、美国、日本和澳大利亚等重点发达国家和地区在应对气候变化科技战略布局和国际合作机制建设方面的成功经验,以期为我国未来气候变化科技国际合作战略选择,特别是推动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合作提供决策参考。


本书可供气候变化及相关领域的战略研究人员、政策研究人员、科研管理人员、科研工作者,以及对气候变化科技政策感兴趣的广大读者参考使用。


一起阅读科学!

科学出版社│微信ID:sciencepress-cspm

专业品质  学术价值

原创好读  科学品味

点击文中书名、作者、封面可购买本书




https://m.sciencenet.cn/blog-528739-1015223.html

上一篇:第二届《中国科学》和《科学通报》理事会第二次会议在京召开
下一篇:NSR访谈 | 秦大河:全球变暖日益危险的信号

2 李学宽 yangb919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15:4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