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安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陈安博士 御风而行,把酒邀月,穷极宇宙,留意身边

博文

就论文问题回答在职研究生的长信

已有 4145 次阅读 2008-6-15 22:36 |个人分类:事论|系统分类:科研笔记|关键词:学者

——兼谈我们发展的“双优”思想

  我的在职工程硕士研究生小唐的论文选择了自己所在公司新的经营模式来研究,在不同的场合下,其他教授对他的研究提出了一些问题,他觉得有些内容需要脑子里更清楚一些,问到作为导师的我,这样,我就专门写一段文字回答一下他的部分疑问。
  
  1、论文的题目是否过长,好像论文提交有限制是25个字符。
  
  论文题目确实有点长,超过了25个字,这是典型的陈氏风格,我曾经用过30多个字作为文章题目(或者申请项目的题目),可以说是少有人如此做。主要是因为我希望一看论文题目就让人知道你究竟想做什么,做了什么,所以,就把关键词关键路线都表现在了题目里。不过陈氏风格并不见得适合所有的硕士论文,尤其是目前的很多专家更习惯于10个字以内的题目表述,一见长题目会觉得疑惑,那么,就你的论文来说,改到25个字以内没有问题。
  
  2、中科院的工程硕士论文多偏重于工程应用和实践,类似我得这样偏重于管理类的论文,内容会显得很宽泛,不实际,不知这样会不会顺利通过论文委员会的评审?这也是我看到很多同学的论文研究内容后,对自己的论文在内容上最为担心的一点。
  
  中科院的工程硕士论文不偏重于工程应用和实践,可以说,就我了解的目前这些工程硕士来说,50%的并不是工程类,而且就全国而言,除了几个完全工科型系培养了一些工业背景很强的工程硕士,其他都是管理学院培养的,工程味道可以说是非常之不强,因此,纯粹管理类的论文没有问题。不管是答辩委员会还是全国性的指导委员会,现在也并不确切地知道究竟什么是工程硕士,哪些一定不是工程硕士。尤其是对于“项目管理”工程硕士,全国的指导委员会至今依然不敢说什么不是,因此完全不必担心论文内容与要求相差太远。据我对其他培养单位的了解,他们的工程硕士论文范围目前还没有我们思考的更全面,而且从现在的迹象看,他们甚至没有经过思考。
  如果有谁能完全定义好哪些是工程硕士论文应该做的,哪些绝对是不应该做的,大概会被人(这些拿石头的人里即会有工程硕士也会有各个大学的导师们)被石头砸死。
  
  3、在博弈中“双优”的思想根基是否牢靠,至少比“双赢”这样的思想是否更好?是否得到更多人的承认?
  
  “双优”的版权并不完全属于我,而是我硕士时的导师刘家壮教授,他是首批跟随华罗庚先生做优选统筹法的人,在运筹学及应用方面有比较深的造诣。他虽然提过这一概念,并且也论证过,但是没有去发表文章。后来,我用一篇论文描述了这一方法的几个方面,所以,检索提到“双优”方法论文的时候看到的就是我的这篇了。
  
  看Dantzig的回忆文章谈到自己创建线性规划和单纯形法的时候,有次讲演,一位比他当年名气大的教授起身提问,“现实生活中有你这样约束下的线性问题吗?”他看到权威一时不知道怎么回答,人家的质问其实是想完全彻底地否定他做的工作,现实中没有的事情研究他当然没有价值!当时是著名的Von Neumann替他回答的,说,“Dantig在他自己的假设下做出了正确的模型和算法,这就是他工作的价值。”言外之意,至于约束以外的更复杂情形,他在这篇文章里还没有去考虑。Dantig才松了一口气。
  
  现在证明线性规划和单纯形法是多么重要的运筹学方法啊,但是当年就是这样被质疑的。
  
  “双优”可以举很多简单的例子,比如,你有一斤糖,他有一斤面,那么,两个人相互交换(或者交换一半)就是双嬴。你有一斤糖但是你有糖尿病,他有一斤面但是他吃面过敏,那么,这样的交换就可以认为是双优。双赢的意思是说明大家从交易中能够都获得利益,而双优则是你缺的刚好是我多的,我缺的则刚好是你多出来的,甚至是各自所需要的数量都那么恰如其份地正好对方有,没有一点浪费,这很容易理解。
  
  而且这一点在我的那篇文章里也已经说明清楚,线性规划和对偶规划有解则都有最优解,因为两个互为对偶的规划在经济学上是有实际背景的,这就是一个典型的得到双优的例证。
  
  当然,你也可以说,哪里有这么巧的事情,能双赢已经够难的了,甚至不可能,因为赢的同时会有损失。这就和当年Dantzig被质问的问题一模一样。另外一个方面,大家都知道6 Sigma,同时也知道6 Sigma是不可能在现实中实现的,但是人们依然用这个思想去规划自己的产品和项目质量,为什么?这体现的都是一种人类精益求精的精神。双优就是这样的一个思想。我们也可以把它叫做“多优”,当参与方更多的时候。不过,那当然是不可能实现的,但是,数学上是有这个背景的。
  
  大家最初的时候并非都是大家,连Dantzig这样的人当年都心里惴惴不安地怕被人质问为研究工作毫无价值,我们提出来一个新的东西当然会被人猜疑“不是大家提出来的”,再正常不过。不过我不认为我们的提法没有意义或者是错误的,我以后有机会还会在更多的场合宣扬这一追求“精致”“恰好”的有深刻数学背景的管理思想。
  
  
  4、为什么在总部经济条件下的管理模式就要改变,采用原来的管理模式行不行?我觉得这个问题问得好。其实这个问题我也注意到了,因此也注意了传统企业采用直线职能制的不利之处,其分析和结果可以得到,应当适当补充到论文当中去。
  
  总部经营模式所以和其他模式不同如果讲清楚了,那么,相应的管理模式的不同也就浮出水面,呼之欲出了,我想,还是你对总部经营模式模式的理解有不够深入全面的地方,还需要我们下一步深入讨论,把其间的差异弄清楚。
  
  5、另外一个,就是“双优”在后面提到的四种模式中没有看到其具体应用,这也是我担心的一个地方,看采取什么办法把它突出一下。
  
  在应用中提到双优,就象你见到的别人在工作中采用6 Sigma管理一样,把这一思想用尽用绝就可以了,还需要应用有多具体,6 Sigma具体到哪里了?一个不可能实现的目标怎么可能具体到精确到无可质疑的地步?!!


https://m.sciencenet.cn/blog-53483-29222.html

上一篇:我对的“三才天地人”的下联——联林无珍奇
下一篇:从武夷书院说到理学正宗的朱熹此人

0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04:0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