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安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陈安博士 御风而行,把酒邀月,穷极宇宙,留意身边

博文

最近做的科研:可减缓性可挽救性可恢复性的逻辑统一

已有 3515 次阅读 2010-8-5 04:37 |个人分类:专论—应急管理|系统分类:科研笔记|关键词:学者

  在网上写博客,经常要被质问:你做科研吗?你这么多时间写博客,还有时间做科研吗?

  当然,两个问题的答案都是“是的。”

  所以,虽然我写字快,做科研也不是慢手,可还是得不时地向网上的各位朋友汇报一下科研进展情况,以免被认为天天白领工资。

  这段时间我在统一“可减缓性”、“可挽救性”和“可恢复性”这三个“事中”或“灾中”评价策略。这三个东西可以算是我提出来的。

  看得出来,这三个概念是相继的关系,也就是说,有个时间的先后顺序。从左到右,依次后移。不过,需要说明的是,真在事中做评价的时候,前两者或后两者之间可能有时间上的交叉。

  三个东西啥意思呢?

  1,可减缓性。解决灾害本身可否通过主动措施被减缓,在多大程度上可以减缓的问题,以及灾害影响能够避免或通过预先的措施减少的问题。2008年在韩国的国际会议报告了这个东西,引起了一堆问题,数数人头,问问题的人应该有6个人,使得会议不得不拖延。

  2,可挽救性。解决值不值得投入资源去救,在资源有限约束下哪个更值得去救的大问题。我已专门写了多篇博文(包括《老婆老娘先救谁》那个),当然学术论文也发表了2篇。

  3,可恢复性。尤其是快速恢复,解决第一步安全系统的快速恢复,不能再让受灾者觉得危险;第二步解决生命保障系统快速恢复,不能再忍饥挨饿;第三步则解决精神依托问题,让人产生希望。而这三个系统则是混杂的,在大灾难面前不可偏废哪个。那么,我们就要提供工具来回答能否快速恢复?在多大程度上多少资源保障下多长时间内可以完成快速恢复?等问题。

  三个东西有意思吗?

  答:有!

  因为之前做评价,多是风险评价(没出事预兆的情况下主动做的评价),预警信号的评估(根据某个或某几个信号的值的变化和阈值相比做的评估),损失评价(看看这次灾害损失多少人多少钱)。

  除了第一个是面向未知世界的,算是面向未来的,可是未来不可预期,所以纯粹是估计。

  第二个算是面向不远的将来,但是这个将来何时到来,不能完全清楚。预警信号设置是否合理,也不能确认。

  第三个都是面向过去的,根据灾害发生过后的情况,看看损失情况。

  这三个东西都不是在灾害事件发生后,根据当前烈度面向未来进行评价。所以,一定是缺了什么。

  就刚好是缺我们提出的这三个东西。而现在损失评价还在大行其道,让人觉得这是在应急吗,这不在清点战场吗?

  面向灾害损失还是面向可救对象,这是简单问题,可是真的落实到现实的应急过程中后,发现其实逻辑并未清晰起来。

  三个东西逻辑一致吗?

  我以前让三个学生(后来又增加了几个)分别做这三个问题,每个问题给予了明确的思考导向和具体做法,因为开始的时候我根本不想考虑其逻辑一致性,但是,三个东西毕竟都是事中评价,又具有很多共同的性质,当然应该在逻辑上是一个风格。进行评价也都是按照一套完全可以参照的做法。

  但是,我们这三年左右的时间,却把这三个东西做花花了,它们的模型目前在逻辑上有不一致的地方,那就是问题了,所以需要进行评价逻辑和具体应用逻辑的统一。

  至于如何统一,现在暂时不说,论文一旦发表,马上告诉您我们的思路。



https://m.sciencenet.cn/blog-53483-350088.html

上一篇:科研成果的署名问题【六】——趣闻轶事
下一篇:科研成果的署名问题【七】——“让”是风格还是违规

3 曹聪 王永林 刘广明

发表评论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07:2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